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出精彩 “ 层”出不穷
李新平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幸福街小学 261000
摘要:小学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于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双减”政策实施后,语文作业设计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业内容不仅要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突出基础性和开放性,而且要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促进个性化发展。本文拟在分析传统语文作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整合教材资源、借力信息技术、创设开放情境等方面探讨分层作业的设计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分层作业;个性化学习
引言:在“双减”背景下,精准、高效的作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语言文字、思想情感、审美鉴赏等要素,为分层作业的实施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教师应当立足教材,结合学情,科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富有弹性的分层作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切实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双减”背景下实施小学语文分层作业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落实“五育并举”
“双减”并非简单地减少学生作业量,而是要在减负中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学科不仅肩负着语言建构、思维发展的使命,更承载着价值引领、情感熏陶的职责。分层作业正是践行“五育并举”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到作业设计中[1]。
(二)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
“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在信息时代,个性化学习已成为教育变革的时代声音。“双减”恰恰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小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差异大,“一刀切”式的语文作业往往造成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困境。分层作业能有效消除这一弊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获得适合的发展。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情,根据其认知特点和已有水平,将作业内容划分为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
(三)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课堂效率是“双减”的应有之义。而课前预习与课后拓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两翼。布置预习作业,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走进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率自然提升;布置分层拓展作业,学生能获得及时的巩固训练,查缺补漏,吃透课堂知识。两者形成闭环,让语文课堂沁人心脾、趣味盎然。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作业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小学语文作业呈现出内容单一、形式刻板的弊端。“抄、背、做”成为许多语文作业的重要内容。这种机械性的作业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技能,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业目标单一,忽视能力培养
在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下,小学语文作业往往过于强调识字写字、阅读理解等语文基础技能训练,忽视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许多教师为追求升学率,将作业变成题海,要求学生反复刷题,争分夺秒。然而,死记硬背的习题并不能真正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反而容易磨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作业分层不足,忽视学情差异
小学生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差异性。然而,许多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往往“一锅烩”“一刀切”,布置统一的作业,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学优生勉强应付,怠惰了学习积极性;学困生力不从心,丧失了自信心[2]。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分层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整合语文教材,创设立体任务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语言文字、思想情感、审美鉴赏等要素,为作业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然而,许多教师在作业设计中照本宣科,忽视了教材的延展性和开放性。在“双减”背景下,教师更应立足教材又不局限教材,整合各方资源,创设立体化、多层次的语文学习任务。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搭石”为例,在学习课文后,教师可这样设计立体作业:从搭石与谚语的关系谈起,搜集民间智慧,整理成册;走进自然,亲身感受石头的形态与质地;搜集名人与石头的趣事,讲述一段石头背后的故事;变身小小设计师,搭建石头建筑,书写设计感悟。在主题统领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为不同层级的学生量身定制作业,将基础性和拓展性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探究体验中提升语文素养。
(二)借力信息技术,提供个性资源
信息技术是推进分层教学的新引擎。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教师不仅可以精准诊断学生的学情,还能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满足不同需求。在统编本五年级下册《月迹》学习中,教师可依托“智慧语文”平台开展分层拓展。先引导学生借助电子文本标注疑惑,输入反思日记;接着平台据此生成个性化阅读任务单,学生可通过图文、音视频等丰富形式展示阅读成果;平台还能推送与“月亮”相关的音乐、绘画等赏析资源,供学有余力者探究感悟。在智能技术赋能下,传统的语文学习变得更加高效、有趣,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个性化发展,语文综合素养也在创新实践中不断提升。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精准把握技术特点,科学设置任务难度和知识关联度,个性化资源的供给才更具智能性和适切性,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创设开放情境,培育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作业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而应该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生动呈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本着开放性、拓展性的原则设计语文作业,注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专栏为例,教师可创设“小小图书管理员”情境,为不同层级的学生量身定制角色任务:负责图书分类与摆放的基础组,负责图书荐读与读后感分享的提高组,负责绘本创作与知识竞赛的拓展组。基础组的学生在整理图书中识字认词、培养语感;提高组的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提升思辨能力、价值判断力;拓展组的学生则在创编故事中锻炼想象力与语言表达力。学生在开放探究中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角色扮演中获得全面发展。类似的开放性作业设计,有利于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增强应用意识,感悟语文的独特魅力,为未来走向社会积蓄宝贵的语文素养。
结语:
“双减”让语文作业变轻了,但语文教育的内涵更厚重了。如何在作业设计中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突出基础性、开放性,成为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时代命题。唯有立足教材、顺应学情,着眼学科素养、彰显个性特色,分层作业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徐晓.“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探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1):39-41.
[2]游石娇.“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探析[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