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低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新样态

作者

吴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二团中学 843300

摘要:目前,低年级语文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导致语文学科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欠佳,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考核心素养。所以本文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低年级传统文化教学的新样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小学低段;传统文化

引言: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教学也是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工具。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培养学习兴趣和文化素养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传统文化教学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并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低年级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碎片化

传统文化分散在语文教材中的各个单元和课程中,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以单篇课文为单位进行教学,未能将不同文章串联起来进行整体教学,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学科知识体系。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关注知识点的教学,而缺乏对课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分析,对传统文化的教学不深入、不全面。

(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仍然以传统的讲授为主,而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但是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难以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度较低。而且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难以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也难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低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新样式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借用更加多元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为学生营造特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并且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和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这一课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传统节日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先通过信息技术搜集和整理与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相关的图片、音乐和视频等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能够代表节日特色和节日氛围的教学资源,并在课堂上通过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种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各个节日的特色,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的感受每个节日的特色活动和特色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对每个节日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应用项目式学习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可以主动探究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主动探索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实践探究能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应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将分散的传统文化知识整合在一起,构建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框架。语文教师也可以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分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整体认识。而且就是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征,为学生选择更加有趣的传统文化阅读绘本和故事书等课外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这些课外教学资源,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且增加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特色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更加真切的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教师在进行了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这一课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端午粽的材料,并为学生亲自示范如何做端午粽,并且鼓励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体会端午粽的制作过程和制作乐趣,增强学生对端午粽和端午节的认识。

此外,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将传统文化趣味化,借助一些游戏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成语接龙或者词语填空等小游戏,让学生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并且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主题古诗赛,让学生背诵包含传统文化的古诗词,背出来的可以获得游戏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三)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积极与家长进行合作教学,教师可以与家长充分沟通,进行与课程教学相符合的课外辅导,并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观看一些传统文化节目,并且阅读一些传统文化书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寓言二则》这一课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近期可以带领学生学习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寓言故事中的智慧和魅力。

而且语文教师也可以积极的利用当地的博物馆和文化馆等教学资源,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真切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此外,语文教师也可以进行跨学科的传统文化教学,积极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利用绘画和音乐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传统文化教学,明确传统文化教学的责任和使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的应用更加多元的教学方法,借助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兴趣,并且提高传统文化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同时,语文教师也需要优化教学内容,将分散的传统文化整合到一起,构建不同传统文化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传统文化知识框架,而且教师也可以进行传统文化趣味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此外,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家长的合作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语文教师也可以积极利用社会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并且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玲玲.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J].作家天地,2025,No.711(06):13-15.

[2]李涛.核心素养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巧妙渗透[J].基础教育论坛,2025,No.485(03):48-50.

[3]叶巍.信息技术促进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5(S1):45-46.

[4]赵宁炜,陈全文.小学语文古诗词多样化课堂教学设计策略[J].教育文汇,2025,No.361(01):19-21.

[5]钟永娥.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策略[J].家长,2025,No.503(01):139-141.

[6]黄嫔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11(07):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