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深度融合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探索
张彦飞
中共清丰县委党校 河南省濮阳市 457300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持续加速的当下,文旅融合正逐步成为推动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从经济层面看,它拉动消费、创造就业;于社会角度,增进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在文化领域,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本文深入探讨文旅深度融合对城市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的积极效用,细致剖析当前文旅融合在资源整合、产品创新等方面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涵盖政策支持、产业协同等具体实施策略。同时,借助典型案例分析,展现文旅融合在不同城市的成功实践,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极具价值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文旅融合;城市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文化创新
在全球化浪潮汹涌、信息化进程迅猛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迎来新契机,如国际文化交流频繁、信息传播高效,但也面临激烈竞争、文化同质化等挑战。文旅融合作为新兴发展模式脱颖而出,通过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吸引全球目光;借旅游产业带动关联产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本文深入探讨文旅深度融合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详细分析其在不同规模、文化底蕴城市中的实践效果,从政策扶持、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建议,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参考。
1文旅融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
1.1文旅融合的概念与内涵
以资源整合为基石,把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民俗风情等文化资源与自然风光、旅游设施等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调配[1]。在产业协同方面,文化创作、演艺、出版等领域与旅游规划、景区运营、导游服务等协同发力。通过创新驱动,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发沉浸式文化旅游体验项目,打造独特文旅产品。这种融合不仅直观体现在特色文化主题旅游线路、文创旅游商品等产品和服务上,更是深入到产业链的上下游各个环节,从原材料供应、产品设计研发,到营销推广、售后服务,构建起一种全新的、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交融、相互促进与共同繁荣。
1.2文旅融合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文旅融合对城市高质量发展意义非凡。它能通过打造特色文化名片,如西安以兵马俑、古城墙等历史文化为依托,提升城市在国内外的文化知名度,增强城市吸引力,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促进旅游业蓬勃发展。在经济层面,文旅融合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拉动消费,优化城市经济结构。从社会角度看,居民在参与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对本土文化有更深入了解,文化素养得以提升,营造出和谐的社会氛围,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文化、社会多维度的高质量进步。
2文旅融合的现状与挑战
2.1当前文旅融合的主要模式
当下,国内形成多种文旅融合模式。文化主题公园以特色文化为核心,打造多样游乐项目,比如方特主题乐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深受游客喜爱。文化旅游街区集文化展示、休闲购物于一体,西安的永兴坊展现陕西民俗风情。文化遗产旅游依托历史遗迹,如北京颐和园,吸引大量游客感受古韵。但这些模式存在弊病。部分城市盲目跟风建设文化主题公园,项目缺乏特色,游乐设施与主题文化不契合,同质化严重。一些文化旅游街区过度商业化,文化氛围被削弱。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个别景区过于看重经济效益,对古迹保护不足,文化挖掘不够深入,亟待改进。
2.2文旅融合面临的主要挑战
文旅融合在推进过程中困难重重。政策支持不足,相关部门在土地规划、税收优惠等方面缺乏配套政策,制约项目落地。资金投入有限,文旅项目建设周期长、回报慢,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项目开发建设受限。专业人才短缺,既懂文化又懂旅游运营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影响项目策划与管理。而且,文化资源开发易破坏其原生性,与保护工作矛盾突出。同时,如何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文化传承、社区发展等社会效益,也是文旅融合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3文旅深度融合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策略
3.1政策支持与顶层设计
政府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引领者,应全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精准投入到文旅融合项目的开发、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例如,某地政府设立的文旅专项资金,成功助力多个古镇的修缮与旅游开发,吸引大量游客。优化税收政策,对积极投身文旅融合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激发企业积极性[2]。同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文旅创新成果保驾护航,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2资源整合与产业协同
文旅融合的关键在于资源整合与产业协同。构建文旅产业联盟是有效途径,它能凝聚上下游企业,从文化创意设计、旅游产品开发到市场营销,形成完整产业链。以某影视基地为例,其联合周边酒店、餐饮、交通等企业,打造影视旅游一站式服务,实现互利共赢。此外,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创新表现形式,如将古老传说改编成沉浸式演艺,提升文旅产品的文化内涵与附加值。
3.3创新驱动与科技赋能
创新是文旅融合的核心动力。新技术、新业态不断为文旅产业注入活力。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让游客仿若穿越历史、置身奇幻世界。大数据、人工智能则用于分析游客偏好,精准推送旅游产品,提升文旅服务智能化水平,优化游客体验[3]。
3.4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高素质人才是文旅融合的重要支撑。一方面加强文旅专业人才培养,在高校设置相关专业课程,与企业联合开展实践教学。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部优秀人才,为文旅产业带来新思维。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促进跨学科、跨领域人才交流,如让文化学者与旅游策划师共同合作,提升文旅融合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5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
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旅品牌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举办国际性文化活动,像国际音乐节、艺术展览等,吸引全球目光。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展会,展示城市文旅魅力。同时,创新市场推广与营销策略,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宣传,结合线下体验活动,吸引更多游客与投资者[4]。
3.6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
文旅融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平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制定严格环保标准,限制旅游活动强度,推广绿色旅游理念,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让古老文化在文旅融合中焕发生机,确保文旅融合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文旅深度融合是驱动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借助政策支持,为文旅融合项目筑牢根基;凭借资源整合,构建起完整产业链条;依靠创新驱动,赋予文旅产业蓬勃活力;通过人才培养,夯实发展的智力支撑;经由品牌建设,提升城市文旅影响力;贯彻可持续发展,守护生态与文化传承。这些举措全方位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助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未来,需持续深耕文旅融合实践,积极探索新路径,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与深刻启示。
参考文献:
[1]徐丽.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研学活动服务模式探索——以宝应县图书馆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24,41(06):123-125.
[2]李光勤,邱欣悦.双向FDI与全球价值链韧性:来自跨国数据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研究,2024,(05):75-91+135.
[3]安瑜琴.文旅融合背景下志愿服务的实践与创新——以成都市文化馆志愿服务工作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8(13):111-115.
[4]岑明仙.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路径研究[J].西部旅游,2023,(17):9-11.
姓名:张彦飞 出生年月:1983年11月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河南省清丰县 学历: 大学本科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