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议展评测”五环节高校课堂提升高中化学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李金玉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第一中学 072550
摘要::本文探讨了“导议展评测”五环节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提升教学实效性。通过导入激发兴趣、议论促进思维、展示增强理解、评价反馈成效、测试巩固知识的流程,本研究分析了该模式如何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深化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实践证明,该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为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 导议展评测;高中化学;教学实效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创新能力。针对这一问题,“导议展评测”五环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发展,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导入环节: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一)创趣味情境之窗,窥化学奇妙天地
化学,作为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生活中处处都有它留下的痕迹,从日常用品到前沿科技,化学的身影无处不在。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丰富的素材,为学生搭建通往化学知识殿堂的桥梁。[1]以苏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的分散系》为例,教师不妨先营造一个神秘的氛围。拿出一个看似普通的透明容器,将一种特殊配置的液体倒入其中。当一束强光穿透液体时,神奇的现象发生了——原本看不见的光线路径变得清晰可见,仿佛一条明亮的通道在液体中蜿蜒。学生们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脸上露出惊讶与好奇的神情。此时,教师顺势提问:“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平时看不到光线在空气中或者水中的传播路径,而现在却能清楚看到呢?”这个问题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他们开始积极思索,主动探寻背后的化学原理。这种充满趣味性的情境创设,成功点燃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物质分散系的神秘面纱,为后续的学习注入强大动力。
(二)立精准目标之标,启化学学习征程
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为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苏教版教材内容丰富且系统,教师可根据教材制定合理的目标,让学生的学习更具规划性和方向性。以《化学反应中的热》为例,这部分内容围绕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展开,涉及众多抽象概念和复杂原理。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深入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源,明白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如何牵动能量的起伏,就像探索微观世界里的能量密码。接着,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范,精准地用化学语言描述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如同用独特的文字记录一场能量的奇妙旅程。此外,还鼓励学生通过亲手实验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魅力,同时学会分析实验误差,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些目标层层递进,让学生清楚知晓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有条不紊地推进学习进程,在化学反应热的知识海洋中稳步前行,收获知识与技能,提升化学综合素养。
二、议论与展示环节:促进思维,增强理解
(一)小组热议化学题,深挖氮固新认知
高中化学课堂上小组讨论是激发思维火花的关键环节,能引领学生深度挖掘知识内涵。化学领域中概念、原理及实验现象错综复杂又妙趣横生,为学生的探讨提供无尽空间。在关于“氮的固定”教学时,教师可合理分组引导学生围绕此展开研讨。学生们积极踊跃,有人率先提出疑惑:“课本提到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很神奇,它具体怎么把氮气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化合物呢?”这一问题瞬间引发连锁反应,其他同学纷纷加入讨论。有的结合预习知识分享看法,认为根瘤菌内可能存在特殊物质促使反应发生;有的则联想到工业合成氨条件,对比思考为何根瘤菌能在温和条件下完成固氮。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中,学生们不仅对氮的固定从不同途径有了更清晰的界定,还深入探究了其微观反应机制。这种思维的交锋让学生对“氮的固定”理解远超书本表面,真正深入到知识内核,为后续运用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筑牢根基。
(二)代表展示研讨果,共赏热效智慧花
高中化学课堂里小组成果展示环节是知识交融升华的精彩篇章,能让学生共享集体智慧结晶,推动知识广泛应用。[2]比如在学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时,各小组经过充分讨论后,代表们依次上台展示成果。一组代表拿着精心绘制的概念图,从焓变基本概念出发,用箭头清晰标注与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的关联,讲解时逻辑严密,让同学们对抽象概念有直观认识。另一组代表展示详细实验报告,从实验目的、器材到步骤、数据记录完整呈现,尤其对实验中热量测量误差分析细致入微,分享如何改进以提高准确性。还有小组以思维导图形式,将化学反应热效应计算方法分类梳理,拓展到生活生产中热效应应用实例。台下同学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在欣赏多样成果过程中,对化学反应热效应从理论到实践有全面把握,不仅深化知识理解,更学会迁移运用,在思维碰撞中绽放智慧之花,实现知识的内化与拓展。
三、评价与测试环节:反馈成效,巩固知识
(一)多元评价促成长,洞察盐类水解全貌
化学学习涵盖知识理解、技能实操以及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单一评价方式难以呈现学生学习的完整画面,而多元评价可全面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在“盐类的水解”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开展多元评价活动。首先是自我评价,学生回顾学习历程,反思对盐类水解概念是否清晰,能否准确判断不同盐溶液的酸碱性,以及在分析水解平衡移动时思维是否严谨。接着是同伴评价,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指出对方在解释盐类水解应用实例时的优点与不足,例如在讨论泡沫灭火器原理中对盐类水解相互促进的理解。最后是教师评价,教师从专业角度出发,综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量学生对盐类水解实质的把握,以及在实验探究中操作规范性和创新思维。通过这多维度评价,学生能从不同视角审视自己在“盐类的水解”学习中的表现,清晰认识自身优势与短板,明确后续努力方向,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化学学习能力。
(二)靶向测试固根基,明晰分子空间架构
化学知识体系庞大繁杂,只有通过精心设计的测试题才能有效检测学生对特定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如针对“分子的空间结构”这一内容设计测试题。选择题需涵盖对不同类型分子空间构型的判断,如二氧化碳直线形、水分子 V 形结构的考查,促使学生牢记基础概念。填空题要求写出某些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借此强化对分子结构形成原理的理解。实验设计题则别具匠心,让学生根据给定条件设计实验确定某未知分子空间结构,全面考查知识运用与创新思维。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回顾分子空间结构的确定方法、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等核心知识。测试结束后,教师根据答题情况精准分析学生知识薄弱点,如有的同学对复杂分子空间结构预测存在困难。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项辅导,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3]
结论
“导议展评测”五环节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增强知识理解,以及全面的评价和针对性的测试,该模式为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范例。
参考文献:
[1]陈健.基于"四元五环"教学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 中学教学参考,2024(20):60-64.
[2]张陶陶. 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抛锚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例[D]. 宁夏:宁夏大学,2021.
[3]夏飞. 基于四元五环教学模式探讨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 全体育,2023(1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