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生成式AI 冲击下高中写作教学的转型逻辑与策略研究

作者

许蓓蕾

浙江省临海市第六中学 317000

引言

当前,以 ChatGPT 等为代表的生成式 AI 技术快速发展,能够快速生成各类文本。这一现象对高中写作教学产生了直接影响。学生可能借助 AI 完成写作任务,传统教学中强调的范文模仿、结构训练等方法的有效性受到冲击。面对这一现实,高中写作教学需要重新思考其核心价值与实施路径。本文旨在分析生成式 AI 带来的实际影响,探讨教学转型的内在需求,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调整策略,以适应智能时代的教育要求。

一、教学重心的必要转变

生成式 AI 的出现促使写作教学必须调整核心关注点,从形式技巧训练转向更本质的能力培养。

(一)强化思维深度训练

当前 AI 已能自动生成符合语法规范、结构完整的文章,这使得传统教学中侧重于文章框架搭建的训练价值降低。教师需要将更多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上。具体而言,应指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多维视角,比如在议论文写作中,不仅要能看到表面现象,还要能挖掘背后的社会成因、历史脉络和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在论证过程中,要训练学生区分事实与观点,辨别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避免逻辑谬误。

(二)注重真实个性表达

AI 生成的文字往往带有明显的模式化特征,其情感表达多依赖于语料库中的高频词汇组合。教学中应当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记录真实的生活观察。可以设计校园微观察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用 300 字描述食堂打饭窗口前的特定场景,重点关注人物的微表情、对话片段和细节动作。在散文写作中,要求学生必须包含亲身经历的具体时空坐标(如去年冬至在教学楼三楼走廊看到的夕阳)。教师可通过对比同一主题的 AI 范文与学生习作,重点分析两者在细节描写上的差异,让学生理解真实体验带来的独特感染力。这种基于个体生命体验的表达,是机器无法复制的写作本质。

(三)培养人机协作能力

面对学生使用 AI 的普遍现状,教学需要建立明确的工具使用规范。教师可以设计三阶段训练:先让学生用 AI 生成一篇议论文,然后标注其中存疑的论据和数据,最后通过图书馆数据库进行核实。在创意写作中,指导学生用AI 生成多个故事开头,但要求必须结合个人经历修改人物设定。教师要特别强调 AI 使用的透明性原则,凡引用 AI 生成内容超过 30% 必须注明来源。实践中发现,当要求学生将 AI 生成的旅游攻略改写为个人游记时,那些保留真实消费经历和突发状况描写的文本,往往比单纯润色后的AI 原文更具可读性。

二、面向实际的教学策略调整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适应AI 时代需求

在 AI 工具普及的背景下,写作教学目标需要建立三级能力培养体系。基础层着重语言规范训练,如标点使用、病句修改等,这类训练可通过 AI 批改系统实现高频反馈。以《劝学》教学为例,学生在完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句子的翻译练习时,AI 可以快速识别语法错误,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比喻意义和文化内涵。而在教学核心观点“学不可以已”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分析荀子的论证结构,然后布置碎片化学习效果评估的写作任务。比如可让学生对比AI 生成的三组不同观点:第一组强调碎片化学习效率低下,第二组主张合理利用碎片时间,第三组提出要建立知识体系框架。学生需要评估各组论据的合理性,选择最有说服力的一组进行拓展,并说明选择依据。在研究刻意练习理论时,学生使用 AI 收集安德斯·艾利克森教授的相关实验数据后,需要结合中学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实验中的每天4 小时专注训练在普通中学的课程安排下是否可行?如何调整训练时长和强度?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既能善用技术工具,又能保持独立思考能力。

(二)写作任务的过程优化,强化真实思维训练

在教学实践中,优化写作任务设计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点:真实情境、思维训练和人机协作。其一,要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可以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主题,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其二,要注重思维训练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收集素材到形成观点的完整思维链条;其三,要合理利用AI 工具,让人工智能成为辅助思维的工具而非替代品。

以高中语文“良知与悲悯”单元为例,可以设计这样的写作训练:先让学生实地走访社区工作者,记录他们的工作日常;再用AI 生成一份标准化报告;最后要求学生对比自己的观察笔记和 AI 报告,写出有个人见解的分析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如何从原始素材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如何辨别普遍现象和特殊情况,以及如何用具体事例支撑自己的观点。这种人机协作的写作训练,既能让学生接触真实的社会素材,又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评价标准的维度重构,关注思维发展过程

新的评价体系应当着重考察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发展与能力提升,而非仅关注最终成文质量。这种转变符合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可采用三维评价体系:基础维度主要评估素材收集的规范性和完整性,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调研方法。核心维度重点考察思维过程,通过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追踪观点形成路径,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能力。拓展维度关注现代技术应用能力,评价学生合理使用 AI 工具辅助写作的水平,同时保持独立思考。要求学生详细记录每个论据的来源渠道和验证过程,培养严谨的学术态度。

结语

生成式 AI 的广泛应用是高中写作教学无法回避的现实。其带来的挑战本质上是推动教学回归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契机。教学转型的核心在于:坚守写作作为思维训练和个性表达的本质,将培养学生深刻的批判性思维、独特的创新能力和真实的情感表达作为首要目标。通过科学调整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写作任务、有效改革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将 AI 转化为辅助思考与表达的工具,而非替代品。

参考文献:

[1] 应健 . 生成式 AI 协作下写作任务的 " 修改 " 与 " 重塑 "[J]. 语文教学通讯 ,2025(13):64-67.

[2] 王颖 .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J]. 高考 ,2025,(17):100-102.

[3] 吴涵 . 基于 AI 分析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模式研究 [J]. 课堂内外(高中版),2025(18):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