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积极心理学在认知障碍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

颜新

海南师范大学 571158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积极心理学在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通过界定研究目的,阐述研究的重要性,本文全面综述了积极心理学理论依据、积极心理学与认知障碍的相互关系、实践方法及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积极心理学在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社会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认知障碍;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社会功能

引言

认知障碍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等。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认知障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困扰。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关注个体优势、积极情绪和积极人格特质等方面。本文将探讨积极心理学在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一、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依据

积极心理学,这一专注于人类优势、潜能和幸福感的心理学分支,在认知障碍的治疗中正日益显现出其独特的重要性。它主张通过挖掘和发挥患者的内在积极资源,帮助他们建立更为积极的认知模式,从而促进认知功能的改善。

1、 优势视角

积极心理学强调,每个个体都具备独特的优势和潜能,即使是在认知障碍患者中,这些积极的因素同样存在。治疗师通过细致的评估,可以发现患者在兴趣爱好、过往成就和社交技能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例如,一位患者在年轻时曾是乐队的一员,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治疗师可以设计音乐治疗计划,通过音乐活动激发患者的积极情绪,提升他们的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2、 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在认知障碍治疗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研究证实,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创造力。例如,一项针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研究发现,参与愉快的户外活动,如园艺、徒步旅行或摄影,可以显著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执行日常任务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1】。

二、积极心理学与认知障碍的相互关系

在探讨积极心理学在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现状时,我们不得不深入分析积极心理学与认知障碍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积极情绪对认知功能的潜在影响上,还涉及到积极人格特质在患者适应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社会支持网络对患者幸福感的影响。

1、积极情绪与认知功能

积极情绪,如快乐、满足和幸福,被认为对认知功能具有潜在的正面影响。在认知障碍患者中,这种影响可能尤为显著。研究表明,积极情绪能够激发大脑的活跃性,促进神经元的连接和信息的传递,从而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对于认知障碍患者而言,积极情绪可能有助于缓解认知衰退,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等关键认知能力。此外,积极情绪还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他们面对疾病和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2、积极人格特质与适应

乐观、坚韧等积极人格特质在认知障碍患者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乐观的患者往往能够更积极地看待自己的病情和未来,从而更容易接受治疗和康复计划。他们更倾向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沉溺于消极情绪中。坚韧则表现为患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不屈不挠和坚持不懈。这种特质有助于患者在认知障碍的康复过程中保持耐心和毅力,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策略,以改善自己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2】。

3、社会支持与幸福感

社会支持网络对认知障碍患者的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社会支持还可以提供实际帮助和资源,如医疗信息、康复服务和日常照料等,从而减轻患者的负担和压力。研究表明,拥有良好社会支持网络的认知障碍患者往往具有更高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他们更能够感受到来自家人、朋友和社区的关爱和支持,从而更有信心地面对疾病和挑战。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与认知障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网络等因素在认知障碍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护理和治疗认知障碍患者时,我们应该充分关注这些积极因素的作用,并努力创造有利于患者康复的环境和条件。通过综合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认知障碍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信心和幸福感。

三、积极心理学的实践方法

积极心理学在认知障碍治疗中运用了一系列创新而有效的实践方法,旨在帮助患者重建积极的认知模式,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1、 认知重构

认知重构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实践方法之一。它通过引导患者识别和挑战消极的认知模式,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思维习惯。例如,治疗师可能会教导患者如何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来替代消极的思维,例如将“我总是失败”转变为“我可以从每次尝试中学习”【3】。

2、 积极心理干预

积极心理干预包括一系列旨在提升患者积极情绪和幸福感的技巧,如感恩练习、乐观想象、正念冥想等。感恩练习可以帮助患者意识到并珍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而乐观想象则鼓励他们设想和追求积极的未来。例如,患者可以每天写下三件他们感激的事情,或者通过正念冥想来减轻压力和焦虑。

3、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对于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积极心理学强调建立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人、朋友和专业团队的支持。这些支持网络能够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必要的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例如,家庭成员可以定期陪伴患者参加社区活动,帮助他们建立和维护积极的社交联系。

四、研究进展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在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不仅在理论上有所突破,而且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1、认知功能的改善

大量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学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例如,一项为期一年的研究发现,经过认知重构和积极心理干预的患者,在记忆力、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这些改善不仅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日常任务,还为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生活质量的提高

积极心理学干预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还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通过参与积极心理干预,患者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幸福感。一项研究发现,经过积极心理干预的患者,在生活满意度、情绪状态和社交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这些改变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3、 社会功能的恢复

认知障碍患者常常面临社会功能的受损,这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积极心理学通过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社交网络和提升社交技能,有助于恢复他们的社会功能。例如,通过参与团体活动和技能培训,患者可以重新建立社会联系,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这对于他们的整体康复和重新融入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4】。

结论

积极心理学在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社会功能。临床实践中,应重视积极心理学的运用,为认知障碍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参考文献:

[1]牛小洁. 积极心理学导向的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J/OL].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1-8[2025-03-20].

[2]李姚,何立,胡继超,等.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离散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J]. 陕西教育(高教), 2025, (03): 25-27.

[3]张萌.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 (02): 68-70.

[4]张蒙,张东亚,蒋波. 积极心理学团体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J]. 海军医学杂志, 2025, 46 (02): 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