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文学·文化
沈盈庭
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322100
一、引言
伴随着全球化的席卷,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学校学生能力评判的标准之一,也是核心素养之一。高中英语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意 化意识培养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探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在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研究将从核心素养与跨文化意识 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指出当下跨文化交际在高中英语课堂上的现状 英语必修三第一单元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为例提出相应的具体的策略和教师能力提升途径, 中英语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二、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旨在通过英语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主要内容为以下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其中文化意识是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的表现。学生要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传播能力;培养尊重差异、包容多元文化的文化态度。
三、跨文化意识培养
1. 概述
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环境中,个体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有清晰的认知,能够理解文化差异对人们行为、思维和沟通方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实现有效沟通和互动的能力。
2. 重要性
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跨文化意识培养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内在需求,更是全球化时代学生全面发展地重要基石。第一,跨文化意识培养可以深化语言学习,避免“文化真空”,脱离文化背景的语言学习易流于表面。例如在学习“You are pulling my leg”( 开玩笑 ) 的听力音频时,需要理解英语文化中的幽默表达,而非字面翻译。第二,跨文化意识培养有助于拓宽思维边界和批判思维,课堂中引入争议性话题,激励学生反思文化偏见。如分析不同国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态度差异,理解文化对科技伦理的影响。第三,跨文化意识可以增强文化自信与包容心态,通过课堂对比学习,学生更清晰认知本土文化特色,避免盲目崇拜或排斥他者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身份认同。
四、核心素养与跨文化意识的关系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与跨文化意识之间存在深刻的关联性。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而跨文化意识培养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跨文化意识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语言能力与文化理解的融合(如学习习语时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文化意识与全球视野地拓展,思维品质地提升(如时间观念、隐私观念在中西文化地异同,促使学生跳出单一视角,进行辩证思考),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地结合(理解全球化问题进而惯出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困等,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而高中英语课文的主题常常涉及文化对比(如节日、社会习俗),因此通过语言学习可以渗透跨文化意识。在写作、口语任务中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文化差异(如中国春节 VS 西方圣诞节),我们可以培养文化敏感性和表达能力。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 Unit1《Cultural Heritage》,通过探讨遗产保护,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多样性和全球责任。思维品质确保文化理解的深度,文化意识赋予沟通的意义。
五、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它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学习不同文化,学生能够全面地看待世界,增强全球意识,培养多元思维,提升批判性思考能力。其次,了解文化差异有助于跨文化交流中避免冲突,促进有效沟通,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环境,提升社交技巧。再者,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这有助于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更自然地使用语言,避免误解。最后,高考考试中常常涉及跨文化知识,掌握这些内容有助于更好理解文章,提升英语综合能力水平。此外,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可以发展批判性思维,提高文化鉴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六、高中英语课堂跨文化培养意识融入的现状
1. 英汉文化存在很大差异
从历史地理国家发展角度,英汉文化从源头就已经早早出现差异,由于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中可能会产生误解或冲突。了解文化差异有助于个体的顺利沟通,并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和合作。通过学习和尊重不同文化的特点,人们可以在交流 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实现有效沟通。文化差异也为文化交流和融合提供了机会。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可以促进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
2. 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1)教材文化内容表面化:重“知识”,轻“深度理解”
教材和课堂多聚焦显性文化(如节日、饮食、服饰),缺乏对隐性文化(如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的深入探讨。如讲解圣诞节时,仅介绍圣诞树,却未分析其背后的宗教文化或西方的家庭观,
(2) 文化对比单向化:以“输入”为主,忽视“双向输出”
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西方文化输入(如英美文化介绍),忽略中国文化表达和对外传播能力培养。如学生能用英语描述感恩节,却无法向外国人解释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写作中缺乏用英语阐释中国价值观。这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失衡,难以实现文化的平等对话。
(3)资源利用狭隘化:忽视多元文化素材
高中英语教学资源局限于教材的英美主流文化,忽略非英语国家文化或亚文化国家群体,缺少全球化视野,如教材中鲜少涉及印度、非洲国家的英语使用场景,这导致学生视野狭窄,误将跨文化等同于中西文化容易让学生形成跨文化学习就是学习“他者文化”的片面认知。
3. 教师素养局限化:跨文化教学能力不足
部分教师对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英语教学简单等同于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语言背后跨文化素养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例如,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语法和句子结构的讲解,缺乏对学生语言输出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虽然认识到跨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仍以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为主,缺乏将跨文化能力培养融入常规教学的经验。此外,教师自身的跨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多停留在表面,缺乏真实的文化体验和深入的研究。应试教育体系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产生了一定限制。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足。
七、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漫长且细润的过程,这需要教师不断地点滴渗透,以及学生汲取大量的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思想观念的形成。然而,当代社会大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更多的固定在应试教育上,忽略了文化层面的教学,从而制约了学生跨文化意识与交际方面的能力。因此,综合以上问题我们可以:
