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堂中少数民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教学策略

作者

孙家阳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1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互联网 +”战略的推进,电子商务因其能够跨越地理界限、优化资源配置的优势,逐步成为民族地区商品流通与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遭遇了特有的挑战。少数民族学生由于长期受到地域性文化传承、多语言环境以及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与汉族学生截然不同的认知模式和学习习惯。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语言理解能力和信息处理效率上,更深层次地体现在文化认同与实践技能衔接的矛盾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少数民族学生在电子商务课堂中的认知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探索与其文化背景相契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

1.2 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堂环境下,少数民族学生在认知层面的特征及其对教学策略的影响,其理论贡献与实际应用价值具有多维度的重要性。从教育公平的理论视角出发,可以观察到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使用习惯、文化认知模式以及学习动机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差异性。

在教学实践的维度上,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遭遇了少数民族学生课堂参与度不足、实践技能转化效率低下的挑战。民族文化背景对学生的知识吸收方式具有显著的塑造效应。若教学策略未能充分考虑并整合这些认知特征,可能会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既有的经验之间出现断裂,从而影响学习成效。

1.3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采用多方法整合的研究策略,旨在系统揭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堂中少数民族学生的认知特征及教学适配路径。在文献分析维度,研究团队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性及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动态的相关文献,重点聚焦少数民族学生在认知风格、学习动机及文化适应等方面的既有研究成果。

2. 少数民族学生大专学习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管理难度大

在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在课堂管理上所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文化适应性与学业基础两大核心问题上。从文化适应性的角度审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其独特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对课堂规范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揭示,部分学生对课堂纪律的执行标准缺乏准确的理解,这与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缺乏系统性支撑紧密相关。此外,教师在多元文化意识方面的不足也加剧了管理难度,若教师缺乏对民族文化的深入理解,易忽视学生在行为规范上的特殊需求,从而导致课堂互动障碍,削弱学生对教学规则的认同感。

学业基础的薄弱是管理难度的另一关键因素。少数民族学生普遍面临学习起点差异显著的问题,尤其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需快速适应专业课程节奏时,这种差距被进一步放大。电子商务专业所涉及的计算机操作、数据分析等课程对逻辑思维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而部分学生因基础薄弱,在面对编程工具使用、网络营销策略分析等模块时,易产生畏难情绪,进一步导致学习主动性下降。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而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普遍缺乏系统性的学习规划指导,使得这一问题更为突出。此外,语言障碍也构成隐形的管理壁垒。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面临词汇积累与语境理解的双重挑战,若教学方法未能兼顾民族学生认知特点,极易造成课堂信息接收断层,间接引发学习动力不足。

管理难度的成因具有复合性特征。文化适应障碍与学业基础薄弱往往形成相互强化的负向循环:课堂纪律执行困难可能降低教师教学效率,进而影响学生知识吸收;而学习能力的不足又会加剧学生的课堂焦虑,导致其对规则执行产生抵触心理。

2.2 语言文化差异大

少数民族学生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习过程中面临显著的语言文化差异挑战。汉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核心载体,其词汇系统与表达逻辑往往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存在结构性差异。这种语言鸿沟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更延伸至商务语境的理解障碍,如网络支付流程、平台运营规则等涉及复杂社会交互的概念,常因语言表征差异引发认知断层。

2.3 电子化教育不普及

少数民族学生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习过程中,电子化教育的普及程度直接影响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电子商务教育面临数字基础设施落后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双重挑战。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偏远农村,家庭经济条件限制了其接触互联网和数字化工具的机会,使得他们在电子商务课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操作迟缓和应用能力薄弱现象,少数民族学生在电商知识获取、平台运营实操等方面将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3. 电子商务专业课堂针对性教学策略

