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中造价审计与风险控制的协同机制研究
高亚平
身份证号码:410423198202154024 浙江嘉兴 314000
摘要:在城市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持续升高。然而,造价审计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一环,对项目整体目标实现有重要意义。通过探索建筑工程项目中造价审计和风险控制的协同机制,可帮助企业明确造价审计和风险控制的逻辑关系,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造价审计;风险控制;协同机制
引言:建筑工程项目在推动城市发展建设中起到显著作用,而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风险抵抗能力直接影响城市发展。造价审计和风险控制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显著作用,通过建立协调机制,能够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使项目有序开展。
一、造价审计和风险控制的协同机制探索
1、协同机制基本理论
在协同机制建立中,要重视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前的议事决策制度建立[1],通过集中讨论评估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以便作出科学可行的决策。这一制度能够使建筑工程项目在实施前找到正确方向,获得坚实基础。通过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予以严格管控,使建设项目在推行中获得正确指导。选取经验丰富的设计企业,做好建筑工程项目图纸审查工作、概算编制工作,也是提高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质量、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在建筑工程项目启动前,需提交各项手续,获得有关部门准许后,使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合法性。
2、风险控制理论
在风险控制理论层面,主要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督加以重视[2],通过全面分析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容易面对的风险,通过科学评估,建立与之相符合的控制方案、监管机制,可减少风险的影响,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尤其在建筑工程项目完工环节,运用风险控制理论,能够使项目在完工决算时,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二、造价审计和风险控制的协同机制框架结构
1、确立协同对象与职责归属
造价审计和风险控制的协同机制的对象主要涵盖建设企业、施工企业、监理企业等,这些对象在工程造价审计和风险控制方面肩负着不同职责。其中,对于建设企业来讲,因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受益主体,需制定健全的质量管理机制,监管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对施工企业来讲,因作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执行主体,要根据项目图纸、技术标准予以施工建设,确保每个建设项目都与标准相一致;对于监理企业来讲,因受建设企业委托,需要监管施工企业的工作情况,保证建设质量与预期目标相符合。
2、协同流程与环节设计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造价审计和风险控制的协同机制要遵循相应的程序。在信息采集与信息反馈环节[3],各个协同对象要制定可行的信息采集制度,使自身能够获得和建筑工程项目有关的各项数据信息。在风险识别和评估环节,各个协同对象也要根据自身的职责,采集相关的数据信息,客观评估各项风险。基于此,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以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遭受不利影响。监管与反馈环节也非常关键,通过对整体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予以全程监管,能够使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满足相关标准。
3、协同平台与信息共用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为提高造价审计和风险控制的协同效率,要研发协同系统,该系统能够确保各个协同主体实现信息共用、高效互动,使信息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这一系统的运用,使各个协同主体能够及时获得和建筑工程项目有关的数据信息,促进各个协调主体之间的互动交流。除此之外,还可借助互联网平台、电子邮件等方式,实现信息数据的实时共用、高效传输,提高整体沟通效果,以便督促各个协同主体履行自身的职责义务,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目标。
三、造价审计和风险控制的协同机制的要素融合
在有关造价审计和风险控制的交叉点层面[4],成本变动和合约变更管理值得高度重视。成本变动将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收益带来直接影响,而合约变更也是建筑工程项目执行中容易面临的风险难点。为积极应对成本变动与合约变更,项目队伍也要制定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通过成本审计,能够使成本控制效果进一步提升。同时,项目队伍也要做好合约管理工作,确立合约变更的基本条件与具体流程,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各个协同主体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影响。在要素识别和整合层面,人力、财力、物力作为造价审计与风险控制协同机制中的关键要素,为提高整体协同作用,项目队伍也要确立各个要素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定位与职责,确保各项信息流通无障碍。项目队伍也要制定各个要素之间的共享制度,保证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在造价审计和风险控制的协同机制优化方面,也要注重沟通协作与健全制度体系的建立。项目队伍通过定期召开沟通交流会议,使各个部门高效互动,保证各项信息快速传输。项目队伍也要制定健全的制度,确立各个部门工作职责与工作流程,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
四、造价审计与风险控制的协同机制优化对策
1、创建信息共用系统
为提高建筑许可审批的办理效率,建筑企业要对工程项目审核流程进行全面分析,以便发现系统不互连、部门数据孤岛等问题,以至于导致建筑许可审批流程复杂,容易消耗许多时间。对于这些问题建筑企业可通过创建信息共用系统,与第三方互联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发信息共用系统,以便促进造价审计和风险控制信息的24小时无障碍互换,提高信息数据传递效率,促进建筑企业长足稳定发展。为提高信息共用系统的运作效率,建筑企业要定期维护更新系统,使信息数据精准可靠,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运用信息加密技术,保证数据信息传递安全,为建筑行业稳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另外,在信息共用系统应用推广方面,建筑企业可组织工作者参与教育培训活动,使职工进一步了解信息共用系统,做到熟练操作,实现信息共用。
2、更新改进观念
在造价审计和风险控制协同机制运作期间,更新改进观念,也是保证协调机制有序运作、及时适应建筑行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改进观念的更新体现于协同机制持续优化创新方面,通过调整造价审计和风险控制协同机制的各项细节,使其顺应建筑行业发展。在持续改进时,通过分析协同机制的应用现状,可第一时间发现现存问题,通过组织建筑企业、施工企业以及监理企业参与协同机制评审会议,建立职工反馈制度,采集各个协调主体的建议,能够对协调机制展开系统分析。同时,对于实际问题,也要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通过改进流程、确立职责、建立考核制度等方式,使协调制度贯彻实施。除此之外,监督和评估协同机制效果,也是持续改进的有效手段,通过定期采集相关数据,对改进后的协同机制予以客观分析,能够了解协调机制实施情况,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定性评估,可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协调机制在实践中的运用成效,为后续优化改进提供可靠数据。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审计是成本控制、风险管控的关键一环,其重要意义显而易见。通过重视造价审计和风险控制的协同机制建立,使建筑企业、施工企业以及监理企业形成联动,形成完整的建筑工程项目方案,建立高效可行的管理体系,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有序展开,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韦何军.建筑工程造价审计在项目变更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2024(12):189-192.
[2]武立奎.工程造价跟审与结审协同机制研究——以提升项目管理效能为目标[J].数码设计(电子版),2024(1):0667-0669.
[3]潘翔.基于敏感性分析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24(10):0102-0105.
[7]吴斑.建筑工程造价中超预算管理的现状及解决策略[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3,22(5):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