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谈朝鲜族民间音乐的审美价值

作者

高盛爱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154000

摘要:朝鲜族民间音乐,就其音乐的旋律、节拍等特点的形成及表现的体载内容上看到十足的艺术美学欣赏价值,这种美具体表现在音乐艺术作品的形式和思想内容两方面:朝鲜族民间音乐形式欣赏审美价值和朝鲜族民间音乐的节拍特点。同时,朝鲜族民间音乐的艺术思想内容的美学欣赏价值,也综合了朝鲜族民间音乐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朝鲜族;民间音乐;欣赏价值;审美价值

民间音乐来自民间,是社会音乐的一部分。朝鲜族民间音乐是朝鲜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在自己的黑土地上、劳动生活中创造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及愿望而集体创作流传下来的歌曲及音乐。富有着本民族特色的高级思维艺术。

朝鲜族民间音乐同其它音乐一样,都是特定历史的一面镜子,是一定时代的风土人情,世俗世态的真实写照。它蕴含着民族的灵魂,跳动着民族的脉搏、洋溢着民族的气节、记述着民族的兴衰、哀患。因此它具有多种民族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并以此反映民族的思想内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又区别于其它音乐特点的,是它的旋律特点和节奏、节拍的特点。

一、朝鲜族民族音乐的艺术欣赏审美价值

1.朝鲜族民间音乐形式欣赏审美价值

朝鲜族民间音乐旋律,有多种曲线结构。乐段体是基本和最常见的,是由若干个小节形式,具有独特、典型、流畅的特点。四个乐句组成的乐段较常见。它们多是由单乐段发展而老成的复乐段,如:“伊儿索里”中的《丰收歌》、《农夫歌》、《阿里郎》等。五声调式是朝鲜族民歌旋律的基础。根据现存民歌中出现的五声调式的特点可分为平调和界面调两大类。

虽在表现内容上各有区别,有的具轻松、明朗的旋律,而有的则似乎具有悲哀表情的旋律,但是,在旋律音程的构造上看,都具有共同点。

平调指以 “SO1”音为基础而形成的五声调式“56123” 界面调是指以 “La”音为准音而形成的五声调式“61235”,这两种调式在朝鲜族民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调式系列的核心。平调类调式音节级I级II级之间是大二度关系、各音阶之间的关系是纯音程和大音程这样的音乐性格较为明朗。如:《丰收歌》、《采桑调)、《春米打鈴》、《青养歌》界面调式的音乐较为含蓄、柔和,并稍带有哀很感,如:《撈鱼索里》、《哼打铃》、《船歌》、《五百年恨》等。在旋律的进行法上有着独特手法,把完全五度音用三个音联接时不用,135、531,而是125、521,强调其主音的二度和四度的联接性质。可以说,四度和二度作为重要支柱的旋律特点是朝鲜族民间音乐中最普遍的现象,如:《哩、哩、哩》、《月亮》、《梦金浦谣》等。

2.朝鲜族民间音乐的节拍特点。

朝鲜族民间音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节奏体系,朝鲜语中称之为“长短”,长短这个名词包括:节拍规则、节奏规律、也包括速度、强弱、语调的抑扬以及表示旋律的性格,它是构成朝鲜族民间音乐特有风格的重要因素。

朝鲜族民歌的节拍形式属三拍系统。三拍系统及由三拍系统复合而成的6/8、9/8、12/8、18/8等拍子占极重要的位置,也有不少是运用单拍子的,主要有:3/4、3/8、4/4等,但是最有代表性的还是三拍子的系统的拍子。

朝鲜族民间音乐历来就反对音乐形象的程式化,而讲究具体性地描写现实主义和自由奔放的多样化的表现风格。

节奏是长短中的重要表现手段;它丰富多彩、生动活跃,别具风格;它是长短的基本形态。同样的12/8拍。同样的速度,但因节奏的不同,音乐的表现也有明显的不同。长短速度变化也会使长短的特性发生一定的变化,如:同样是12/8拍,“中莫里”有的长短是慢速;

