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 夯实基础
章丽娜
慈溪市逍林镇镇东小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课堂器乐教学正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口风琴是课堂器乐的典型代表,但是农村小学在口风琴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若想不顾此失彼,就得抓好小学低段口风琴“入门教学”这一关键环节,夯实基础,这样口风琴学习之路才有可能走得顺畅,走得更长远。
【关键词】 农村小学 低段 口风琴 夯实基本功
由于农村小学在教学资源、器乐课程教学条件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教师需要针对农村小学生的现状选择合适的器乐,以提升课堂器乐学习的有效性。口风琴价格低,携带便捷,使用及演奏方式较为灵活,音色优美,集吹管与键盘为一体。口风琴既能独奏、领奏、合奏,上音乐课讲解乐理知识时还可作教具使用,将抽象的乐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非常适宜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领域,是农村小学生进行音乐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但是当前农村小学口风琴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其教学效率相对低,针对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对于促进农村小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一、农村小学口风琴教学现状
(一)意识的薄弱
农村小学学生的音乐素养普遍较低,音乐基础知识差,没能扎实掌握最基础的音乐常识,以致许多学生甚至不识音乐简谱,从而影响教学。众所周知,器乐演奏的技能是靠不断实践中掌握的,但是农村小学家长意识薄弱,觉得音乐学习可有可无,所以学生只能在仅有的音乐课上的一点时间练习吹奏口风琴,因此通过几年的学习,部分学生学习进度缓慢,到小学毕业只能吹奏简单的乐曲。
(二)缺乏良好的演奏习惯
由于农村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乐器,因而在拿到口风琴时,往往会放到嘴里猛吹,养成不良的演奏习惯。还有部分学生在口风琴的演奏中不注重演奏姿势,演奏手型千奇百怪,有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甚至会出现“一指神功”的情况。还有部分学生对乐器缺乏认知,在演奏过程中将簧片吹得变形而导致器乐损坏。这些不良演奏习惯都影响着口风琴教学。
(三)畏难情绪
学习任何一项技能都需要学生动手动脑,靠努力获取。有些学生畏惧学习新技能,不肯花精力学习,久而久之,到了五六年级,每个班级至少有两三个学生跟不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导致根本没有能力学习新曲子,只能静静地坐着,或者做小动作,影响整个班级学习氛围。
在这样的现状下,如何在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堂中推进口风琴教学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作为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为促进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需要进行深入研讨与分析,寻求提升器乐课程教学的有效路径,让口风琴成为每个孩子都会的一种乐器。因此在口风琴学习的初级阶段——小学一二年级,一定要稳扎稳打,不要盲目求快,抓好基本功,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二、养成好习惯,夯实基本功
(一)抓好课堂常规
倾听是学习关键,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在刚刚开始学习口风琴阶段,学生对口风琴充满兴趣,会情不自禁地吹下口风琴,如果老师不予以教育,那么以后的教学纪律就不能很好地控制。所以从第一节课开始让学生养成好的上课习惯:上课前要求学生将音乐书放在桌子上,口风琴横放在课桌前方,不许从琴盒里拿出口风琴。课堂上,教师没有下达口令时,不能够随便触碰口风琴,只有练习时才可以拿琴,并且规定统一用左手拿吹管,右手拿口风琴。单独练习指法时,学生要把口风琴管插到琴口,不能把吹管放进嘴里。练习完毕统一放回口风琴。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学生一拿起口风琴就吹,保证了课堂的纪律,使整个课堂始终保持规范却又充满积极的气氛。
(二)了解口风琴构造
在学习吹奏口风琴前,教师不要马上就教怎么吹奏,应引导学生了解口风琴的结构,包括白键、黑键、放水孔、短吹口、连接头、吹管等具体位置及功能。我给学生准备了几张图片,图片中标明了每根手指应当放在哪一个琴键上面以及正确的手形,包括拇指和小指应分别放在白键的 1/3 处等等。这种以图引导的教学模式较为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使小学生更直观地对口风琴进行认知。
(三)掌握正确气息
口风琴是一种组合乐器,“吹”与“弹”需要共同合作。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认为吹奏仅仅是把气息送进吹管,弹奏时能发出声音就可以了,吹得好不好并无大碍,弹得好不好才是关键。而实际上用科学、合理的气息来吹奏,是保证乐曲结构及情感表达完整的关键,演奏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气息短促、断句随意、强弱不均等各种问题。因此,我们要强调气息的训练,并以“气息先于手指且重于手指”来强化其重要性。
1、吐气的练习
首先,先让学生感受气息的“深”和“柔”,我让学生准备一张纸或者布,朝着它徐徐吹气,纸或布只能微微抖动。
2、吸气的练习
