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陶行知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经验总结与革新探索

作者

翟政

芜湖市翰文学校星辰分校 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在“核心素养”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现阶段的小学课堂阅读教学情况已有了较为显著的改善,但培养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养成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显然并非课堂教学所能独立承担的。而课外阅读指导的缺失正是这些弊病的根源所在。本文从教育实践出发,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对课外阅读指导的相关环节进行了梳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具备阅读习惯,进而令其具备“终身阅读”的能力。二是通过各类书籍使学生储备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

就现状而言,相较于前些年应试教育模式下课外阅读指导的缺失,在新课程标准发布后,基层语文教师普遍具备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意识。但就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意识并不足以支撑系统性地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教学指导。许多学生仍将课外阅读视作“课外作业”,读后感等书面反馈质量较为低下,自主阅读欲望较低。

这种情况主要由家庭、社会、学校三个方面所导致:从家庭角度,家庭不具备读书环境,父母没有阅读习惯,即使通过“共同读书”,学生所能阅读的书籍也相当有限且针对性较弱。二是社会层面,发展迅速的手机游戏通过直接的快感反馈,在当代小学生中具备相当大的影响力,在课间活动时学生之间交流的话题许多时候都是以游戏为主。三是学校方面。虽然现阶段教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课外阅读指导意识,但其表现形式也只是教师告知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读完一本书并形成读书报告。一些短期的例如“书香进校园”等活动并不能弥补学校在该方面的责任缺失。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经验总结

通过对学生读书报告的检查、短期阅读活动结果的反馈以及对学生阅读欲望的观察,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核心问题在于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是从成人角度来审视课外阅读这一话题的。课外阅读教学旨在让学生具备阅读兴趣,但教师与家长并未着力于引导学生体会阅读乐趣,而只是半强制地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种情况背离了陶行知先生所强调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原则,而是将本应融入生活的课外阅读教学降格为死板的“课堂规定”。

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革新探讨

基于以上论述,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质量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一是加强家校合作,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1.善用家校沟通机制

在即时沟通软件极其发达的现代社会,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极为便利,但这种高效的沟通渠道并未应用于课外阅读教学。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往往有着较大不同,学生在家庭中表现如何,对何种事物有更大兴趣,这都是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所需要了解的关键性内容。同时,将这种家校沟通机制应用于课外阅读教学也有助于削弱家长对学校尤其是“双减政策”的疑虑。现阶段许多学生家长对于极具减少的课外作业表示了非常大的焦虑,同时也对如何安排学生充足的课外时间表示无所适从。而通过家校沟通机制来展示学校在教育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则能够有效提高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信心。最为关键的是,这种沟通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从学校到家庭的全方位立体式的阅读环境。同时利用家校合作,想家长阐述生活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让家长能以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态度进行课外阅读教育。

2.提供实用的家庭阅读教育指导

大多数家长并非专业教育学出身,在进行家庭阅读教育时所采用的方法往往缺乏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因此借由家校沟通机制,教师可以从更符合学生需求的角度对学生家长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二)二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注重阅读乐趣的培养:

1、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学生在自主阅读时,需要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包括文学经典、故事、科普读物、艺术类书籍等。这样能够让学生在选择时有更多的权利,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重要。通过家校合作机制,教师和家长都能够获得一个对学生性格以及兴趣较为全面的了解,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引导无疑能够事半功倍,例如对于喜爱冒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鲁滨逊漂流记》就是一个非常良好的阅读材料。同时,不同性质的阅读材料也能够使学生从不同方面认知世界,从而养成从不同视角审视事情的方法,最终形成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感受并理解他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3、关注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未来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因此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时,需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阅读前的预读、注重细节、善于总结、反思等。

(三)三是提高教师的阅读素养和指导能力:

1.教师要具备阅读习惯,并对所阅读书籍具备一定见解。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终身阅读”不仅仅是教育目标,也应该是教师所应具备的一种品质。如果教师与学生对于一本书的认知都停留在记住故事梗概和一些感性的直接认知上,无法对书籍内涵进行进一步挖掘,那么教师自然无法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检验,无法对阅读过程予以指导,无法对学生所产生的各种想法进行解读和引导。“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2.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调查和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阅读指导。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指导。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指导,包括指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如何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等。

五、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学生终身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时也只有三者合力,才能够实现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根本理念。根据目前小学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提出了一些革新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只有全社会共同为小学生创造更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终身阅读”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洁.创新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探究[J].读写算,2022(28):28-30.

[2]全梅姿.浸润书香,引领成长——提升小学课外阅读效率的有效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2(07):25-27.

[3]张欣平.关于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2022(18):65-67.

[4]潘先珍.刍议小学课外阅读的重要性[J].作文成功之路,2021(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