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李星颖
重庆市合川区行知小学 40152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围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展开探讨,分析了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与核心素养培养不相适应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引言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的重任。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为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这一背景下,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落地生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助力学生全方位成长
核心素养所涉及的范畴极为广泛,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多个重要领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着重培育这些素养,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深远影响。它能够让学生在知识储备上更加丰富,在能力锻炼上更加多元,在情感态度塑造上更加积极健康。从知识层面看,学生不仅能扎实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能拓展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在能力方面,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技能得以全面提升,同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锻炼;情感态度上,学生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如此一来,学生得以在多个维度实现全方位发展,逐步成长为拥有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二)推动语文教学品质升级
当核心素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引方向时,教师的关注点会发生显著转变。教师会将更多精力放在教学目标的精准设定上,确保教学目标紧密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会精心挑选那些有助于培养学生素养的素材,摒弃陈旧、单一的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也会更加注重灵活性和有效性,思考怎样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这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激励着教师持续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大胆创新教学方式。例如,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或者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这些努力,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将得到实质性提高,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成效。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单一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知识的传授上,过于注重字词的记忆、课文的背诵等,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教学目标缺乏全面性和深度。
(二)教学方法传统
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课堂互动较少,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情境教学法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通过精心创设充满趣味与活力的教学情境,能够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轻松开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之门,助力他们更为透彻地理解语文知识,并灵活自如地加以运用。
(二)问题导向教学法
问题,无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引领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通过巧妙设置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犹如在学生的思维海洋中投入一颗颗激起涟漪的石子,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与深入探究,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在备课与授课过程中,应当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条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这条问题链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简单的基础问题逐步过渡到复杂的深层次问题,从而引领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例如,在讲解一篇记叙文时,教师不妨先抛出一些诸如“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等基础性问题,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待学生对文本有了基本认知后,教师再进一步提出更具深度的问题,如“作者是如何细腻地描写人物的”“运用了哪些独特的写作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等等。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促使学生对文本展开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进而有效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索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四、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聚焦学生主体地位
在整个教学方法的实施进程中,教师务必始终坚守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这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积极性主动投身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强化学科融合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与其他众多学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融合是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例如,当教师讲解描写自然景物的课文时,可以巧妙地引入科学课上关于自然现象的知识。通过将语文知识与科学知识有机结合,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明白其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原理,从而在脑海中构建起更加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又如,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大胆融入美术、音乐等多元元素。让学生在绘制手抄报、创作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展现语文学习成果,通过演唱与课文相关的歌曲、编排配乐朗诵等形式,使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创意。这样的学科融合方式不仅能够丰富语文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还能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体验中,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阅读拓展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并注意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要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继续深入研究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对激发小学语文教学主动提问的课堂教学方法探讨.张荣.新课程(上),2022(04)
[2]小学语文中年段随文识字教学方法探讨.李景林.新课程(上),2019(12)
[3]小学语文随文识字教学方法探讨.李有清.当代家庭教育,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