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作者

郑美玲 

营口实验学校 辽宁省营口市 115005

整本书的阅读不同于一篇课文的教学。学生阅读了一本书,留下些什么印象,感受到什么,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一些学生口口声声说已读完某本书,待询问一些问题,让其说说感受或对书中人物的印象时,却什么也说不清楚。这样的读书显然是无效的。但开展全班共读活动,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同学间的互相监督、交流分享,老师指导的及时跟进,能帮助学生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地读完一本书。现就整本书阅读教学大致的三种课型,谈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导读课的教学策略

一、导读推荐,激发期待

1.讲讲作者和相关书评

学生选择读物往往没有什么标准,大多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是别人的一些推荐。基于此,让他们听听编辑的建议或网上书评,讲讲作者,是一种重要途径。

2.看看童书的封面

童书封面的插图往往能反映书中的一些内容,让学生根据封面上的插图展开想象,猜测书中的内容,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以《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为例,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都出现在封面当中,色彩柔和,格调温馨,非常漂亮。老师就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这三个小家伙,介绍他们认识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到书中去寻找他们的故事。

3.读读童书的目录

读书前看目录很重要,让学生在没有深入读书前就对这本书的框架有个大致的了解。如《五·三班的坏小子》这本书,题目多数都很幽默简洁,学生读题之后,兴趣盎然,充满期待。

在导读课上,老师要做的就是设置足够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首思尾,在导读的时候就考虑最后的主题探讨,做好铺垫,还可以对后面的阅读提出一些要求。有目的的阅读比漫无目的的读效果要好得多。

推进课的教学策略

二、及时推进,促进深读

1.多形式复述故事

在学生读了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课前了解的多数人的阅读进度,在进度范围内,选择内容让学生复述故事。学生读了每章之后,最低限度要能说出每章主要讲了什么,能大概讲述故事情节,讲讲对书中人、事、物的初步印象。这才能证明是真正读过了,否则,读与没读没什么区别。

2.阶段阅读成果展示

为了检验阶段阅读的成效,充分调动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可以用阶段成果展示的方式予以推进。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举行讲故事比赛、猜谜语比赛、佳段欣赏会、“我是‘朗读者’”、人物评论会等活动,同时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分享阅读感受,师生共同点评。在评价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不失时机地对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在共读的推进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孩子们的阅读进程。推进课可能是一次、两次,也可能是多次,这完全根据孩子阅读的实际情况而随时调整。

分享课的教学策略

三、交流总结,深化理解

1. 探讨书的主题

书读完后,要对书的主题进行探讨,这是对整个故事、整本书的回顾总结与提升。这一探讨的过程就是领着孩子往高处走一走。在探讨主题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假如你碰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你跟故事里的人有相似的地方吗?这是让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链接。比如在读曹文轩《青铜葵花》读书交流会上,我可抛出这样的话题:如果你就是书中的主人公青铜,在物质那么匮乏的年代,你会怎么对待跟你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妹妹——葵花?如果你就是书中的主人公葵花,当城里的阿姨来接你回城时,你走还是不走?

2.研究书的情节

书的情节始终是学生比较关注的,作者一些独特的表达方法也会蕴含其中。对此,如果不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往往会留下模糊的印象。所以,读完要引导学生对书中一些重要的情节进行回顾,还要适时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写法完成这些情节叙述的。

例如,在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分享课上,我问孩子,这本书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故事情节?很多孩子都说是“小团圆媳妇之死”。我马上追问,小团圆媳妇是怎么死的?作者萧红通过小团圆媳妇的死要告诉我们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迅速打开学生阅读记忆的闸门——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天天折磨她,不仅把团圆媳妇吊起来打,拿烧热的瓦片烫她的脚心,还弄了一口大缸当着众人的面扒光了她的衣服给她洗滚烫的热水澡。把好端端的团圆媳妇折腾病了,可笑的婆婆和那些看热闹的闲人却偏说她是中了邪,又是请神、又是烧纸的,最后,一个好好的孩子,一条鲜活的生命被他们给活活的折磨死了……通过孩子们的积极讨论和深入的思考,让孩子们明白,是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害死了小团圆媳妇。作者萧红正是通过这个惨痛的故事,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它就像一颗毒瘤,给社会造成瘟疫般的灾难。

3.分析书的人物形象

除了科普类书籍,其他文学类、故事类书籍都是围绕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书读完后,要对人物形象做一次梳理、提升,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变得丰满,具有立体感。例如,《三国演义》整本书读完后,可以通过三顾茅庐、三让徐州、刘备摔子、携民过江等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分析出刘备——宽仁忠厚、识人善用、礼贤下士、爱民如子的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官渡之战、望梅止渴、火烧赤壁、挟天子以令诸侯等故事情节分析曹操——狡诈多疑、狠毒残忍的人物形象。可以通过草船借箭、空城计、挥泪斩马谡、七擒七纵、锦囊妙计、智算华容等故事情节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足智多谋,忠心耿耿。

以上这些教学策略,我们可以在具体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期待整本书阅读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