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探析
董梅
亳州市夏侯小学南校 安徽亳州 236800
摘 要: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的单元整体性强,从单元导读到课文编排,统一性和系统性显著,具有“大单元教学”特色。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当前教学情况作为依据,在明确大单元特点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探索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利用对比的方式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引 言:新课程改革下,“大单元教学”依托于部编版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单元教学”能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核心,围绕单元主题,高效整合教材内容,对不同课型的适应性进行协调,有利于小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当前语文教学现状,合理制定“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必要性分析
在语文教学阶段,如果学生遇到繁琐的知识点,经常会存在记忆困难的情况,学习完知识后很快便忘记,降低了教学效率。加强对“大单元教学”方法的利用,刚好可以应对这一问题,能将语文课本中细碎的知识点整合起来,教学更加有针对性。通过“大单元教学”,相同主题能有效融合,学生在学习期间能找到侧重点,快速掌握文章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手法,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增强。在传统语文教材中,各个章节选择的内容关联度偏低,但新课程标准下,部编版教材内容能从整体出发,单元中每篇文章内容都能有机结合,让课文得到合理调整,教学重复率低。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能借助“大单元教学”,让课文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深化学生的认知[1]。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要积极做出改变,教师在思想上要强化创新,加强对高效语文教学课堂的打造,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但由于长时间被应试教育观念局限,导致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缺乏先进性,对传统教学模式依赖性很强,常常以课堂主导者身份出现的课堂上,无法从学生角度出发和考量,学生的想法和诉求被忽视,不能积极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没有意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最终导致学生没有太多时间探索和研究,整个学习过程较为被动,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制约了语文课堂的高效开展[2]。
三、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1.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较为枯燥,教学的内容不新颖,趣味性和创新性不强。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该加强对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创新,明确教学目标,精准定位单元主题,合理制定教学方案,保证学生可以快速找到学习的方向[3]。
比如:教师在讲解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大单元教学”概念,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目标:首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32个生字,学会写24个词语;能结合注释以及相关资料,掌握文章的大致内容,深入体会不同历史时期作者的爱国之情,搜集并整理与家乡有关或者科技发展相关的资料,尝试将资料与写作衔接,让学生表达一下自己对家乡的感情。在教学任务布置上,教师要结合单元内容合理设置,诸如在《古诗三首》学习期间,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收集三首古诗的写作背景等资料;在学习《少年中国说(节选)》时,引导学生利用不同方式收集作者写作背景等资料,筛选出能说明“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关系的资料;在《小岛》任务布置中,利用学习到的收集资料方法,自主查找资料,采用自己的话介绍这些资料,体会守岛部队的日常生活以及爱国之情。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课堂教学目标能切实落实,可以将课程核心素养与实际教学相融合,让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逐一相对。
2.强化对教学方法的创新
最好的设计应该以终为始,若想提升“大单元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从整体层面出发,统筹安排单元课型,能让教学成为一个整体,并采取合适的方式教学,结合每课时目标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将“大单元教学”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诸如在单元预习中,可以采取略读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提出疑难问题,保证可以为精读课的开展奠定基础。
比如:对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可以将《祖父的园子》与《吟唱》、《童年的萤火虫》整合,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思考园子中最喜欢的“物”是什么?能说一说为什么吗?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通过学生精读课文,再加上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分析,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文章受到哪些启发,学生在探究后会逐步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含义。再比如:将《月是故乡明》与《冰糖葫芦》、《家的味道》构成议题“故乡里面有什么”,之后为学生设计教学任务,让学生思考作家笔下的故乡有什么?他们所描述的故乡是怎样的?在作者所描绘的故乡下,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经历和故事?学生可以小组合作探讨文章的写作内涵,学生在不断思考和研究后明白,虽然文章是在写月亮和冰糖葫芦,但本质上写的是思念家乡之情,写作的角度不同,但最终的目的相同。学生通过学习,能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有利于学生后续写作。
再比如:教师在对以景物表现为主题的文章讲解过程中,诸如《四季之美》、《鸟的天堂》等,这类题材是学生写作期间经常遇到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可以从学生实际需求角度分析,选择一个单元作为教学素材,对这些文章合理整合,结合标题编写成教学知识并集中起来,让学生能有更多积累,快速掌握景物描写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确保学生在后续写作时能更为顺利。
3.利用对比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
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相同或者含义相近的内容,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整合在一起,保证学生可以针对某一内容重点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的方式深入剖析文章内容,能主动与教师、同学讨论,通过文章发表个人观点,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中提高阅读水平。
比如:教师在讲解《父爱之舟》、《慈母情深》等文章期间,可以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文章中的父亲和母亲深入剖析,说一说父亲和母亲的爱哪一个更好?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和讨论,从文章中摘录语气说明父亲和母亲的伟大之处。学生通过学习,从前者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从后者的细节描写中感受到母亲的爱。借助这种方式,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不仅能深刻理解文章含义,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实践证明,“大单元教学”策略的应用可以打破以往单个教学的局限,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号召,对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大有裨益,也能帮助教师节省大量教学时间,减少重复教学的问题。学生通过“大单元教学”,可以自主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为保证语文教学活动能高效实施,教师应该加强对“大单元教学”策略的利用,深入探索和研究,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以便学生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陈惠娟.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探析[J].新课程导学2021(14):42-43.
[2]刘玉琦.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1(23):7-8.
[3]朱琳. 小学语文“嵌入式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706-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