把一首曲子吹得动听,还需要正确的吸气方法,只有气息充足才能吹得自然轻松。所以一开始就要教学生用鼻子和嘴共同吸气,用腹式吸气法,气至丹田。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吐气训练,一吸一呼,比比谁的气息吐得最长最均匀。
3、换气的练习
换气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刚开始学习的学生在吹奏的过程中喜欢吹一个音换一口气,因此就要采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一个音换一口气,两个音换一口气、四个音换一口气,一直到多个音换一口气。
例如气息练习曲:
一音一换气 1 -ˇ | 2 - ˇ| 1 -ˇ | 2 - ˇ| 1 - ˇ||
两音一换气 1 - | 2 - ˇ| 1 - | 2 - ˇ| 1 - | 1 -ˇ ||
四音一换气 1 - | 2 - | 1 - | 2 - ˇ|1 - | 2 - | 1 - | 1 - ˇ||
4、结合乐曲的练习
每次在练习一首新曲子时,我都会让学生先来分析乐曲断句与换气的设计,使“气息先行”贯穿于整个口风琴学习的始终(图四)。在教学中,“气息先行”不能只在学习口风琴初期提一下,而应真正落实在每一节课中,让“气息极度重要”的理念牢牢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如果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气息习惯,那么无论日后接触到的乐曲旋律是欢快的还是抒情的,节奏是紧密的还是舒展的,他们都能应付自如、从容演奏。其次,我们需要进行带演奏的气息训练,因为“实战”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积累经验,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些孩子能力强能一口气吹奏长句,有些学生能力弱,气息浅,所以我根据他们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方法。比如吹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图五),有能力的在红色呼吸记号那里换气,吹得连贯完整些。如果觉得气息不够,那就两小节换一口气,在黑色呼吸记号处换气,等有能力了再换成四小节一换气。
(四)掌握正确节奏
吹奏口风琴节奏的准确性也十分关键。通常一个学生吹奏的时候可以勉强接受,但是整体吹奏的时候就十分混乱。所以在吹奏之前让学生了解旋律,哼唱旋律,然后把手放在琴键上,边唱边弹,唱一个音抬一个指头,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们的指头也很灵活了,也控制了自己的手型,自然而然记住了旋律的指法。最后再让他们吹奏口风琴进行练习,这样会提高整节课的效率,而不会因为过早的拿出口风琴,把握不好课堂纪律。
(五)熟练认识音符
影响吹奏口风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不会识谱,经常把“do re mi fa sol la si”叫做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农村小学低段的学生很少在校外学期乐器,所以几乎都不认识这七个音符。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这项技能,我把“do re mi fa sol la si”比喻成七个小矮人。分成七节课,每节课认识一个小矮人,逐个突破,慢慢积累。最终通过半学期的学习,让每个孩子都能一看到一个音,迅速知道它的唱名。
(五)固定良好手型
每一节口风琴课之前我都会检查学生的手型。我让学生将自己的左手攥成一个拳头,让右手去包住自己的拳头,拿出固定好的手型再放到桌子上摆好弹琴的手势,这样比较直接、直观的方法,学生们都能轻松掌握。当手摆放在桌子上后,我告诉孩子,现在你们的手就是一个鸡笼,如果你把指头扣得很紧,甚至扣在手心里,那么小鸡就会窒息而死,如果你们把五个手指都笔直的放在键盘上,那么小鸡子就会逃走。当我发现我用这样一个生动的小故事教学时,学生们都聚精会神,跟着老师学习,生怕小鸡被压扁或逃走,当然就会有意识的去调整自己的手型做到正确的姿势。
(六)从单音开始,循序渐进
初学阶段,应先教学生从单音开始练习。可先听教师示范吹奏,观察指法,再采用口唱、指法练习,一定要循序渐进,细水长流。在学生认知口风琴的初级阶段,允许孩子在键盘上标注音名,目的是让学生在视觉的帮助下尽快辨别出键盘上各音位置,同时也是认知的融合。单一的练习音阶练习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小学音乐课课型丰富,我们可以在音乐课的不同环节中融入口风琴的吹奏,让学生保持对口风琴持久的兴趣。例如课前问好中采用了“你问我答”的旋律吹奏方式,如:
师:1 2 | 3 4 | 5 — |生: 1 1 | 1 1 | 1 -||
师:1 2 | 3 4 | 5 — |生: 2 2 | 2 2 | 2 -||
……
也可以给乐曲编简单的第二声部,老师演奏高声部,学生演奏低声部,师生合作。学生不仅熟悉了单音,还感受到了两声部的魅力,如:
总之农村小学教师在教授口风琴的时候会面对各种困难,教师要充分保持积极地态度与冷静的头脑,要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处于低段年级的学生,他们是天真可爱的,教师要抓好基础练习,切不可操之过急,要有条不紊地把问题解决了,方能口风琴教学走得快,走得有成效,使口风琴真正为农村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更丰富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刘甜甜.浅谈农村小学口风琴教学[J].新校园:阅读版,2018,3。
[2]肖 云.浅谈如何提高农村音乐教学效率[J].新课程 (中学),2018,10。
[3]杜珍.试谈农村山区小学音乐教学艺术策略[J].黄河之声,2018(22)。
[4]刘桂玲.打开音乐之窗 —— 让口风琴走进小学音乐课堂[J]. 当代家庭教育,2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