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解礼欣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湖北省武汉市,430200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环境。笔者从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了其创新模式的构建路径,并提出了实施策略与保障机制。研究表明,通过数字化教育、实践教育、个性化教育等创新路径,能够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模式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亟需创新教育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1.1 社会多元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日益多样化。这种多样化不仅体现在学生的个体差异上,还体现在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上。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统一性和规范性,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思政教育的权威性和吸引力受到挑战。学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容易接触到各种思潮和观点,导致思政教育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
1.2 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滞后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较为单一,缺乏与时俱进的热点问题和实践案例。很多思政课程仍然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灌输上,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这使得思政教育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难以满足学生对于实践应用的需求。此外,教育形式也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往往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这种教育形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3 师资力量与资源的不足
高校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一些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同时,由于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相对边缘化,一些优秀的教师往往不愿意从事思政教育工作。此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也是制约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高校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难以建设先进的思政教育平台和设施。这使得思政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受到限制,难以实现创新发展。
二、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模式的构建路径
2.1 数字化教育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通过建设在线学习平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创设沉浸式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感。在线学习平台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思政教育。同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探索,增强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和认同。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建设数字化教育平台,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
2.2 实践教育的强化
思政教育应注重实践环节,通过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和实习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和认同。社会调研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志愿服务可以让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习实践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育,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思政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3 个性化教育的实施
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思政教育应实施个性化教育。通过建立学生个性化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和辅导。个性化档案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的信息,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依据。个性化教育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教育方案和指导。通过导师制和一对一辅导,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导师制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方面得到更好的支持。一对一辅导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方案,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三、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模式的实施策略与保障机制
3.1 加强组织领导与资源投入
高校应成立专门的思政教育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确保创新模式的顺利实施。思政教育工作小组应由学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思政教育专家组成,负责制定思政教育的规划和方案,协调各方资源,推动创新模式的实施。同时,高校应加大对思政教育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建设数字化教育平台和实践教育基地。数字化教育平台应包括在线学习系统、虚拟现实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等模块,为思政教育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实践教育基地应包括社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实践资源。3.2 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思政教育的效果进行全面评估。评价体系应包括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和思政教育整体效果评价等方面。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实践报告等形式进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可以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形式进行;思政教育整体效果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同时,设立奖学金、评选优秀思政教师和学生,激励师生积极参与思政教育。奖学金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政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优秀思政教师和学生评选可以表彰在思政教育中表现突出的师生,树立榜样和典型,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3.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高校应加强与国际高校和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思政教育经验,推动思政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思政教育的全球影响力。国际学术交流可以邀请国外思政教育专家来校讲座或参与学术会议,分享国外思政教育的理念和经验;合作项目可以与国际高校合作开展思政教育课程或实践项目,共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高校可以选派思政教育教师和学生赴国外学习和交流,了解国外思政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提升师生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四、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模式应以数字化教育、实践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为核心路径,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评价机制和加强国际交流,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教育体系。数字化教育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实践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和认同;个性化教育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和辅导。同时,加强组织领导与资源投入、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实施策略与保障机制,可以为思政教育创新模式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秦润.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创新路径研究[J].教师,2024,(17):3-5
[2]李佳.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索[J]. 现代职业教育,2022, (29):148-150
[3]张彧.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模式探究[J].福建开放大学学报,2024 (04) :12-14
解礼欣(1998.11-),女,汉,湖北武汉人,硕士,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