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关于卫星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中的应用

作者

马程 

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所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本文分析卫星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中的查处违法用地、规范土地利用以及内业提取变化图斑、外业图斑核查等方面的应用,希望为提高卫星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中的应用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卫星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通过卫星遥感影像的合理利用,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同时将年度的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作为基础,促使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得以有序开展,尽可能保持土地调查数据的现势性。在此基础上,不仅可以促使国土资源得到有效监管,而且还可以满足国土资源的“一张图”建设需求,以此来实现国土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目标。

1卫星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中的应用重要性

卫星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覆盖广阔的地域,不受地理限制,从太空获取的土地利用信息可以及时更新,所以对于大面积的土地变化监测非常有效。其中光谱、全色和高光谱成像等现代卫星遥感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能清晰地识别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不同类型的用地,对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十分精确。由于遥感数据不受人为干扰,可以减少主观判断和误差,确保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卫星遥感还可以快速检测自然灾害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为灾后重建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1]。尤其是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准确记录,为政府制定土地利用政策、进行土地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2卫星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中的应用

2.1查处违法用地

在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中,首先从卫星或航空遥感平台获取高分辨率的多光谱或高光谱遥感影像,数据需要经过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大气校正等预处理,以提高影像的质量和可用性。工作人员利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对影像进行分类,区分出农田、森林、建设用地等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并确定可能的非法占用区域,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采用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光谱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检测土地利用的显著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可疑的违法用地行为[2]。此外,工作人员要结合GIS技术,将遥感数据与土地权属、规划许可等行政数据融合,进行空间关联分析,进一步确认疑似违法用地的位置和性质,对于卫星遥感发现的疑似违法用地,需配合地面核查,收集现场照片、访谈记录等第一手证据,以便形成完整证据链。根据收集的证据,评估其是否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形成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报告,并将其作为执法依据,方便辅助政府部门快速发现、追踪和查处违法用地,以此来提高执法效率和准确性。

2.2规范土地利用

通过定期获取卫星遥感数据,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控土地利用变化,确保所有活动都在规划和许可范围内,建立基于遥感数据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系统,可以设置警戒线和阈值,当出现超出正常范围的变更时,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通过遥感数据分析,可以识别出存在的违法占地、乱占滥用、非法建设等问题,为执法部门提供线索。卫星遥感数据可以提供全面的地理信息,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理解和规划土地,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基于遥感信息对土地进行科学分类,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防止随意改变土地用途。工作人员通过土地利用变化模型,预测未来的土地利用趋势,为土地政策调整、城市规划以及生态修复等提供科学依据,或者利用卫星遥感成果,开展公众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认识,促进社会对规范土地利用的支持[3]。最后将卫星遥感结果与土地管理和执法活动相结合,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确保土地使用的合规性,并根据反馈进行动态调整,有利于促进资源的有效管理。

2.3内业提取变化图斑

在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中,工作人员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内业提取变化图斑时,需要收集不同时期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确保数据已经经过预处理,并将多时相数据融合在一起,生成一个时序数据集,以便识别随时间发生的土地利用变化。同时工作人员要提取同一时期的载波影像,突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或者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训练分类模型,根据当前的载波影像和已知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新的遥感影像进行分类,生成新的土地利用地图。工作人员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分类结果,使用差异分析、光谱时序分析或者基于像元的土地覆盖变化算法,找出显著变化的图斑,合并相同变化类型的图斑,去除可能的小误判或重复,对提取的结果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最后,工作人员要分析变化图斑的性质,将其关联到具体的行政区域和法律法规,并整理提取出的变化图斑信息,制作变化图层后融入到变更调查报告中,作为土地利用变更的可视化展示和科学依据。

2.4外业图斑核查

外业图斑核查是遥感调查的重要补充,其主要结合遥感数据的精确空间信息与实地情况的直观感受,以便确保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基于此,工作人员要根据内业提取的结果,确定需要重点核查的图斑,并组织外业队伍,携带卫星影像打印件、无人机航拍照片、地形图等相关资料,实地到达实地进行核查。在外业队伍到达现场后,根据卫星影像上的特征点定位图斑的具体位置,确保与实地对应,通过观察、测量和询问当地居民等方式,验证图斑内是否存在内业提取的变化,并对核查结果进行拍照记录,将拍摄变更前后的现场照片、测量尺寸等作为核查证据。最后工作人员要详细记录核查过程和结果,评估内业提取图斑的准确性,必要时进行修正,并将核查结果反馈给内业人员,更新遥感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以反映实际情况,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

3结语

卫星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中的应用,主要是将地表卫星影像以垂直投影的方式直接生成对应的影像数据集,适当参考地形图提出的要求来进行裁剪,以此来满足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贾秋月,刘文兰.卫星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智能城市,2023,9(11):46-48.

[2]卢文娟.卫星遥感立体成像地形信息提取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经纬天地,2023,(05):87-90.

[3]张启光.遥感影像在土地调查和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22,20(16):1-3.

作者简介:马程(1988.9-),女,本科,汉族,助理工程师,广西容县,主要从事工作:土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