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作者

卢俊鹏 宋凤琴

岷县岷阳镇东关小学 岷县茶埠镇中心小学 甘肃 定西 748400 1 7484032

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推进,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当前教育实践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将核心素养培育置于重要位置,改变了以往单纯以考试成绩衡量学习能力的做法,有效缓解了分数给学生带来的心理负担。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理念,在指导高年级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时,要巧妙地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提升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解析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特定课程体系内,学生应当掌握的核心素养与品质。针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其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四个维度。首先是理性认知能力。虽然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更侧重情感熏陶,但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同样需要运用分析推理能力。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学生需透过表层文字把握深层意蕴,这就要求他们具备将零散信息进行有机整合的思辨能力。其次是言语表达能力。这一维度着重于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与书面创作方面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有效沟通与表达。再者是文化传承意识。教师应当通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最后是美学鉴赏能力。语文课程蕴含丰富的美育资源,通过文学作品的研读,帮助学生建立审美认知体系,最终实现从审美感知到艺术创作的升华[]。

二、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价值分析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知识整合的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强化阅读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语文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

拓展知识视野,提升文化底蕴

阅读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更能有效培育其文化修养。通过广泛接触各类优秀读物,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同时吸收现代文明成果。这种文化积淀对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审美情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阅读材料不仅包含文字表达,更蕴含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资料。这样做的首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其次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化内涵,从而拓展其文化认知的广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同时,增强其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2]。

三、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创设策略

(一)批注阅读,与文本亲切对话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亟需构建开放型课堂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潜能通过阅读活动得到充分释放。批注式阅读作为创新性教学手段,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拓展学生的认知边界,更在于为个体表达提供了有效载体。这种互动式阅读模式实现了文本与读者之间的深度对话,学生在进行文本标记的过程中,实际上完成了对语言内涵、情感体验和思维逻辑的个性化诠释。通过这种自主建构的认知过程,学生的语言能力与人文素养将获得显著提升[3]。

以《白鹭》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开拓阅读新视角。文中包含大量富有韵味的语句,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关键在于让他们在自主阅读中充分感知文本。教师可这样启发学生:" 阅读时请用心体会,随时记录下你的感悟,通过批注让阅读更深入。"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开始对文中精彩语句进行赏析批注,部分同学还撰写了阅读体会,实现了思维迁移,逐步培养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初期学生可能对批注阅读存在困惑,教师可通过课件演示,现场示范批注要点和方法,包括批注内容的选择、标记方式等,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理解完成课文批注。这种阅读方式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能激发学习积极性,更能提升语言理解和文本解读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静谧的氛围中与文本展开深度对话,真实呈现阅读体验。

(二) 协作互动促进文本理解

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小组协作更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互动讨论,学生能够更自然地流露真情实感,从而达成与文本内涵的深度共鸣。针对小学高段学生,这种协作学习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细致观察每位成员的参与状态,充分激发其表达欲望。具体可采取分组记录的方式,用表格追踪每位学生的思维发展轨迹,为其认知提升提供个性化支持[4]。

以《忆读书》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课堂引导可以这样展开:"同学们,阅读这篇文章后,你们是否体会到阅读带来的收获?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对读书又有哪些独特的感受?现在请大家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阅读的理解和见解。" 通过这种互动交流,学生关于阅读的思考会更加真实深刻,许多孩子原本对读书目的感到困惑,这样的讨论能帮助教师更精准地把握教学方向,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这种互动教学模式对高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尤为有益,他们不仅能自由表达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吸收整合其他同学的观点,在思想碰撞中实现自我提升。

结束语

总体而言,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紧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使阅读教学充分彰显人文关怀与思维深度。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认知水平和人格修养两方面实现显著提升,让阅读真正成为滋养心灵、启迪智慧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 方卉 . 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J]. 格言

( 校园版 ),2025(9):35-37.

[2] 陈水英 . 探析小学语文高年级拓展性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

[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5(3):079-082.

[3] 晏燕 .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J]. 新智

慧 ,2025(4):7-9.

[4] 刘建军 .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策略 [J]. 小学

阅读指南(导学版),2024:77-79.课题信息:本文系“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4 年度课题,“核心素养

试域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立项号:DX[2024]JKS0500 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