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书节推动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实践研究
刘燕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第二小学 342800
摘要:校园读书节作为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载体,为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有效平台。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利用读书节活动促进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提升。实践表明,通过精心设计的读书节系列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阅读素养。文章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情境创设、活动设计和评价优化三大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实践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读书节
引言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整本书阅读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然而,小学生整本书阅读依旧面临兴趣不足、方法短缺、持续状态差等问题,校园读书节凭借其独有的活动性与仪式感,为解决这些难题开拓了新的思路[1]。
一、读书节推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意义
读书节活动对促进小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有独特教育价值,从推动阅读能力发展角度看,整本书阅读可提升学生持续阅读的耐力与整体把控文本的能力,片段阅读无法做到对其进行替代,就语文素养形成的维度而言,完整的书籍有着更为丰富的语言素材与更复杂的内容格局,利于学生达成语言积累与思维发展[2]。就育人功能这一维度看,优秀童书内含的人文精神及价值观念,对学生品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读书节集中进行的活动安排营造起浓厚的阅读氛围,可切实激发学生的阅读活力,读书节表现出的仪式感及多样性,能够攻克整本书阅读时容易出现的“虎头蛇尾”难题,扶持学生攻克阅读挑战,读书节活动还可带动家校协同开展,促进家庭阅读环境实现改善,造就良好的阅读生态局面。
二、读书节推动整本书阅读的实施策略
1. 创设主题式阅读情境
读书节举办期间,以《三国演义》(少儿版)整本书阅读为例,学校可围绕特定主题创建沉浸式阅读环境,开展“三国风云”主题的读书月系列活动,校园布置起三国人物画像与经典战役的示意图,教室设置出“三国成语角”,广播站放送三国故事的音频。在仪式启动之际,教师可上演“草船借箭”的课本剧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而后制定分级阅读方案:低年级安排阅读简化的经典故事,中年级以阅读重点章节为主,高年级尝试去读原著选段,每周开展“三国讲堂”活动,由语文教师拆解人物形象,如此主题情境让整本书阅读变得活泼有趣,推动学生搭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
2. 设计互动式阅读活动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互动阅读活动。以《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为例,可设计一套系列互动活动:开展“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征文比赛,勉励学生深度解读人物形象;开展“三国成语接龙”活动,收集经典语言素材;发起“三国故事会”,启发学生分享读书心得;开展“三国知识竞赛”,查看阅读成效。特地设置“阅读勋章”奖励体系,学生每结束一个阅读任务可得到相应勋章,引发持续阅读的内在动力,采用这样的互动活动设计方式,既能维持住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可加深对作品的认知。
3. 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
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展示整本书阅读成效,在《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评价进程中,可设定多种评价形式:依靠“人物关系图”绘制评价整体把握能力;采用“经典情节复述”对阅读理解深度进行评估;进行“故事续写”活动考查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办“阅读心得分享会”培养表达水平。开展“阅读成长记录册”建立工作,收集学生在阅读中写出的读书笔记、思维导图、创意作品等过程性材料,期末的时候举办“三国文化展”,把各班阅读成果集中展示,这种过程性评价既聚焦阅读结果,更聚焦于阅读过程,可全面反映学生阅读成长的全貌。
总结
校园读书节为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营造了良好的推进契机与展示空间,本文提出的三大策略在实践里取得显著成效:沉浸式情境激发起阅读兴趣,阶梯式活动支撑了阅读质量,多元化评价推进阅读向深度拓展,在活动实施的阶段中,教师需格外留意活动设计的适切性,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性挑选适宜的书籍与活动形式;应做好过程指导相关事,给予必要的阅读方法与策略支撑;还需强化家校间的联动配合,造就阅读教育的整体合力。可再深入探索读书节与日常阅读教学的有机衔接点,建立长期稳固的机制,防止阅读活动出现“节日化”“运动化”趋势,提议学校把读书节整合进校本课程体系,催生特色阅读文化气象,让阅读实实在在地成为学生生活方式与成长动力,借助持续改进读书节活动设计及实施策略,必将更有力地发挥其推进整本书阅读的关键作用,为增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可靠根基。
参考文献:
[1]朱云方,陈科伟.学校读书节活动的班本化实践与探索[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25,(Z1):36-38.
[2]黄梦,李胧.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内容为例[J].人生与伴侣,2024,(32):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