或中莫里长短是中速,紧板“中莫里”长短是快速。

抑扬是节奏形态高低的重要因素,它同其它的要素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各种长短所固有的不同物性与气质,它在长短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高潮点,它是朝鲜族音乐长短里固有的,区别于其它民族音乐的不同点,象“中莫里”长短第三拍最后一个音强音,当然长短的头拍是强拍子。

二、朝鲜族民间音乐的艺术思想内容的美学欣赏价值。

1.朝鲜族民族音乐的社会价值

自古能歌善舞的朝鲜民族,他们的民谣创作可从久远的原始社会开始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三国志》魏书,从高丽朝代民谣采集到新罗时期,又从李朝时代末进入民谣的鼎盛时期,除口传民谣,仅有文献记载的民谣就180首,现在传唱的多数朝鲜族民谣就是这一时期创作的。丰富多彩的民歌发源和传播,是从农村发起传到城市,又从城市发起传到农村,又从宗教歌剧院发起传到城市、农村,最终三者汇聚在一起成为广大人民大众享有的民间民歌。虽然形势很简单,但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朝鲜族的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产生难以抑制的兴奋和愉快有时也哀怨的悲伤,他们把这些生理进发出的情感自然唱出来的艺术。它最能直接地反映人民的世态民俗和历史背景,对人们的了解、研究过去每一时期的文化历史和社会文化,人们的生活意志、要求愿望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继承价值。通过一首朝鲜族古老的民歌就能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生活习俗。例如:古老的民歌《甲石与甲顺》就是一首关于青年男女爱情的民歌,他们由于受到当时不平等的封建传统的思想影响,使一对相互爱慕的男女情人,不能象今天的人们那样公开恋爱,只能偷偷地相思,表面还得装出不以为然的样子,后来甲顺迫于父母的包办嫁给了别人,在出嫁的那一天,甲顺因为没能和自己的心上人结成眷属而伤心痛哭。甲石呢,因没能娶到十分爱恋的甲顺,心中非常恼火,一气之下找了别的姑娘成了亲。这首悲剧式的爱情歌谣就象一个民间故事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及民风民俗,体现了朝鲜族民间音乐的珍贵的文化传统价值。

2.朝鲜族民间音乐的思想教育审美价值。

朝鲜族人民本身就是一个勤劳自强的民族,民歌又是在劳动歌谣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每当在劳动时人们在高兴的时候,往往自发地畅想自己民族的歌,朝鲜族有句谚语:“没有歌声就不能劳动,有劳动的地方就有歌声”。这条谚语充分说明朝鲜族民间音乐来源于劳动生活。譬如:《织布歌》就充分反映了朝鲜民族的勤劳、吃苦精神,歌词唱到:“太阳快要落山了,赶紧摆上织布机,咦嘿吆,织布姑娘的爱之歌在织布声中飘来飘去,白天织布织的是日光缎,夜里织布织的是月光段,织完日光段,月光段,等我的郎君归来,双手奉上。”歌词所描写的人们的劳动生活是那么形象,那么真切。又如:《镰刀索里》,《纺车谣》、《嗡嘿呀》等,其中《嗡嘿呀》主题歌词是“今年大麦丰收啊,颗粒饱满快快收割,嗡嘿呀,快快打场,同心协力打下麦子堆成山,金色麦粒快入粮仓,三冬三春嗡嘿呀,吃面真香。”这首音乐不仅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仿佛置于边歌边劳动的热烈场面,而且同时具有一种明显的号召作用,它感染,教育人们热爱劳动、诚实、勤劳,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参考文献:

[1]任范松主编《中国朝鲜民族艺术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

[2]韩俊光《朝鲜族》,民族出版社,2004年1月

[3]南熙哲《20世纪中国朝鲜族音乐文化》,民族出版社,2005年3月

[4]肖常纬《中国民族音乐概述》,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

[5]吉林省音协《朝鲜族 民歌集》民族出版社1982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