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德育中的创新运用研究

作者

陈慧芬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中心小学

一、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2021 年,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其中针对小学阶段的红色资源、革命传统内容引入做了相关规定,要求小学方面“围绕政治思想与道德启蒙,注重选择革命领袖、革命英雄事迹故事”助力学生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初步树立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志向”。

(一)课程方式创意性多样性有待提升

由于当前阶段德育教学工作刚刚起步,相应的德育课程无论是在教学设计还是在内容引入方面,都还有诸多不足。并且德育教学工作引入过程中,也正处于我国的教学改革浪潮中心,新型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碰撞,使得德育教学工作在整体设计方面需要注重更多内容之间的平衡。另外,在红色元素融入方面,虽然部分小学展开的德育工作引入了红色文化资源,但整体范围有限,且多局限于语文、道法等传统学科,拓展方向也较为单一。

(二)教师红色资源运用能力需要跟进

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需要教师力量的支持。但在现阶段的红色资源引入德育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对于红色资源的运用存在一定的瑕疵。教师虽然对这类红色资源理解较为深刻,也能明确其中所表达的精神与内核,但在具体教学设计时,却容易出现表达内容过于宽泛、理解程度处于表面等问题。主要是由于这类精神与表达需要塑造相应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这是一项较为漫长且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在不断提升自身红色资源运用能力的同时,建立起符合德育工作需求的长效化机制。

(三)校园红色德育氛围构筑任重道远

除了整体的课堂建设方面,学校也需要注重红色德育氛围构筑,保证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共同构筑。虽然许多小学在进行红色文化资源引入方面做了部分努力,但相关的范围与数量较为有限,大多数是在走廊、宣传栏、教学楼周围树立或悬挂宣传标语或人物肖像,外加一些红色名言警句。但这种红色资源引入辐射范围有限、氛围构筑不明显,如果没有教师引导,学生愿意主动去了解、去思考的可能性较低。

二、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德育中的创新运用策略

(一)强化师资培训,优化红色资源运用

为了保证小学德育工作创新运用,校方应强化师资培训工作,建设一支具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升其对于红色资源的运用能力。为了进一步节省培训时间,小学可以优先录用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毕业生,以提升师资队伍的思想水平。另外在教师培训方面,学校也需要定期安排专业培训活动,提升教师对于红色资源的理解力,强化其综合运用效果。

(二)增加教学投入,丰富课程建设方式

学校有关部门需要引入红色教育专项课程规划,进一步增加教学资源投入,包括师资力量、资金资源等。教师同样需要借助学校予以的教学支持,针对红色教育课程展开有效构筑,保证德育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和递进性。丰富课程建设方式方面,可以结合当前热点跨学科教育内容引入相互联系,建立起综合性的红色德育教学新模式,包括一些红歌演唱、红色文章阅读、红色诗朗诵、红色场景等等,增强红色资源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性,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悟红色精神,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深刻吸收红色文化内涵。

(三)助力环境建设,孕育红色德育气场

学校需要完善校园环境,融入红色元素,以此保证整体的红色氛围。在空间布局方面,除了前文提到的教学楼附近之外,一些其他区域的规划布局也要及时引入,要将校园作为红色文化的主要宣传阵地,积极联合当地红色资源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组织开展相应的红色主题活动,包括知识竞赛、亲临参观等。除了线下平台之外,消防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红色文化资源拓展,并积极联系家长、社会各界展开相应的宣传工作。在此过程中,学校也需要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处于关键阶段,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线上宣传工作要合理编排,打造合适的学生线上学习平台。

三、结语

我国的红色资源象征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对党对国家的绝对忠诚,其中蕴含的是我国五千多年来家国情怀与民族气节的高度凝练,其丰富的内涵与底蕴,是小学德育工作有效展开的坚实保障。因此,教师在课程建设方面要充分借助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进一步打造协同育人格局,助力小学阶段德育工作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岩平 . 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有效融入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5,(10):175-177.

[2] 尹笠郢 , 张群 . 基于“在地化”红色资源的小学生德育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 F 小学“黑土地上的红孩子”活动课程为例 [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5,41(02):18-21.

[3] 吕小红 , 唐伟伟 . 信息技术环境下黄桥红色资源与小学德育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 [J]. 试题与研究 ,2024,(26):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