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文化元素融入四年级语文作业内容设计的实践探索
曹艳平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大同第二小学 湖南长沙 410001
摘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文化育人功能不容忽视。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将其与语文作业设计相融合意义重大。可深入挖掘节日文化内涵,遵循学生本位、理实结合等原则,设计出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的实践作业。这样的作业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渊源、价值观念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四年级;传统节日文化;作业设计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承载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民族精神与礼俗内涵,对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当下作业设计常陷入同质化、机械化的困境,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以节日文化作为切入点设计作业,能打破传统作业的枯燥模式。通过巧妙融合,可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精髓,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实现文化传承与知识学习的有机统一,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一、传统节日文化元素融入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节日文化作为道德教育的天然载体,蕴含着尊老爱幼、团结爱国等传统美德。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融入节日元素,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方面,能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让学生在参与作业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可实现学科融合,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将节日元素与语文知识巧妙结合,能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拓宽学习视野,提升综合素养。此外,趣味化的节日主题作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减轻课业负担,这与“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要求高度契合,有助于推动教育回归本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传统节日文化元素融入四年级语文作业内容设计的实践策略
(一)主题探究式作业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提升小学语文作业质量,增强文化育人效果。
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结合国庆节设计主题探究式作业具有重要意义。此作业旨在引导学生探究国家发展与节日文化的关联,强化他们的爱国情怀。作业的第一项内容是访谈记录。在国庆期间,学生需要采访家中的长辈,了解过去与现在国庆节庆祝方式的变化。过去,国庆庆祝或许形式较为简单,可能只是家人聚在一起,听长辈讲述国家的历史和成就;而如今,国庆庆祝活动丰富多彩,有盛大的阅兵仪式、五彩斑斓的烟花表演、热闹非凡的群众游行等。学生通过与长辈的交流,将这些变化记录下来,撰写成《我家的国庆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国家的发展进步,还能体会到节日背后所承载的深厚情感和历史意义。第二项作业是创意表达。学生需要设计一份“中华崛起”主题的手抄报。在手抄报中,要融入天安门、灯笼等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这些元素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团圆。同时,学生还需引用课文中的名言,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手抄报更具思想内涵。在设计手抄报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将文字、图片等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中华崛起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通过国庆节的仪式感,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精神内涵。学生在参与作业的过程中,将课文知识与国庆节的庆祝活动相结合,能够深刻认识到国家的繁荣昌盛与每个人的努力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二)创编实践式作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体验。
以《盘古开天地》为例,此作业关联春节“创世迎新”习俗,引导学生通过神话创作与手工制作,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作业的第一项是神话续写。要求学生以“盘古的后裔如何庆祝春节”为题进行故事续写。在续写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贴春联、守岁等春节习俗巧妙地融入故事之中。比如,可以描写盘古的后裔们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张贴春联,以红色营造喜庆氛围,春联上的文字寄托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夜晚,大家围坐在一起守岁,讲述着盘古开天地的伟大事迹,感恩祖先的恩赐。通过这样的续写,学生不仅能锻炼写作能力,还能深入理解春节习俗的文化内涵。第二项作业是手工制作。学生需要用黏土制作“盘古开天地”场景模型,并在模型中标注春节相关符号,如福字、鞭炮等。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要仔细观察课文中对盘古开天地场景的描写,将其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巧妙地将春节符号融入其中,让创世神话与春节习俗在模型中完美融合。这不仅考验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生命观与自然观的体现。
(三)情感体验式作业
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清明节缅怀先烈的传统引导学生感悟家国情怀,是一项极具教育意义的活动。通过设计特色作业,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家国情怀的内涵。
以《出塞》为例,作业的第一项内容是诗歌创作。要求学生模仿《出塞》的格式,创作一首缅怀英雄的短诗,并配以清明节扫墓场景的插图。《出塞》以其豪迈的气势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戍边将士的英勇与牺牲。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深入理解英雄的精神品质,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对英雄的敬意和缅怀之情。而插图的绘制,则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展现清明节扫墓的庄重氛围,将诗歌的意境可视化。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艺术审美和情感表达能力。第二项作业是实地探访。安排学生参观烈士陵园或纪念馆,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在参观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烈士们的遗物、事迹介绍,听到讲解员讲述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些真实的场景和生动的讲述,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英雄们为了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参观结束后,学生需要记录所见所感,完成《英雄与节日》主题随笔。在随笔中,他们可以表达自己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通过清明节的庄重氛围,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戍边将士的牺牲精神。这种精神跨越时空,与当下英雄们的奉献精神一脉相承。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节日文化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灵感。以主题探究、创编实践、情感体验为路径,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课文与节日元素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潜移默化地传承文化基因。
参考文献:
[1]余婷.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研究[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2(34).
[2]张英.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育的策略探究[J].语文新读写,2020(21).
本文为长沙市芙蓉区教育发展研究微课题:《基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四年级语文作业内容设计研究》(立项号FWK2025025)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