1. 创新教学方法,挖掘教材文化元素(1)深化文化内容:从“表面知识”到“深度理解”
深入挖掘主题相关的文化资源,寻找中西方文化的契合点,条理清晰地整合相关文化资源,向学生渗透跨文化意识。此外,深入挖掘教材隐性文化,在讲解节日习俗时,设计探究性问题,如“春节贴春联”VS“圣诞节挂袜子”,其中反映中西方的哪些家庭观念差异。从相似的节日习俗中理清双方文化的异同,深挖背后产生的历史原因。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一单元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为例,本单元主题为“节日与庆典”。该单元从呈现不同节日和庆祝活动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人们为何要庆祝节日,通过音频和视频了解节日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呈现不同国家和民族各具特色的节日风俗、庆典仪式、欢聚活动等,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节日的丰富内涵。教师在本单元教学之初,可以首先引导学生注意诗句。把辛弃疾这首《元夕》的英译本及原文对照展示,让学生体会本单元主题。之后播放广东梅州丰顺县浦寨镇元宵节特有的舞火龙表演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这与本单元主题图一致。主题图这一画面不仅体现了节日文化习俗的传承还隐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启头脑风暴——你所了解到的国外的节日风俗有什么?学生积极回答后,教师也发表自身所思所想,可以通过剪辑的视频呈现,也可通过 PPT 呈现。例如万圣节、感恩节、尼斯狂欢节、西红柿节等等。实践证明,在高中教学中为学生渗透跨文化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培养跨文化意识。
(2)构建双向文化对比:增强中国文化输出能力
在全球化的时代,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课堂又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使用英语输出中国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独特的价值观,树立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在目前世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这种认同感能够让学生更加坚定自己的文化根基。通过在课堂输出中国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接受过这种真实文化情境教学方式的学生,更能树立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当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时候,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者。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的课文 MY AMAZING NAADM EXPERIENC 中,列举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如 ZHUANG PEOPLE’S FOLK SONG FESTIVAL,在同单元后的 PROJECT 2。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搜索相关资料,然后用英文表达中国的传统节日并呈现在课堂上。结合《新课标》中“文化意识”目标,增设“中国文化英文表达”模块。
(3)通过学生合作探究:自主挖掘跨文化知识
合作探究法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学习模式,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学生的思维一起碰撞能够培养合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对于跨文化意识的渗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获取跨文化相关知识资源的方法和途径。基于以上两方面,教师可采取翻转课堂方式,让学生结成小组,完成丰富跨文化有关的信息,并在班级中展示,从而培养跨文化意识。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一单元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为例,教师在讲解 Reading and Thinking 的 Whydo you celebrate festivals ?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了解不同国家或统一国家的不同民族的节日文化,梳理、分析和整合节日的精神内涵,理解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情感和精神追求。在课后作业中,教师还可以布置小组作业——寻找你所感兴趣的不同国家、民族的节日文化,了解其背景与庆祝方式等,在班级进行汇报。这一课后作业能够极大的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提升开辟新途径。
(4)巧设语言文化情境:丰富学生文化体验
在大部分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跨文化意识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英语的阅读学习与相应文化环境的脱节,学生没有英语国家的思维,也无法置身于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中,因此对文化背后的深刻内涵也理解甚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巧设文化情境,使之身心更好的融入其中,从而进一步感受文化内涵,使跨文化意识深入学生心底。
用 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 这一节阅读课举例,教师可采取融入情境方式,将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把自己扮演成中国古代人,感受中国为何庆祝如何庆祝春节,另一部分学生把自己扮演成英国人,感受猜想英国为何如何庆祝圣诞节。通过自己扮演对比,使学生知道我们庆祝节日的意义在什么地方,更直观的感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这样有助于形成跨文化意识,认识到文化是多元化的。
2. 注重课外素材拓展,建立学生良好的知识储备
随着网络与信息化的发展,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多方挖掘学生喜闻乐见的跨文化学习素材,推动学生调动全身心来参与跨文化学习活动。
例如,在完成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单元教学后,可以利用活动课或者周末时间,鼓励学生收集中国和日本的盛大节日,对比他们的不同点和相似点,再联系两国的节日背后的历史渊源,并形成文字。在返校后,邀请学生在讲台上介绍自己的发现,进而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储备,在以后遇到相关话题时,能有一个良好的储备。
3. 提升教师跨文化素养,专业培训与资源支持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需要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文化中间人,因此教师应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断提升自身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学习能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学校可以建立跨学科教研组,开发本土化文化教学案例库;鼓励教师参与跨文化研修项目(如国际访学),搭建共享平台,提供跨文化教学素材。通过以上方式等,使教师适应跨文化教学的要求。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展示丰富的文化资源、设计合作探究活动、巧设跨文化情境、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并举,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更好的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增强文化自信,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参考文献:
[1] 陈艮 .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J]. 英语画刊 ( 高中版 ), 2024, (32): 94-96.
[2] 程茜敏.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全球素养内容研究 [D]. 长江大学 , 2021
[3] 刘宽苏. 对跨文化意识融入高中英语课程研究 [A]. 2023 年第一界教育学术论坛[C]. 中国北京, 2023
[4] 卢则跃 .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探究 [J]. 英语教师 , 2022, 22(16).
[5] 苏明 . 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J]. 校园英语 , 2024, (50): 160-162.
[6] 谢玲. 高中英语教材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教学启示 [J]. 英语教师, 2024, 24(24)
[7] 杨柳絮. 高中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方法 [J]. 英语画刊( 高中版), 2024,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