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四史”教育推进地方党校党建工作的内在机理

作者

张彦飞

中共清丰县委党校 河南省濮阳市 457300

摘要: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称为“四史”。“四史”教育则是上述内容的相关教育,在地方党校党建工作中该教育发挥着良好作用。本文重点分析“四史”教育在地方党校党建工作中开展的价值,并探讨实施路径,以期促进地方党校党建工作的开展,为党校培养党员干部的过程中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地方党校;党建工作;“四史”教育;路径

一、地方党校党建工作中开展“四史”教育的价值

(一)政治价值

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党校党建工作中落实“四史”教育能够对根本遵循及原则进行强化。党史作为“四史”教育的一部分,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到不同时期党的领导坚持方向,如何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中央权威。学习过程中党员干部能够充分地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同时意识到这一坚持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新中国史中清晰记录了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得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加完善,突出了政治建设中党的领导地位。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清楚地记录了党在政治体系改革中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中的“角色”。正因“四史”中突出了党的政治地位,明确了党的领导方向,才能够使国家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1]。将“四史”教育落实到地方党校党建工作中,能够促使党员干部坚持以领导人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中心,无论是行动上,还是政治思想上均保持高度一致。基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在教育中全面贯彻党校的基本原则,保证在党的领导下,党校能够成为固若金汤的政治阵地。

(二)文化价值

“四史”中不仅承载着历史事件,而且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离不开“四史”中文化的支持。党史中蕴含着较多革命精神,如长征、井冈山等精神,是建党以来,经历革命斗争后保留下的宝贵财富,不仅是共产党人斗争意识、奉献精神的体现,还是坚定理想和信念的主要表现。新中国史中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种文明精神,如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以及人们耳熟能详的“两弹一星”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通过努力奋斗、勇敢拼搏地投入到国家建设中。改革开放史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创新发展,蕴含着创新精神。社会主义发展史中蕴含着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独特魅力。将“四史”教育融入地方党校党建工作中,能够为党建工作提供丰富的文化支持,使党建文化得到拓展,同时还能够为党建文化的建设注入充足的精神动力。

(三)教育价值

培养高素质、敢干事、干实事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地方党校的重要职责。“四史”教育在党校教育中的价值不言而喻,应用后能够促进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党校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其能够通过一件件的历史事件,学习到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从而弥补自己思维方面的不足,提高历史、辩证、战略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党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决策是党史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对党史的学习可以让党员工干部在各种形势中学会冷静分析,进而把握好机遇,应对各种挑战。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均在新中国史中有所体现,通过对该史的学习,党员干部在社会治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均可得到提高。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是改革开放史中的核心内容,党员干部对其进行学习后,无论是开拓精神,还是创新精神均可得到激发。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比较以及社会主义理论辨析等内容占据社会主义发展史主体地位,地方党校党建工作中组织党员干部对这些内容进行学习,可促进党员干部综合能力的提升[2]。由此可见,“四史”教育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能够在新时代发展中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干部队伍。

二、“四史”教育推进地方党校党建工作的路径

(一)党校教育体系融入“四史”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地发挥“四史”教育的作用,地方党校应切实体会到其价值,并在相关教学体系中积极融入,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阶段,应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就针对性而言,需要地方党校详细分析地区实际情况,并了解党员的需求,以此为基础进行“四史”教育的融入,并突出其特色与贡献,依据党员干部的岗位进行重点内容的划分。而系统性则是根据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四史”内容的全面讲解,提高学员的整体认知。例如,党员干部就任于经济岗位,则在实际教学中详细讲解改革开放史,剖析经济改革的历程,总结相关经验。就任于基层的党员干部,在教学中可详细讲解党在基层建设中的相关经验。实际教学开展中可利用现场教学、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的开展可收集地方相关资源,如组织学员参与地方革命纪念馆、党史馆等,使其身临其境地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掌握历史。在党校党建教育工作中融入“四史”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党校教学的针对性、理论性,还能够使教学思想进一步提高,从而进一步推进教学实践中地方党校党建工作的开展。

(二)强化党校科研,深化“四史”理论

党校工作中党建工作占据重要地位,但并非唯一,其中还包含科研。因此地方党校应对相关科研加强重视,特别是“四史”教育开展期间,应加强相关科研工作,深入分析“四史”理论,加大研究力度[3]。实际工作中,党校应组织教师对“四史”教育中的相关课题进行研究,不断地给予教师鼓励,使其能够进行“四史”内涵的深度挖掘,从而获取不同时期党的执政经验,地方践行社会主义制度的相关内容等。通过加强科研及相关项目的落实,获取一个个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形成先进的理论,从而支持党校教学工作。此外,地方党校应积极寻求科研方面的合作,即与高校或其他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组织研讨会等活动,与合作机构共同探讨“四史”内容,进而获得更具有深度的研究成果。科研活动的开展,党员干部对“四史”的学习更加深入,自身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丰富,而且科研成果能够创新党建工作中“四史”教育的理论,从而坚定理论基础为党建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

(三)完善党校管理服务,提高党建效果

在地方党校管理中,对于管理服务流程的优化以及提高党建效果,均可通过在党校管理服务工作中融入“四史”教育的方法进行操作。地方党校管理工作开展期间,应深刻领会到“四史”中党组织建设的相关内容,并收集党组织建设的经验,以此为基础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提高党校党组织建设水平。例如,民主集中制是党史中的篇幅,以此为参考进行党校党组织决策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党校在相关决策中体现出民主性。党校对于学员的服务,可深刻领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此为基础建立服务管理机制,进而提高服务水平。在党校开展党建工作期间,引导教育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学员视为服务中心,提供教育、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服务[4]。在党建工作实践中,应指导党员干部加强对“四史”的理解,并合理应用,从而促进教育成果向工作成果的转变,促进管理服务和党建工作的有机融合。

结语:

地方党校党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融入“四史”教育有利于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所以地方党校应对“四史”教育的相关意义进行充分了解,并通过有效途径探索“四史”教育的新方法,为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胡筱萌.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路径研究 [J]. 中国标准化, 2024, (10): 208-211.

[2]罗文,付彩萍. “四史”教育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探究 [J]. 时代报告, 2023, (09): 37-39.

[3]李汝璇. “四史”教育融入学生党建研究 [J]. 文教资料, 2022, (12): 62-65.

[4]白凌婷,邵欣悦.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党校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J]. 领导科学论坛, 2022, (03): 144-147.

姓名:张彦飞 出生年月:1983年11月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河南省清丰县 学历: 大学本科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政治学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