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试论互联网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

罗灼强

苍梧县岭脚镇人和初级中学 543002

摘要: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初中数学教学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提升教学质量、适应时代发展的关键。互联网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多元工具,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与动力。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视域下,如何通过互联网优势采取有效策略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其已深度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教育领域,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与变革尤为显著,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生态,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正逐渐被打破,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互联网所提供的海量学习资源、便捷的学习工具等,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方向,引领着教学模式的创新变革。

一、互联网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优势

1.提供丰富多元学习资源

互联网打破了资源的时空限制,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海量学习素材。学生能获取不同版本的电子教材、生动的教学视频、多样的数学拓展资料等。这些资源以多种形式呈现数学知识,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与需求[1]。无论是喜欢通过动画理解几何图形,还是倾向于借助文字解析掌握代数概念,学生都能找到适配资源。这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拓宽学习视野,提升自主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2.助力个性化学习进程

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习速度都存在差异。互联网学习平台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分析其知识掌握情况,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路径。学生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对于已掌握的知识可快速跳过,对薄弱环节则反复学习。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弊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更高效的提升,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

二、互联网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探究问题

在互联网视域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探究问题,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利用互联网资源营造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探究问题[2]。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互联网展示一些包含直角三角形的建筑图片,如埃及金字塔的侧面结构,创设出数学情境。然后设计探究问题:“在这些建筑中,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呢?”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动手测量、计算不同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度,进而探究勾股定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开展小组合作,促进自主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在小组合作时学生们通过互联网资源共同探讨、交流,相互启发,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比如在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各小组通过互联网搜索生活中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位置的实例,如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小组成员共同分析这些实例,讨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要素、坐标的确定方法等。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相互补充观点,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在小组的推动下主动去探索和学习,有效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3.运用网络资源,激发自主兴趣

网络资源丰富多样、形式生动,能为数学学习带来全新的体验,合理运用网络资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3]。例如在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上的数学教学视频平台,如洋葱学园、哔哩哔哩等。学生通过观看相关的动画讲解视频,能更直观地看到二次函数图象的动态变化过程,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这种生动有趣的呈现方式相较于传统的书本知识,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二次函数知识深入探究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二次函数的相关内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4.创新教学内容,培养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突破传统教材的局限,融入新颖有趣且具启发性的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4]。比如在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互联网上的实际案例,如打车软件中的计费问题。向学生展示不同打车平台的计费规则,这些规则往往可以用一次函数来表示。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变量关系,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解决实际的费用计算问题。通过这样创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应用,还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丰富教学形式,提升自主能力

在互联网视域下,丰富初中数学的教学形式对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显著作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初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和投影仪等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各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将抽象的几何概念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还可以借助虚拟实验平台,让学生自主操作,观察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这种丰富的教学形式,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讲授模式,使学生在自主操作和观察中,深入理解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互联网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小组合作、运用网络资源、创新教学内容以及丰富教学形式等多种策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意识得以增强,学习兴趣显著提升。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助力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同时也要重视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持续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良.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分析[J].环球慈善,2024(6):0127-0129.

[2]周福权.网络时代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措施[J].试题与研究,2024(31):64-66.

[3]王立海.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新校园,2024(2):29-31.

[4]朱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1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