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研究

作者

郑启基

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省厦门市 361021

摘要:当下,我国建筑工程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之相关的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也日益受到关注。材料采购在建筑施工业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过,物资采购受到市场环境复杂、供应链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存在不少风险。本研究聚焦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目的在于为企业在物资采购风险管理方面给予理论和实践上的引导,推动企业提升竞争力,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管控

引言

建筑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这一经营管理重点环节时,有着环节众多、内容繁杂、风险较高等特性。建筑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的过程中,诸多因素,像市场环境、政策变动、供应商信誉、采购规划、合同管控、竣工验收等,都有引发风险的可能,这会使项目工程的建设成本增加,建筑企业的竞争优势遭到削减,工程项目的质量与经济效益也会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有必要精确地辨别物资采购环节存在的风险,并且运用有效的策略,恰当地预防与控制物资采购风险,从而构建出造价低、质量高的建筑工程。

1 传统的建筑材料管理模式

传统建筑物资管理常见的是集中采购模式,一般由项目管理团队承担大宗材料的采购工作,如此一来,材料采购的周期就容易变长,施工现场需求发生变化时也无法及时应对。传统的建筑物资管理模式在进行物资管理时,要依据详细的物资需求计划,按照工程进度以及设计图纸对材料进行预估和采购,这种方式不够灵活,在实际施工的时候,计划与实际需求不相符的情况时有发生。库存管理方面,一般运用传统库存管理手段,借助手动记录与纸质文档来监控库存,这样的做法易使库存出现积压或者短缺现象,从而提高了存储成本,加大了材料损耗风险。各个施工现场物资管理相对分散,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使得信息难以共享,资源最优配置难以达成。传统物资管理往往将重点放在成本控制上,对环境影响不够重视,于是材料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常常发生。传统物资管理在信息化水平不高时,对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的利用不够,高效物资管理很难达成。

2.确定建筑材料采购的风险

2.1供应商风险

如果供应商信誉不好,可能会出现诸如物资质量不过关、交货期拖延之类的问题,这就产生了信誉风险。就像有一家建筑企业在采购水泥的时候,由于事先没有好好考察供应商的口碑,结果收到的水泥质量没过关,只能重新采购,多花了不少钱。供应商方面存在诸如交货延迟、提供的货物质量不达标、售后服务欠佳等履约风险。有报道显示,我国建筑行业中工程延误有较大比例是由供应商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市场价格波动可能促使供应商调整价格,从而让企业采购成本增加,这也是一种风险。例如,一家建筑企业在采购钢材的时候,由于没能迅速做出反应来改变采购计划,在钢材价格攀升之后,其采购成本也随之提高了。

2.2自然因素

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状况,像地势的高低起伏、坡度大小之类的,会对测量时的视线以及基准面的挑选产生影响。测量结果会受气象方面的条件变化影响,像温度、湿度、风力、大气折光等都是影响因素。像温度、湿度、风力、大气折光之类的气象条件改变时,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例如,温度改变的情况下,测量仪器以及钢尺等会出现热胀冷缩现象,这对测量长度是有影响的。水准测量和角度测量的精度会受大气折光影响,因为它会使视线弯曲。测量控制点可能会因地质条件的不稳定而发生位移,像软土地基沉降、砂土液化等情况都可能引发这种位移,进而产生测量误差。

2.3价格风险

供需关系对市场的影响:在市场供应超出需求的情况下,价格就有下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价格上涨了。例如,建筑旺季对钢材的需求量很大,价格也经常上涨。国际上原材料的价格处于波动状态,这会给国内市场带来影响,就像国际原油价格一旦上涨,与之相关的建筑材料价格就会跟着上升。国内物资价格可能受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像国家在宏观经济、税收等方面的政策调整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例如,当环保政策变得更加严格时,部分材料的生产成本就会增加,进而导致其价格上升。