3.1 思政教育融入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电子商务专业课堂应系统化地设计思政教育的融入路径,以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价值观塑造的协同进步。在课程设计方面,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融入核心知识点。在讲解网络营销策略时,选取藏族唐卡、苗族银饰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案例,分析其营销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电子商务对民族地区产业振兴的作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与责任感。在职业价值观引导方面,构建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职业素养要求,融入“服务区域经济”等价值导向;在教学中设计专题研讨,开展“电商扶贫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理解电子商务推动民族团结的意义。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关键。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电子商务创业情境,引发学生对民族文化保护与创新的思考。课堂讨论设置“电商平台社会责任”等主题,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同时,注重将职业伦理教育贯穿全程,剖析电子商务案例,帮助学生树立职业道德观念。

3.2 课堂管理优化

在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展现出的认知特征与学习需求具有显著的多样性。这一现象对教师的课堂管理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必须超越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与针对性的课堂管理体系。本研究通过系统化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一个以分层管理、纪律规范和动态沟通为三大支柱的三维课堂管理模式,显著提升了教学组织的效能。具体而言,分层管理机制通过学生自主推选与教师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出具备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该机制不仅适度下放了班级管理权,形成了 " 教师 - 组长 - 成员 " 的多级管理网络,而且通过明确的岗位职责划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事务中扮演具体的角色。例如,组长负责课堂考勤、任务分配、进度监督等基础管理工作,而成员则通过轮流担任记录员、汇报员等角色,实现对课堂管理的参与。

3.3 因材施教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中电子商务专业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其文化背景的差异性,本研究以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和差异化教学理念为指导,构建了个性化教学策略体系。在课程设计方面,本研究开发了“民族文化与电子商务”双核课程模块,将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艺等文化元素整合进教学内容中。例如,开设“民族文化产品的数字化营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推广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品,同时增强其文化认同感和技能迁移能力。课程采用“文化知识图谱”与“电子商务技术树”相结合的双线教学框架,通过项目化的教学任务,实现民族文化认知与电子商务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实施方面,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分层递进的实训体系,以应对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差异。针对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方面的不足,本研究设置了基础能力强化模块,并根据学生技能掌握程度划分为基础、进阶、实战三个层次。基础层次着重于电商平台的基础操作训练;进阶层次则通过分析跨文化营销案例,结合民族消费心理研究,提升学生的策略设计能力;实战层次则让学生直接参与真实的电子商务项目。这种分阶段、分梯度的实训模式有效缩短了学生适应周期,并为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了针对性的成长空间。

4. 结语

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堂中少数民族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与实证数据验证,得出以下结论:少数民族学生在认知模式、学习动机及文化适应方面呈现出显著的群体特征。其认知过程往往与本民族文化传统、语言习惯及社会经验紧密结合,表现为对具象化、情境化知识的较高接受度,而对抽象理论的建构能力相对薄弱。这种认知特点既为教学创新提供了切入点,也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当前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标准化教学策略未能充分契合少数民族学生的认知规律,导致其学习参与度与知识转化效率存在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惠良 . 推行少数民族文字对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重大意义 . 1993.

[2] 马晓凤 . 整体观念下少数民族教师教育培训的”因材施教”. 贵州民族研究 , 2015,CNKI:SUN:GZNY.0.2015-03-052.

[3] 唐大明 . 民族地区的”恩品课”教学必须把握好”学情”. 四川教育 , 2016.

[4] 赵 丽 . 跨 越 式 发 展 下 的 县 域 电 商 扶 贫 梯 度 策 略 . 电 子 商 务 , 2018,CNKI:SUN:DZKJ.0.2018-12-009.

[5] 李静. 文化自觉语境下民族院校通识教育的”求同存异”发展解读. 民族教育研究,2019.

[6] 刘俊杰 . 新疆籍非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新疆理工学院为例 . 中外交流 , 2021.

[7] 农村发展 . 电子商务环境下乳源瑶族自治县农产品物流优化研究 . 2024.

[8] 龙雪霏 . 黔东地区民族特色产品的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以黄平县苗族非遗银饰为例 . 电子商务评论 , 2024.

[9] 陕小杰 . 少数民族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以临夏州为例 . 电子商务评论 , 2025, 10.12677/ecl.2025.141165.

作者简介:孙家阳(1995,10-),男,汉族,成都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