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建设
邹勇 尚晓 孟光明 赵玉华 侯继华
1济南市土地征收和综合整治服务中心 2济南市土地储备中心
【摘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山东作为中国农业大省,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建设目标,积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通过整合耕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资源,解决了农村发展空间不足、土地利用碎片化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为农业强省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基于此,在本文的研究中,将重点探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支撑以及全域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中的多维作用,接着着重分析了齐鲁样板村建设中的典型经验与实践路径,最后结合现有的经验探究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希望能够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乡村振兴;全域土地整治;山东;齐鲁样板村
引言:
全域土地整治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已成为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提升乡村发展质量的核心举措。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山东省明确提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农村土地资源优化整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多重提升。齐鲁样板村建设不仅是乡村振兴在山东的具体实践,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土地作为乡村发展的核心要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目标,推动耕地保护、土地复垦和空间优化。通过集中力量整治“低效、碎片化、无序化”用地问题,不仅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也助力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齐鲁样板村的成功建设为全国乡村振兴探索了新路径,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深入实践则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治理有效提供了重要支撑,其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支撑
1.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核心内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的一项空间治理活动,它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统筹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等,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优化农村地区国土空间布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核心内涵包括空间优化、功能重构与综合利用三方面:通过科学规划与技术手段,打破传统单一用途的土地利用模式,实现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多功能协调发展。同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注重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土地资源从碎片化向集约化、高效化转变,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和资源支持,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工具。
1.2、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土地整治政策
土地整治政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明确土地用途调整、保护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保障。国家政策层面,明确了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核心地位,并通过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推动土地资源向乡村倾斜。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将土地整治政策与乡村振兴具体目标深度结合,在推进土地整治中强调统筹资源、优化布局,通过政策创新助力农村产业振兴、生态宜居和农民增收。同时,土地整治政策也强化了基层治理能力,推动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成为乡村振兴政策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1.3、政策演进与山东实践
山东省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实践中走在全国前列,其在推进齐鲁样板村建设中,结合区域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土地整治模式。近年来,山东通过政策演进,将土地整治从“增量扩展”向“存量优化”转变,重点解决土地利用碎片化、无序化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土地整治的法规体系,深化了农地保护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了“政府主导、农民参与、企业协同”的整治模式。代村、三涧溪村等典型案例证明,山东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中,不仅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也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乡村振兴中的多维作用
2.1、优化土地利用,提升乡村空间治理水平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治理,打破了农村土地资源分散、利用低效的局面,为乡村空间治理注入了新的动力。整治过程中,通过土地的统一流转、整合和复垦,优化了农村耕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空间布局,不仅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还提升了乡村空间治理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此外,土地整治注重生态保护与发展需求的平衡,通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生态控制线,有效规避了无序开发的风险,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助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与生态功能的有机融合。
2.2、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产业融合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坚实基础,是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与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整治低效土地,山东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著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为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土地整治促进了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相结合,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乡村产业体系。例如,齐鲁样板村中许多村庄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等,实现了从单一农业向全产业链发展的转型,有效提升了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2.3、改善生态环境与构建绿色乡村
土地整治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同时,注重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成为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通过退耕还林、湿地恢复、盐碱地改良等措施,不仅有效提升了土地的生态承载能力,还为构建绿色乡村提供了坚实支撑。山东省在齐鲁样板村建设中,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系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优化村庄布局,提升了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为村庄营造了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此外,土地整治还加强了农业绿色发展,通过推广生态农业和低碳技术,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2.4、促进乡村治理能力提升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仅关注土地资源的物理重构,还通过利益分配机制优化和组织形式创新,显著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通过土地整治,山东省推动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使土地资源转化为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进一步增强了村级组织的自主发展能力。此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建立多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有效激发了农民的主体作用,增强了乡村自治的活力。在齐鲁样板村建设中,这一机制为基层党组织提供了发展平台,推动形成了乡风文明与治理有效的良性互动,为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3、结语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举措,已在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乡村发展质量等方面展现出显著成效。通过齐鲁样板村建设的成功实践,山东探索出了一条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基础,集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于一体的乡村振兴路径。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机制,依托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与多主体协作,推动土地资源利用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可持续振兴。【本文系济南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一般项目(NO.JNSK2025C02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任静. 基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探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路径[J].城市建筑空间, 2022,29(03):184-186.
[2] 冯帆,薛云,王美菊.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乡村振兴浅议——结合山东省的实践[J].中国土地, 2021,(07):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