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指导策略

作者

吴妍

微山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青山路校区,277600

经过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创新发现,读写结合是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尤其随着统编版教材投入使用,各阅读单元更突出课文整体性,建立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联,再加上创新性的习作单元编排体系,打破以往以阅读为中心、忽视写作环节的教学弊端,综合锻炼学生读写能力发展。因此,顺应新课标改革方案,认真解读新教材内容,规划设计读写结合教学方案,非常必要。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意义

适应最新统编版教材的编写特征,以新课程改革目标为着力点,落实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指导策略非常必要,整合“读”与“写”的关联性,采用多元读写训练策略,既符合现阶段教学发展需求,也能促进学生提升整体水平。因此,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深化阅读理解

“阅读”与“写作”教学活动贯穿整个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始末,采用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读”与“写”两个层面思考、探究,获得知识经验积累,形成独特的阅读见解,高效完成语文学习目标。比如学习课文《草原》,大家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可以是简单的一两句话描述,也可以是精炼的一段短文写作,在读写结合训练过程中,不仅深化情感体验,也不断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1],有助于理解文本内涵,与作者表达对草原的热爱之情产生共鸣,并模仿借鉴写作手法,一举多得。

(二)有利于调动情感体验

以往很多学生反馈“作文难写”,归根结底在于阅读积累不足,缺少写作素材,没有掌握写作方法与技巧。因此在全新的语文课堂上,倡导读写结合教学策略,通过以读促写,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写作灵感,能够有感而发,为进一步训练写作奠定基础。比如学习课文《刷子李》,作者用精妙的手法塑造“刷子李”的人物形象,由此延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比如路口指挥交通的警察叔叔、忙碌着送快递的运输师傅、认真清扫卫生的环卫工人等等,借鉴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血有肉地再现人物特征,形成积极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步发展 [2]。

(三)有利于促进语言积累

根据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基本要求,培养语言积累与建构能力,这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必备能力。在读写结合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阅读与积累更多精彩字词句,学习借鉴优秀的段落与篇章,获得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与写作灵感。比如学习课文《四季之美》,作者淋漓尽致地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文辞优美,独具文学韵味。学生经过有感情的朗读与深入的思考,想一想假如自己描写四季美景会从何落笔?描写哪些内容?怎样描写?通过阅读实现经验内化,加强语言积累,锻炼语用能力[3]。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指导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探索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指导策略,建立“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联,遵循语文学科基本规律,探寻有效教学方案,对于学生读写能力综合发展很有帮助。整合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优化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指导策略如下:

(一)读写结合强化学习认知

教材是学生获取阅读素材的重要来源,也是开展读写结合活动的载体。因此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认真备课,分析教材、研读课标,从“读”与“写”两个方面推进课堂活动,强化学生学习认知,促进阅读理解,提升写作能力。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3 课《荷花》教学为例,作者以细腻的笔法,从颜色、姿态等多方面描写荷花,带领学生阅读文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借鉴写作手法与技巧,尝试模仿作者的思路与方法,展开联想与想象,围绕荷花某方面特征进行写作训练;或者课后布置小练笔,要求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中的一种植物并完成写作,既要写出植物之美,也要表达思想情感,强化知识储备,调动读写兴趣[4]。

(二)读写结合积累丰富素材

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学生多阅读、多思考,接触更多题材的内容,对于拓宽知识视野、锻炼语言表达、强化逻辑思维等均有积极意义。在教学指导环节,教师应启发学生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阅读,读中思、思中学,扩展阅读面,积累写作素材,增强写作能力。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收录四大名著的经典片段,四篇文章《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每篇文章的写作风格与写作特点各有不同,通过群文阅读、对比学习,积累写作素材、借鉴写作技巧,课后展开阅读并尝试运用写法,续写一段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情节,锻炼写作能力。

(三)读写结合抒发真情实感

锻炼小学生读写能力,不能只停留于“教”的层面,关键在于“练”,综合锻炼逻辑思维及语言运用能力,手脑并用,唤醒写作自觉性,激发写作灵感,抒发真情实感,这样写出的文章更立体、更生动。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 16 课《海上日出》教学为例,本节课设计读写结合学习任务:阅读课文,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美景?结合生活展开想象,借鉴本文写作技巧写一篇描写景色的短文。通过以读促写视角出发,链接现实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感,带给学生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培养写作情感,激活审美情趣,促进语文综合素养发展。

(四)读写结合促进思维发展

众所周知,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应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着手,把握教材,整合语文知识,锻炼学生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让他们在读写训练中有所发展。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 15 课《太阳》教学为例,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太阳冉冉升起的视频画面,并设计问题进行互动:“大家知道太阳距离我们有多远吗?”“假如日夜不停的步行,想要走到太阳,需要多少年?如果坐飞机呢?”这些有趣的问题吸引了学生的关注,调动积极情绪,尝试算一算得出数据,既延伸知识广度,也掌握一种新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写作,锻炼独立思考能力,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五)读写结合获取语言经验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力,模仿的过程也是学习、积累、提升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学习能力、思维特性与认知水平,加强仿写训练,巧妙结合“读”与“写”环节,获取丰富的语言经验[5],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 课《松鼠》教学为例,作者栩栩如生地描写了松鼠各个部位的特征,展现松鼠美丽的外形;在课堂上,不仅局限于阅读环节,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包括外形、习性等等,初步组织语言之后,结合文章仿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巩固阅读知识,强化写作技巧。

(六)读写结合激活审美创造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学生思维力、学习力、审美力与创造力全面发展,开展读写训练活动,教师要改变过去照本宣科的授课方法,灵活设计课堂方案,通过拓展写作,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大胆写作,活跃思维,增强审美创造。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 16 课《盼》教学为例,课文结尾写道:“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空白处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大家尝试站在作者“第一人称”角度分享自己的想法,在思维碰撞的基础上展开续写,思考“接下来‘我’还会遇到什么事?”顺利过渡到写作训练环节,进一步强化审美创造能力 [6]。

总之,“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关键环节,教师应整合课程内容与目标,通过以读促写、以写助读等多元策略,由浅入深强化学习认知、积累丰富素材、抒发真情实感、促进思维发展、获取语言经验、激活审美创造,这也是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脚点。今后,小学语文教师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探索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写作,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读写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芳 . 读出新意写出快乐——小学语文课堂中读写结合的有效运用 [J].语文教学通讯·D 刊 ( 学术刊 ),2022(07):71-72.

[2] 刘 苑 乔 . 课 外 阅 读 在 小 学 语 文 写 作 教 学 中 的 重 要 性 [J]. 学 周刊 ,2022(22):160-162.

[3] 张 慧 萍 . 小 学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中 如 何 渗 透 写 作 指 导 [J]. 天 津 教育 ,2022(19):147-149.

[4] 王大秀 .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 [J]. 新课程 ,2022(26):80-81.

[5] 张正艳 . 读写结合 , 提高作文水平——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策略 [J]. 作文成功之路 ,2022(23):47-49.

[6] 安正霞 . 巧阅读,妙写作——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 知识文库 ,2022(1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