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背景下发挥小学数学教学育人价值的对策

作者

刘金梅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南贾镇南贾小学校 041500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最主要、基础性的学科,理应发挥好育人功能,既要做到知识技能的传授,也要完成思想情感上的培育。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理念深入人心,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要从学生个体出发,将数学知识与育人进行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积极进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实现小学数学课程的全方位育人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育人;教学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学生天性活泼,注意力难以集中在一件事物上,加上数学的枯燥、乏味,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然而,部分教师却背道而驰。他们一味聚焦教学效率与进度,忽视了兴趣培养的重要性。长此以往,教学活动与时代脱节,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习欲望也愈发低迷。

1.2学生自主性差、较依赖老师

数学与文科课程有着显著差异。从数字、图形到公式、定理,涵盖范畴极广,且知识点紧密相连,前后逻辑连贯,一环扣一环,任何一处脱节都可能影响后续学习。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过度依赖教师,在同一知识结构下,自主探究多样化问题的能力不足,难以静下心深度思考问题,常常顾此失彼,导致学习浮于表面,亟待找到解决之道。

1.3缺乏系统评价体系

一般说来,数学的核心素质与数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息息相关。由于受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很难对同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此外,目前国内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健全,单靠考试成绩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素质。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发挥小学数学教学育人价值的对策

2.1深挖教材内容,丰富知识储备

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教师不能单纯的进行知识传授,更应该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准把握教学要点,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与拓展。通过引入更多丰富、多元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小学生天性活泼,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但也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基于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需格外用心,巧妙设置各个教学环节,比如运用趣味故事、多媒体展示、互动游戏等方式,牢牢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引导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探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提升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全方位提升,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如在学习“对称、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呈现各种剪纸艺术品,吸引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下来提问学生是否能发现剪纸艺术品中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对称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接下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结合个人所学知识原理,进行剪纸作品的制作,通过具体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提升个人能力。

2.2开展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实践活动作为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关键纽带,愈发凸显其重要价值,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行动起来,精心策划并组织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切实感受自己对社会的影响力,从而激发内心的责任感,成长为兼具知识素养与社会担当的优秀人才,为未来融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家庭用水用电调查”实践活动。学生需要记录家庭一周内的用水用电情况,运用统计知识分析数据,提出节水节电的建议。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还让学生意识到节约用水用电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习惯。又如,在“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章节学习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校园绿化面积测量”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测量校园内不同区域的绿化面积,计算绿化覆盖率,并提出改善校园环境的建议。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图形测量和面积计算的方法,还增强了对校园环境的关注和爱护,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如垃圾分类、交通安全等,设计相关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还能够在实践中成长,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少年。

2.3结合数学背景,培育爱国情感

在数学学习阶段,每个知识点背后都藏着独特的背景与故事。教师不妨利用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纪小,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又爱听故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当学生了解到知识点的诞生背景,就会对知识产生更强的探索欲望,渴望掌握它。把数学背景与知识有机融合,打破了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模式。以往,学生接触的数学知识可能只是抽象的公式和概念,而现在,知识被赋予了鲜活的背景故事,学习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比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讲述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偶然间从地砖图案中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发现的奇妙。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陈省身等,他们为数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向学生讲述这些数学家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他们为国家发展付出的努力,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传授数学知识,还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远大理想,实现知识学习与品德培养的双赢。

结语

总之,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挖掘数学的育人价值,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滞后、乏味的教学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活动中,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和发挥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婧.从学科核心素养与育人价值看小学数学模型意识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4,(04):257-260.

[2]盘水杰.聚焦核心素养彰显学科育人功能——将中华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程的探索[J].求知导刊,2022,(26):101-103.DOI:10.14161/j.cnki.qzdk.2022.26.021.

[3]文斌.有效发挥小学数学教学育人价值的对策[J].试题与研究,2019,(2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