2.4合同风险识别

合同条款的风险探究合同里的条款如果不清晰、不合理或者有漏洞,会给企业造成何种风险,像是关于价格、质量、交货、付款等方面的条款。像合同里没有清晰规定质量验收标准这种情况,一旦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达不到要求,企业想要维护自身权益就会变得十分困难。履行合同的风险要留意合同履行期间双方可能存在的违约情形,还有这些情形会引发的纠纷与损失。当供应商不能依照合同所规定的时间和数量来交货,又或者企业未能及时支付货款时,这都有引发合同纠纷的可能,进而影响工程的进度与企业的正常运转。合同变更风险在合同的履行期间,可能会发生诸如工程设计改变从而致使物资需求出现变动这样的情况,与之相伴的还有价格的调整、交货时间的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若对合同变更缺乏妥善管理,企业的采购成本与管理难度或许会增加。

3建筑企业在物资采购方面存在风险,那么有哪些可行的措施来对其进行管理与控制呢?

3.1供应商管理

构建供应商筛选体系:对供应商的资格、声誉、产能、品质管控等方面展开严格核查,挑选出合格的供应商。像让供应商拿出如资质方面的相关凭证、以往业绩的相关佐证、质量方面的检测文件等资料就属于这种审查的一部分。和供应商构建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以订立长期合作的协议这一方式,稳固供应的渠道,削减采购方面的成本,并且推动供应商提升其服务的水准和履行约定的能力。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多方面的绩效考察,包括交货期、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按照考察的结果对供应商实施奖惩举措,例如将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淘汰掉,为表现优秀的供应商提供更多业务机会。

3.2质量控制

构建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制定严格的质量检测规则,针对采购的物资开展入库前、投入使用前等多环节检测工作。像钢材就需要进行力学性能方面的检测,水泥则要检测强度和安定性等。为确保物资质量,针对重要物资,可安排专人前往供应商的生产现场监督生产过程,以保证其按合同要求生产。要明确供应商在质量方面的责任:在采购合同里规定,要是出现由质量问题引发的损失,得由供应商来承担,并且要约定质量保证金条款,从而对供应商的行为加以约束。

3.3价格管理

构建价格预警体系:对市场价格动态予以关注并收集关联信息,借助数据分析之类的方式,即时察觉到价格的波动趋向,给采购决策给予支撑。像这样,可以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对过往的价格数据与市场走向加以剖析。基于对历史价格数据和市场趋势的分析结果(如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得出的),运用灵活的采购策略,依照价格波动状况来选定恰当的采购时机与方式。例如,当价格上涨时,提前储备一定量的材料;运用集中采购、批量购买等方法,提升议价的能力,削减采购成本。企业可以和供应商在合同里约定价格调整的相关条款,进而签订价格调整协议,参照市场价格的波动状况,对采购价格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样能够防止因价格的大幅波动致使企业遭受损失。

3.4合同风险管理

合同条款的优化。在订立合同之际,对合同的各项条款予以细致的审核与完善,保证合同条款清晰、妥当、全面,防止产生漏洞与语义模糊之处。应着重留意诸如价格、品质、交货、付款、违约需承担的责任等主要条款,清晰界定双方各自拥有的权利与需履行的义务。合同执行审计在合同执行期间,要密切留意相关情况,像对供应商交货状况、物资品质状况以及企业付款状况等及时跟进,保证合同双方能依照约定履行各自的责任。构建合同执行的预警体系,当有违约风险可能出现时迅速发出预警信号,并且施行相应的举措来预防与应对。合同争议管理编制合同纠纷应对预案,确定纠纷应对的程序与方法。合同产生纠纷时,可先尝试协商、调解之类的解决途径。若协商、调解未能成功,那么仲裁或者诉讼等法律手段可被用来解决。与此同时,还应当迅速对合同纠纷的成因与教训加以总结,改进合同管理措施,防止类似纠纷再次出现。

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属于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涵盖多个环节并涉及许多因素。采取有效的风险鉴别、评判、应对以及监控手段,能够削减物资采购方面的风险,提升采购管理的水平,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增强企业的经济收益以及竞争力。企业要持续健全物资采购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契合市场的变化以及企业发展需求,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杜汶芯.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物资采购风险管理与控制关键点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21):42⁃43.

[2]郑小娟.基于互联网的建筑物资采购模式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1,38(2):134-135.

[3]王艳伶.建筑企业物资采购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商讯,2020,(22):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