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 活化数学课堂
贾胜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小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对于理解部分数学知识仍然存在困难,尤其是一些与生活关联性不太强的知识点,则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则可以通过该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多动手,在实践中发挥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爱动手、爱思考的习惯。无论是对于认知水平有限的低年级学生,还是对于需要激发创新思维的高年级学生,通过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以此活化教学,对于推进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都有极大的帮助。
一、创设教学场景,激发学生思维
以往的授课方式,只是教师站在讲台上,将课本知识单方面传授给学生,没有重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这一大前提。传统的“念经式”“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具有很大局限性,已经不再适应于新时代下的教学改革发展,并且枯燥的教学情境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对课本上的知识点感到厌倦。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将课本上的情境在现实中展现出来,创设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情境模型。此外,近些年来教育领域一直倡导的“回归课本教学”,但是这种理念一直被许多教师误解,仅仅将“回归课本教学”看作是单纯地讲授课本知识点。真正意义上的“回归课本教学”是指教师应当将课本上的知识情境灵活再现,并且通过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散思维,思考与此类似的情境,做到触类旁通、以点带面。学生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动手操作加深对某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
例如,在“角的量度”这一节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授前让学生提前准备量角器,并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所给角进行测量,比较不同角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对不同角的大小测量,掌握角度测量的方法和量角器的使用。在学生掌握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对知识点进行扩展。比如,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形状相同,但是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并对三角形三个内角进行测量,并将内角角度加和。通过实践可以证明出结论——“相同形状的三角形不仅各个内角之间角度相等,内角和等于 180°”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测量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内角和,同样可以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的结论。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便可以加深学生对某些概念和结论的理解与掌握,如此学生对自身所证实结论的印象也更加深刻。
二、拆解抽象问题,引导学生创新
小学生智力尚处于发育阶段,处在好奇心较强的年龄段,并且由于小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强,采用动手操作的教学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数学中较为抽象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有目的性,注重培养学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拆成简单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要在长 100m 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 5m种一棵树,两端都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不少学生会将该问题想得过于简单,直接将问题简化为是除法问题,最终得出结论一共需要 20 棵树,但是正确答案并不是如此。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该模型简化,在草稿纸上画出该模型。但是由于纸张大小有限,所以把问题换成“小路长 10m,每隔 5m 种一棵树,并且要在两端都要种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当学生在纸上每隔 5m 画出一棵树时,画到 10m 一共种了 3 棵树。如此,可以将抽象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学生理解该类“植树问题”。最后,教师可以将问题适当扩展:“如果所需种植的道路是一条 100m 的圆形道路,那一共需要多少棵树?”通过拓展延伸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创新,并通过动手在草稿纸上绘出模型,最终将问题解决。
三、培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素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强,并且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将数学图形、几何体抽象化,在头脑中可以想象出几何体形状。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学生注重具体细节,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可以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把握细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动手操作,则拉近了学生与具体问题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可以通过自身观察,以第一视角实践,身临其境发挥自身积极主动性,去探索知识,发现隐藏在问题中的细节,提高自身能力。
例如,在“观察物体”章节中,通过许多小正方体的摆放堆积成更大的几何体,学生从各个方向观察物体,并将所观察到的物体绘制成图形。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各个方向所绘制的图形,然后摆放出所堆积几何体。第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改变几何体中某些小正方体的位置,再观察所绘出的图形有何不同;第二,教师要求学生动手找出图形相同的几幅图对比所观察到的几何体有何不同。让学生动手操作改变几何体位置,再对比所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差异,能够培养学生注重细节的习惯。
鼓励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以第一视角探索知识。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活化小学数学课堂,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点背后的逻辑规律。通过实践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转化为简单易懂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之美,做到学以致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英俏.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操作[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2,(12):170-172.[2] 宋明珠 . 小学数学“ 动手操作” 教学路径 [J]. 小学生 ( 下旬刊 ),2022,(11):28-30.[3] 柳莉莉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操作探讨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2,(31):30-31.[4] 刘秀金 . 借助动手操作 优化数学课堂——以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 [J]. 学苑教育 ,2020,(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