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平台的多重角色与人工智能架构
张静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130
摘要:基于大数据平台,研究产品人工智能和多重角色的可行性,以及人工智能和多重角色为产品知识体系的社会性生产与视觉化传播提供智能化的交互机会。多重角色互动可以实现文案策划、视觉设计、结构生成、功能再造知识的全新动态层级。产品大数据平台作为匹配使用用户与设计师的人工智能具有动态连接交互性,进一步可以推进使用用户与设计师知识体系从独立思维到多元化视觉的递阶,以及从宽泛连接到多维度联通的转变。
关键字:大数据平台,多重角色,人工智能
1.引言
在“人机共融”“角色智能”数据系统的设计下,产业及经营理念正在嬗变,在大众使用者、设计师、人工智能各环节都需要被重新认知。近年来,在可供性视角下出版人工智能方面有了较为成熟的研究[1],但与传统产业的革新智能方面对产业的帮助不大;“人工智能”在汽车零部件的产品系统设计中的研究较为深入[2],但对视觉化设计以及大数据建构方面没有更为深入的研究;文献[3]对从大数据的可视化设计平台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3],人工智能在食品包装文字设计中的教学研究方面[4],以及印刷人才现状及需求分析方面较为成熟[5],为产业人才培养上创造了可能性;产品大数据平台建构的研究中,智能共享快递设计应遵循遵循环保性、减量化、人性化;这些前期研究成果为产品大数据平台的多重角色与人工智能架构提供了研究基础,为产品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2.多重角色与人工智能架构模式
随着产品大数据越来越科学化、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成熟,多重角色动态智能交互传播技术也改变了现有产业既有的数字化传播数据生态链。人工智能在产品传播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一直在改变,根据环境、认知、思维的不同,受众使用者变成了新的传播者和被传播者。产品领域与再生产领域也逐渐成为以多重角色、人工智能和机器媒介为轴的设计链条。生产过程中,人工智能的经济、社会、文化角色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多重角色与人工智能踏入产品届后,其研究目的和特征就十分有针对性,在保证商品的安全与实际品质的同时,还可以在受众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表现出人的智能行为的交流互动,在某种程度上解放了使用者的双手。产品产业在大数据爆炸时代,如何在海量产品信息中验证有效的信息会是产品较为巨大的工作。多重角色交互共融、产品人工智能可以解放产业内一定的人力,对商品品牌的传播生态链也能发挥正向的价值[6]。
加入人工智能技术后,产品大数据算法需要界定人工智能视觉设计逻辑,例如“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三层维度的角色设定,“学什么”需要函数模型的输入及大量的实践案例支撑,“怎么学”不断择优函数模型的结果,合理量化其数据资源,减少误差,最终实现平台数据输出,“做什么”既是数据分类、智能回归与信息聚类,如表格1。
3. 生产智能的多重角色
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人工智能信息形态 ,在产品大数据平台智能化搭建的产业供应链条中,不仅仅存在商品生产者、设计师、售货员等角色,人工智能逐渐可以通过其优势成为产品的生产者和把关人,在思维创造性上可以与设计师的头脑一起协同工作,根据优劣态势嵌入到产业链的每个层级中,发挥其最优效用。产品的人工智能生产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拓宽了原有产品生产与传播活动的边界,更加注重到产品与使用者的情感交互,也突破了专业设计师与产品工人生产、设计、创造、加工、再创造体系的单一层级,完全可以进入由智能机器进行大数据筛选处理、视觉喜好分析、元素参数生成、产品再造形态、使用实践检验的全新层级,产品实践过程可以通过多重角色互助进行产业链重构。
(1)产品大数据平台的架构
依托人工智能在物联网基础上,产品的实物连接入网,越来越重视信息采集的重要性,不仅可以维护知识产权安全,也可为设计师提供基础的设计资料库,根据产品类别、区间价格、上市时间、创作地点、应用领域、生产国别、设计师信息、品牌效应、同类产品、风格归纳、使用者信息等进行分类数据成包,形成井然有序的产品内容大数据库,以智能化的图文、音频、视频、虚拟形式存储,成为产品生产供给侧的“大数据仓库”。生产过程自动化更可以完成智能数据采集和梳理。
人工智能将这些大数据按层级链接进巨大的产品行业网络中,通过建立多重角色窗口自动化地进行智能数据资产管理,尤其是产品视觉形态较为主观的环节进行数据质量监控,通过有效的虚拟技术进行数据集成。例如全自动飞灰产品智能产线,采用基于NX MCD和虚拟PLC的虚拟调试的方法,并结合PLC程序为整个产品产线进行工序流程仿真。大大节省了空间、时间、人力、物力,以及无效的实践检验。
(2)产品人工智能视觉化设计系统
基于前期的大数据的收集、区块链技术应用、产品与产品间的关联、视觉体系的重组,以及产品形态的挖掘,产品人工智能可以实现视觉化、思维化、自动化,由智能系统自主生成不同来源和不同结构的产品脉络,将其生产过程和营销路径实现全自动、可循环、持续性、绿色化的产品生产,在商品使用前、中、后自主适应产品功能并自主解决相应问题。而这主要还体现在产品人工智能视觉化设计系统中的认知中台,根据产品类别、区间价格、上市时间、创作地点、应用领域、生产国别、设计师信息、品牌效应、同类产品、风格归纳、使用者信息等进行分类数据成包。
3、总结
产品大数据平台的创建具备了信息密集型服务业特征,向人工智能、多重角色共融、多元信息服务等领域大范围扩展,甚至可以提供辅助审核检测的资源数据库。依托各类技术算法匹配、产品信息内容检视与人机互动交融反馈,人工智能技术激发受众不停地作为产品设计者、生产者、贡献者、使用者和传播者等多重身份循环可持续的加入到大数据网络中。
参考文献:
[1]黄莹.可供性视角下出版人工智能:多重角色与平台架构[J].编辑之友.2022(06):21-25.
[2]拱李媛.“人工智能”在汽车零部件的包装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方式研究[J].时代汽车.2022(17):136-138.
[3]夏佳志,李杰,陈思明,秦红星,刘世霞:可视化与人工智能交叉研究综述[J].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2021(51-11): 1777-1801.
[4]张云峰,何进.人工智能在食品包装文字设计中的教学研究——评《食品包装设计》[J].食品科技.2020,45(08):309-310.
[5]何颂华,吴净土,许向阳,陈桥,徐敏.人工智能背景下印刷包装人才现状及需求分析[J].印刷经理人.2020(06):54-59.
[6]胡志才.“新零售”背景下智能包装设计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22,43(14):221-228+253.
基金项目:2023年度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人工智能驱动教学资源平台迭构与生态迭塑》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3JG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