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克服形式主义的利器
张睫
身份证号码:420923199105020028
【摘 要】形式主义对政府工作的影响是负面的,这种工作作风不仅浪费现有的时间和资源,脱离群众的实际需求,还会破坏政府部门形象。因此,政府工作应该避免形式主义,注重实际问题,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增强政府的公信力。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我们克服形式主义的利器,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诸多问题。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形式主义
一、什么是形式主义?
《辞海》对形式主义的释义:片面追求形式而忽略内容的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方法和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鲜明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
总而言之,形式主义过分关注事物的表面形式,不讲究实际内容和实际效果,是唯心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反映,是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背离。
从哲学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由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构成。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有赖于内容,并随着内容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内容就要有什么样的形式与之适应,内容发生变化了,形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时,形式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内容,影响、制约着内容的发展,当形式适应内容时能够起到加速和促进发展的作用,反之就会阻碍和破坏其发展。马克思讲过:“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形式本身不是坏东西。然而,需要警惕的是,形式与形式主义,只有一步之遥,如果尺度把握不好,过分强调或夸大形式,偏离或脱离实际内容,仅在形式上做文章,就会使形式与内容割裂,甚至对立起来,形式也就蜕变为形式主义。
现实中,形式主义表现为热衷于弄虚作假,明知是假情况、假数字、假材料、假典型,也虚假应付,瞒哄上级;习惯于“讲大话”“吹大牛”,喜好轰轰烈烈的大场面,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追求没有实效的政绩;坐而论道,闭门造车,讲空话,洋洋洒洒没有实际内容,忙于出席典礼参加剪彩,不解决具体问题的种种现象,究其本质,就是违背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态度,割裂了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其结果只会使工作得不到推进,任务得不到落实,问题得不到解决。
二、形式主义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是领导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工作目标。有些领导干部为了迎合上级领导、应付检查或追求个人政绩,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工作中弄虚作假,这种错误的政绩观和工作目标导致了形式主义的产生。
二是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公开、不公正、不公平的体制机制环境也促使领导干部容易去追求形式主义。同时,由于制度层面的规范尚未完善,很多问题还处在探索阶段,这也为形式主义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三是监督难度大。形式主义具有欺骗性和模糊性,不易辨别和处理,这使得监督变得困难,从而让一些领导干部心存侥幸,少有顾忌地搞形式主义。
四是领导干部的懒惰作风和名利思想。有些领导干部懒惰、怕吃苦、怕担责,不愿意深入实际去做调查研究,喜欢在办公室里想当然办事,这也导致了形式主义的滋生。同时,功利主义的私心也是滋生形式主义的温床,个别领导为了个人和单位出名,热衷于搞声势大、规模大的“明星工程”,这也助长了形式主义的风气。
一些干部热衷于形式主义,究其目的,无非是通过形式主义,从上级组织捞取政治资本,获得个人升迁,满足个人的虚荣心等。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克服形式主义的利器
首先,从理论的层面上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克服形式主义的利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换个说法就是人大选举产生一府一委两院,并选举、任命国家机构的组织人员。从逻辑关系上讲,官员的个人升迁和政绩,不是由上级部门或个别领导决定的,而是由人大决定的,本质上说就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决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工作绩效评判标准重要途径。同时,这也是共产党人一切工作出发点或者是最终目标。
其次,从实践的层面上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克服形式主义的利器。在人大工作实践中,监督权、调查权、质询权甚至罢免权的运用过程中,更容易从人民群众的视角来使用上述权力,这是各级人大与生俱来的特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各级人大的先天优势。人民代表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言人,人民代表从人民群众的视角来解析官员的政绩观和事件的真实性、生活性,从而杜绝形式主义的蔓延。
最后,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克服形式主义的利器。例如:湖北省荆门市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 15名荆门市人大代表向大会主席团提出了《关于农贸批发市场“退市进郊”决策的3号建议为何得不到落实》的质询案。因为相关部门在执行“退市进郊”决策中,热衷于文字游戏,欺上瞒下,广大群众对此意见很大。质询案提出后,立即引起了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的重视,“退市进郊”方案迅速落实,终止了一场外形式主义的闹剧。再如湖南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期间,大会主席团收到两件罢免案:这两个罢免案均要求罢免杨汇泉同志的副省长职务,案由是其对“清理整顿公司不力负有领导责任”,整顿过程中搞形式主义,最终杨汇泉被罢免副省长职务。除上述的案例外,很多人大工作的典型案例都能很好地说明,各级人大灵活运用自身的权力,能够有效遏制形形色的形式主义的蔓延。
四、如何进一步利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克服形式主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形式主义并没有销声匿迹,反而以更具隐蔽性、欺骗性的形式出现。工作过程中的固化思维、花样百出的工作报表、大事小情的过度留痕等等,这些都极大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工作效率。我们更需要依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克服形式主义。
一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施好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要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特别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理论和工作方法,用我党的先进理论克服思想上的形式主义之风。
二是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和根本利益。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目的不动摇,坚持维护人民主体地位,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用人民的监督、群众的智慧抵制形式主义的不良之风,让各项政策真正做到惠民利民。
三是要创新代表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拓宽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提高代表联系群众的实效。通过加强代表培训、完善代表履职保障等措施,激发代表履职积极性,真正地让代表替人民发声,通畅地反映社情民意,真实地表达人民的意愿,进而从根本上杜绝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1]汪闻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与实践--中国道路·政治建设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
[2]王振民、胡健.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实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建和发展述要[M].江苏人民出版社,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