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高校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

赵培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410004

新时代高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对高校党校建设以及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高校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也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一项极为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高校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党校作为“校中之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集中力量狠抓立德树人工作,强化提升党校学员的党性教育,不断探索和推进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党校教育培训的全过程,高校成为思政课建设的重要阵地。

新时代高校强调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学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的履职能力得到增强,高校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敢于开拓创新,敢于担当作为,在党员教育中创造性开展理论学习、实践教育、作用发挥的“三对标三检查”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党校的党性教育战斗堡垒作用。高校党校有力助推学校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推进实现党性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融合、理论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入党前教育引导与入党后引领的融合,抓党校促发展成效突出。高校党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明显提升,在机构设置、队伍建设、课程安排、经费保障等方面大力支持,并努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党校课堂教育与深入工厂、企业和农村等实践教育,在思想、生活、学习和就业多方面强化关怀,厚植爱党、爱国、爱民、爱校情怀,强化自尊自重自立自强意识,在高校形成“人人关心党校教育,人人为了思政育人”的浓厚氛围,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高校党校工作开始朝着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迈进。

近年来高校党校思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新时代党建和思政工作的要求还有差距,还存在高校党校教育和和思政教育工作的结合不紧密;党校对课堂教学督促检查落实的少,有些工作管理不到位,教育效果不佳;有的高校党校专任教师配备不足,教师兼职较多,没有进行系统培训、学习抓得不紧,对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不熟悉、不用心,出现教育工作推动不力的情形。出现上述这些问题,既有制度和体制的原因,也有教师个人的原因。因此,要对如何做好新时期党校思政工作进行深入思考,联系高校自身实际来研究党校思政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根据调研分析,现对新时代高校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提出一些建议。

1.加强高校党校建设,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

高校党校作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等优秀学生的主渠道,在新时代新征程,必然要全面加强党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为党育才的独特价值,把思政课建设融入党校教育教学中。党校要根据思政教育的实际需求,梳理完善党校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制度文件,在教育内容中注重通过理论教学、环境教育、言传身教等方式,借助外化与内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各高校党委要按照规定配齐党校工作人员,加强党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标准和教师考评制度,逐渐减少非专业背景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比重。打造一支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教学功底深厚、以德施教的党校思政教育教师队伍,成为有坚定信仰的领路之师、有广博学识的传道之师和有高尚品德的魅力之师。

2.坚持分级分类培训机制,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

高校党校要把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细“分类指导”,重视“头雁效应”,构建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的教育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的学员,分别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务求达到实效。强化党校骨干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实践锻炼,把党性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夯实理论基础,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牢牢把握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主体诉求的新变化和心理接受的新特点,强化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协调、教师教导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学校思政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机制,实现党校思政育人系统化,拓开思政教育的新格局。

3.探索教学新模式,完善思政教育激励措施

党校要从党校思政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组织管理方面提升教学内容吸引力,组织学员到红色基地参观学习,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加强实践教学深度的现场分析和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参观、考察后完成调研报告。结合当前的“大思政”视域,对党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组织管理、考核评价、保障实施等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范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机制和思政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要求。在党校的思政教育质量评价中要注重计划性与实效性、定量与定性紧密相关,健全党校思政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教学评价导向、评价内涵、评价方式、评价理念应该转变,主要是要牢牢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不断探索“立多维”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融合考察评价制度,完善激励措施,优化思政教育教师保障环境,构建和完善教学机制,提高党校思政教育质量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4.创新思政教育载体,优化党校育人成效

在新媒体和网络技术日趋发达的背景下,高校党校要更新教育工作思维理念、转变工作方式方法,紧扣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和规律,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点并融入到党校培训的全过程。高校党校要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新载体,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联合建立网络党校,引导党校学员把“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等App,运用到理论自学中,打造行走中的党员教育培训服务,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培育和宣传一批党校思政教育、学习先进典型,并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媒体报道等形式,凝练思政教育特色、总结育人经验,生动展示思政教育者精神风貌,发挥教育和示范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9.

[2]谭畅,刘峰;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农林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2020-01-10

[3]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理论-人民网2016-12-31

[4 ]刘左元,李林英.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J].理论导刊,2014,(5).

项目基金: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阶段研究成果,“新时代高校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评价与改革研究 ”(编号:ND232911)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阶段研究成果,“党建引领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路径研究”(编号:24A0187 )

赵培瑞 1983年10月,男,湖南省长沙市,政工师,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