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整合•统筹•分层•延伸

作者

路荧荧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单篇古诗词作业设计与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不匹配,也与“双减”政策的要求存在距离。所以在分析了传统古诗词作业的弊端后,笔者在本文提出了符合新课标的“单元整合”视域下的古诗词作业设计理念和策略,教师需要重视“单元整合”视域下古诗词作业的优化设计,以多样化的形式科学合理地进行作业布置,切实提升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单元整合”视域;初中语文古诗词;作业优化设计;

作业是推动课堂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一环,古诗词作业更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术界开始重视对古诗词作业的研究。 传统的单篇教学、单篇设计古诗词作业历史久、应用广、难度低,致使古诗词作业设计存在“多书面,少实际;多一致,少选择;多室内,少户外;多静态,少活动”的“四多四少”现象,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逐渐减弱。这与当下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教学理念不匹配,不适应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也与“双减”政策的要求存在距离。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单元整合”视域下古诗词作业的优化设计,体现单元古诗词作业的统整特色,切实为语文教师古诗词教学“增效”,也真正为学生学习古诗词“减负”,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通过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课内古诗词选文及作业梳理后发现,每个单元所选的古诗词篇目大多为3—5首,题量大多为4—5题,基本上是一道题对应一首古诗。而这些古诗词课后作业缺乏系统规划,作业问题设置零散不齐,作业形式也基本以传统的识记、背诵与理解为主,因此,笔者依据“单元整合”理论对初中古诗词作业优化设计做如下策略思考。

一、 在明确单元视域下,指向“整合”。

传统的单篇古诗词教学,在一线语文课堂中应用广泛、历史悠久,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单篇内容主旨。但由于同一单元内不同篇目古诗词作业设计的独立与分裂,致使学生无法较好地延伸其他篇目的知识内容,难以形成完整的古诗词知识体系。

教师在进行单元古诗词教学与作业设计时,需要把握单元内不同篇目古诗词的内在知识逻辑、学生个体生活情境与认知特点,需要重视单元整合意识,需要认真分析课程单元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衔接,才能精准研制出适合班级学生学习发展的单元古诗词作业目标,将古诗词整合落到实处,以化散为整,融会贯通。

通过单元整合的方式设计的古诗词专题型作业,可以将同一单元的古诗词知识点串联,形成完整的古诗词知识体系,宏观方面帮助学生掌握单元目标,微观方面减少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分割。其次,通过单元整合的方式设计的古诗词专题型作业更加全面,相较于古诗词单篇教学与作业设计,更加深入挖掘单元古诗词的价值,扩展单元古诗词的知识联系,使学生更好地巩固与联系单元内的古诗词知识。在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选录了四首有关自然风光的古诗词曲篇目,分别为《<观沧海>--曹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与《<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四首古诗词曲都涉及自然风光、江河行地的描写,且赋予了作者各自的独特情感体悟。笔者针对本单元的四首古诗词曲设计了《不会做诗也会吟》的单元古诗词群诗教学与作业设计。

作业1:比读:抑扬顿挫,读出四季之声。

①听见四季:聆听名家朗读的音频。

②读出四季:从古诗分类、节奏、语气语调、情感等几个维度带领学生进行诗歌分组、诗歌朗读,联读出四首古诗词曲的音韵之美。

作业2:比背:字句碰撞,感受韵律情愫。

①比较发现:指引学生找出韵脚、四首古诗的相似字词来构建篇章结构的故事性。

②四季之色:咬文嚼字,品析不同古诗中精妙的用词、修辞、句式,把握作品中景物的特点和作者情思的交融点,一字可传神,一字可达意,一字可立骨。

作业3:比写:妙笔生花,书写四季之我。

①选择分享:哪一首诗对你最有触动,你想像谁一样用情生活?

示例:我要像岑参“凭君传语报平安”那样,安顿好自己的心灵,不让亲人牵挂。

②细化仿写:仿写四首古诗中任何一首诗,可以这样开头:独坐教室里……

以上设计的单元古诗词作业紧扣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单元目标,融合诗歌朗诵、诗句品析与创意写作为一体,让学生学会了抑扬顿挫地朗读古诗,层层递进地品析优美语言,由浅入深地感知鉴赏,滔滔不绝地个性表达,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提升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核心素养。

二、在拟定单元作业中,统筹“活动”。

现行的初中语文古诗词作业设计方面“少选择、少活动、少实际、少户外”现象严重,遏制了学生完成古诗词作业的积极体验,易导致学生对语文古诗词的反感、厌倦。苏联教育活动学派的主要代表维果茨基认为“教学认识,不是外界事物的‘纯粹描述’,而是一种主动探索和变革的活动。”他们强调教学应是学生主动学习文化材料的过程,而非被动地接受,机械的训练。

“双减”教育理念下,不管是教学,还是作业,都逐步趋向于生活化和实践化,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此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作业的设计也可以跳出教材和书面,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实践性、活动性、生活性的作业,更好地丰富作业形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例如,当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来临时,教师通过要求学生查阅网络资料、询问家长,了解中秋节的起源、朱元璋月饼起义的经历,搜集和摘录有关中秋节的诗歌以供欣赏。同时了解各地中秋节的习俗,可以在长辈的帮助下手工制作月饼,与家人朋友赏月,吟诗作对,在边做边学中传承中华优秀古诗词文化。

当然,实践性、活动性、生活性的作业的内容很多,可体验式,可课题式,可短期,可长期,可单篇,可多篇,可独立完成,可小组合作。此类作业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的过程中去,既尊重了学生的共性,又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个性体验和情绪反馈,锻炼个性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学习与生活完美融合,从而到达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在推动素养指导中,重视“分层”。

以往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陈旧、单一、笼统、粗暴,以“教”为主,所有作业一套标准,无个性、无差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尤其是课外作业,全班一模一样,对所有学生内容、要求都一致,导致“学困生不会做,优等生不屑做”的现象屡屡出现。

初中,属于义务教学阶段。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关注到学生的具体学情,必须考虑学生的共性规律与个性差异,必须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单元整合”视域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为学生进行分层次作业布置。

“单元整合”视域下初中语文古诗词分层作业设计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层次鲜明以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应贯穿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拓展的学习任务中,渗透于教、学、评的整个进程。“教”、“学”、“评”各个具体的环节中,不同的作业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引导,从而细致地指引学生由始至终的古诗词学习。

参考文献:

[1]唐静艳.“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23(11);47-50.

[2]薛思琪.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内容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