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园林绿化工程发展研究
贾明骏
大连礼物品牌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辽宁大连 116000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园林绿化工程带来了新的发展推动与挑战。本文细致剖析了乡村振兴与农村园林绿化工程的关系,探究了当前农村园林绿化工程在规划,资金等存在的问题,并从科学规划、资金筹集、技术增强、长效运作、意识增强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策略,同时对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推动农村园林绿化工程的高质量发展,为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助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园林绿化;发展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应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并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农村园林绿化是乡村形成的重要内容,对改善农村环境系统,加强农民生活质量,巩固乡村产业发展具有不可轻视的作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入研究农村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村振兴与农村园林绿化工程的关系
1.1 农村园林绿化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
良好的园林绿化可以大大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少水土流失,为乡村居民创造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绿色的乡村环境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休闲、旅游,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特色的园林景观还可以成为乡村的品牌形象,吸引投资,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园林绿化工程的实施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从苗木种植、园林施工到后期养护,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农民的就地就业。而且,优美的乡村环境能够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增强农民对乡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促进乡村文明建设。
1.2 乡村振兴下农村园林绿化的机遇探索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政府对农村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农村园林绿化工程作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园林绿化建设,为农村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激发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对改善乡村环境的意愿更加强烈,积极参与到农村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中来,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群众基础。
二、当前农村园林绿化工程存在的问题
2.1规划不合理
农村园林绿化规划开展阶段,部分乡村缺乏科学布局,未能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文化特色与村民实际需求等具体特征。模仿城市园林规划模式的现象时有存在,这使园林绿化与乡村实际需求无法达到应有的功能发挥效果,也造成规划与实际脱节的不良结果。
2.2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园林绿化工程的资金来源单一,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要依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财政投入难以满足工程创建与守护的需求,资金的不充分使工程规模受限,苗木质量与后期养护难以达到要求,对园林景观的长期效果造成影响。
三、农村园林绿化工程发展策略
3.1科学规划,彰显乡村特色
农村园林绿化规划的开展,要求充分结合乡村的自然环境,地形特征,文化传承与村民需求等具体性内容,要依循山水格局与田园景观特色,营造具有地域特征和乡土气息的园林形式。绿化空间布局既包含功能区域的划分,如公共绿地,道路景观与庭院绿化,也考虑休闲,生产等不同需求,而且,保护古树名木与文化遗迹并融入景观规划,传承乡村文化传统,专业的园林规划团队可与村民共同参与方案规划,确保科学与村民意愿并重。
3.2 拓宽资金来源,增强投入力度
政府增多农村园林绿化工程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金以支持相关创建与养护,制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绿化的相关政策,使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可经由捐赠,投资,合作等方式参与乡村绿化。诸如采用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投资创建与运作农村园林绿化项目,而且引导农民自筹资金参与庭院和村庄公共绿地创建,使用“以奖代补”等模式激发农民的参与性。
3.3 强化技术支持以提高绿化质量
加强与科研院校、 专业园林机构开展技术培训,增强农民和园林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而且引进先进的园林绿化与养护经验,苗木选择优先使用适应性,抗病虫害与乡土特色强的树种,科学搭配外来树种,增多植物多元性。推广科学种植与养护技术,如节水灌溉,合理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园林植物成活率与生长质量增强,形成农村园林绿化养护信息系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植物生长状况与养护状况开展及时监测和科学运作。
3.4 健全管理机制以保障长效运行
全面形成农村园林绿化工程的运作机制,制定园林绿化相关制度与标准,明确责任主体,提升对园林绿化工程形成与保障的监督检查,并且形成考核评价机制,对业绩突出的地区和个人实施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主体执行问责。成立专业的园林运作队伍,负责农村园林设施的日常保障与运作,定期修剪园林植物,施肥并防治病虫害,发动村民参与园林运作,形成村民自治监督机制,共同参与乡村园林景观的保障工作。
3.5 提升农民意识,推动全民参与
宣传教育可使农民对园林绿化重要性形成改进性认识,家园与环保意识也并且加强,广播,电视,网络和宣传栏等渠道,将农村园林绿化的成果与意义实施广泛性宣传,优良的乡村园林案例表现也包含在内,农民参与园林绿化的积极性可借助此类宣传激发。园林绿化知识培训和技能竞赛组织开展后,农民可以掌握一定的园林绿化知识与技能,参与的能力也改进,推动农民创建庭院绿化,将自家庭院创建为美丽的小花园,并且参与村庄公共绿地的创建与保障,全民参与农村园林绿化的良好氛围就可形成。
四、农村园林绿化工程未来发展趋势
4.1生态化发展
未来农村园林绿化将越发重视生态功能的发挥,突出生态系统的调和与稳定,借助合理的植物安排,生成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植物群落,提升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譬如空气的净化,水源的涵养,气候的调节,生物多元性的保护等,推广生态友好型的园林创建技术和材料,降低环境的负面影响。
4.2智能化应用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农村园林绿化工程指明了智能化的重要发展趋势,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利用,可以随时监测园林植物生长环境,病虫害情况,并且对灌溉施肥执行智能调控。借助智能化运作系统,园林绿化运作的效率与精准度提升,运作成本也降低,智能灌溉系统可依循土壤湿度和植物需水情况自动灌溉,既节约水资源,又能保证植物生长需求。
五、结论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园林绿化工程发展意义与前景并重,当前诸多问题在农村园林绿化工程中存在,但科学规划、增多资金投入、改进技术水平、完善经营机制、加强农民参与度等策略的不断执行,可推动农村园林绿化工程高质量发展。未来,要继续向生态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使农村园林绿化工程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助力,营造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 赵旭阳,郑刘洋,吕思童.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J].农村科学实验, 2024(13):193-195.
[2] 耿秀婷.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地区园林景观规划建设路径[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00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