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中红色文化传承与融入策略探析
董程程 于金宏 葛欢欢
1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泰安校区 山东泰安 271000 1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泰安校区 271000 2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271000
摘要:本文聚焦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中红色文化的传承与融入。红色文化,蕴含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资源。然而,当前红色文化传承面临课程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低及与时代脱节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需采取多元策略:融入专业课程、设计专题思政课程、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创新信息技术应用、组织实践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等。这些举措旨在提升学生红色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此外,高职院校应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合策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课程思政需要重新对“立德”的任务进行审视,无论是在内容、过程还是方法上,都需要进行更深层、更全面的挖掘和梳理,以求在内容上进行翻新,在过程上进行创新,在方法上进行革新。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处彰显着乐观向上、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团结协作以及对祖国深情厚爱、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核,它是激励中华民族面对挑战、愈战愈勇的永恒动力。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仅贴合了高校学生身心成长的内在逻辑,也顺应了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现实需求和客观规律。同时,两者的融合,能够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背后的历史典故、人文精神、文化内涵等的理解,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一)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
红色文化,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是一种由人民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形式。它蕴含深厚的革命精髓与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构成了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下,红色文化广泛吸纳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这一体系涵盖物质与非物质两大层面:物质层面包括革命历史遗迹与纪念场所等;非物质层面则体现在诸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系列红色革命精神上。
(二)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在新时代,红色文化是我们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强大精神支柱与激励力量。首先,红色文化能够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让我们始终保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其次,红色文化能够锤炼我们的意志品质,培养我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最后,红色文化还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凝聚社会共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关系
(一)红色文化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重要资源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历程中孕育的独特文化样式,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价值理念与精神向往。通过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学生可以深刻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脉络与辉煌成就,进而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也可以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红色文化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旨在培养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可以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和感人的事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并加深他们对社会责任和使命的认知与担当。这种情感共鸣和价值观认同可以极大地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性,使学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红色文化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创新与发展
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可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和载体创新。例如,可以通过红色旅游、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等方式,将红色文化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中红色文化传承的现状分析
(一)红色文化课程开设情况
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专门的红色文化课程,如“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等,通过系统讲授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红色文化的内涵价值,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同时,一些高职院校还将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如旅游管理专业的“红色旅游规划与开发”、艺术设计专业的“红色文化创意设计”等,使红色文化在专业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高职院校还组织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包括讲座、展览和演讲比赛等,以丰富学生在红色文化方面的体验和认知。这些活动在增强学生红色文化素养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红色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课程内容与形式单一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红色文化传承方面仍停留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上,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课程内容往往局限于革命历史事件的叙述和革命精神的阐述,缺乏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和深入剖析。此外,课程形式也相对单一,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估方式。
2.学生参与度不高
由于课程内容与形式单一,加之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和兴趣点存在差异,导致一些学生对红色文化传承活动的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对红色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和认同,难以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行动动力。
3.红色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脱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红色文化的传承方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在红色文化传承方面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缺乏与时代发展的紧密结合。这导致红色文化传承活动难以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也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中红色文化融入策略
(一)红色文化与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合
1.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专业课程
高职院校应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红色文化元素,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中。例如,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介绍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价值;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探讨红色文化创意设计的理念和方法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2.设计红色文化专题思政课程
高职院校可以开设专门的红色文化专题思政课程,系统讲授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红色文化的内涵价值以及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这些课程可以采用讲座、研讨、实践等多种形式进行,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红色文化与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融合
1.采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中应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例如,通过情境教学模拟革命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通过案例教学分析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红色文化教学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红色文化教学方式。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重现革命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历史的震撼和伟大;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动。
(三)红色文化与课程思政实践活动的融合
1.组织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如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能亲身体验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价值,从而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2.开展红色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如为红色教育基地提供导游讲解服务、为革命老区提供支教服务等。这些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四)构建红色文化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
1.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高职院校可以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这些教育基地可以包括革命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也可以包括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红色旅游景区等新型业态,形成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2.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推进红色文化传承
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红色文化传承项目,如共同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共同举办红色文化旅游活动等。这些合作项目不仅可以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还可以为企业培养具有红色文化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通过校企合作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职业发展空间。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中红色文化的传承与融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红色文化传承的路径和方式,才能将红色文化真正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加强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共同推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姬玉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及其融入文化国强建设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24(06).
[2]毛广,任晨阳,侍旭.红色文化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机理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12).
[3]刘硕.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5(1).
基金项目:泰安市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中红色文化传承与融入策略探析(项目批准号:2024sks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