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媒体视域下解读革命文化传承红色记忆

作者

张春晓 黄宝鑫 李琬 李睿 张皓瑜

潍坊学院 261061

摘要:红色文化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革命碑文中更是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当代中国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以山东省潍坊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为例,分析新媒体视域下其传播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科学有效的传播策略与有效对策,以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力、感染力、影响力。

关键词:革命碑文;红色文化;新媒体平台;传承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1]。”潍坊革命烈士纪念馆作为革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传播成效对革命文化传承与弘扬意义重大。以其为例,分析其传播现状与问题,有利于助力革命文化在新时代实现创新性发展。

一、新媒体环境下革命文化发展现状

潍坊革命烈士纪念馆始建于1957年,是潍坊市核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现存烈士事迹档案1805份(含无名烈士539名),收藏革命文物、历史文献及图片资料若干,年均接待游客约2000人次,覆盖机关、学校、企业等群体[2]。

(一)多元主体协同传播机制完善

1.政策与资源整合

寒亭区将红色文化纳入"十四五"规划,整合纪念馆、潍县战役遗址等资源,打造"点线面"立体教育片区。2024年中建三局数字公司党支部在此开展刘英烈士专题党课。

2.社会参与常态化

政校社联动形成常态化机制:退役军人事务局协助开展公祭仪式、潍坊北辰中学、寒亭街道社区定期组织祭扫活动,创新"爱国主义教育进校园"模式,运用多媒体覆盖中小学生群体。

(二)革命文化资源挖掘与展示

1.地方特色内容体系

纪念馆构建起以潍县战役、抗美援朝为核心的地方革命叙事体系,常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潍坊历史图片展》并免费开放。

2.展陈技术初步应用

虽仍以静态图文为主,但已尝试引入基础多媒体技术。例如,在红色研学活动中使用幻灯片、影片辅助讲解;部分展区通过音频设备播放历史背景介绍。

(三)线上线下传播体系构建

1.线下教育网络成熟

以纪念馆为核心“点”,将其与其他革命纪念设施共同纳入精心打造的红色教育路线,形成集教育、纪念、观光等为一体的红色教育阵线,年均开展50余场机关党建活动,在清明节等重要节点组织祭扫、演讲比赛。

2.线上平台基础建设

合理利用相关的新媒体平台,不仅有利于深入萃取红色文化的基因密码,而且有利于红色文化在现代性境遇下的传承与创新。革命烈士纪念馆的线上传播主要依托本地政务平台及媒体报道,如2024年春节通过"潍坊本地宝"发布开放信息。相较于国内同行已应用的数字展厅、移动应用等创新形式,该馆线上传播仍处于基础阶段。

二、新媒体环境下革命文化发展面临问题

(一)革命烈士纪念馆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场馆档案数字化建设发展不足,大部分资料仍以纸质版为主,信息更新较为落后。同时革命烈士纪念馆也存在网络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培育与引进相关技术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将碑文中的革命故事进行数字化建设,把相关资料进行数字留存,以不同方式进行创新,从源头上进行发展,传承红色记忆。

(二)革命烈士纪念馆线上传播渠道单一

坊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现阶段多依赖于线下传播,而在已有的线上渠道中,纪念馆发布的内容往往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缺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的运用。相较于其他知名革命烈士纪念馆而言,在推动革命文化传播方面仍处于劣势。

(三)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辐射半径较小、传播效果难以评估

在新媒体环境下,革命文化传播的内容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全国各地的红色纪念馆数量繁多,但是真正闻名全国的红色纪念馆却寥寥无几[3]。据相关部门统计,许多纪念馆等文化机构在传播革命文化时,缺乏创新性和独特性,受众审美疲劳。对于潍坊市民而言,多数人只知道本市有革命烈士纪念馆,却很少会专门前来瞻仰。解决红色纪念馆辐射半径小的问题是红色纪念馆创新发展的首要任务。

三、新媒体环境下革命文化传播的对策

(一)建立线上直播机制,提高文化讲解水平

“作为新质生产力在文化领域呈现出的新样态,直播技术通过低门槛和高普及特性吸纳多领域内容、触达多元文化圈层,视听共现的直播场景为用户提供实时交互的沉浸式体验,为文化产业注入生产力和创新力[4]。”邀请著名讲师或主播,通过直播的方式,运用流行的网络语言和表现形式,将抽象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碑文赋予更鲜活的形象。同时结合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建立线上文化传播机制,形成常态化的文化交流活动,将革命历史与当代社会紧密联系起来,扩大文化辐射范围。

(二)搭建数字资源宝库,提高文化传承水平

“以数字技术为引擎和载体的数字化,如今已经深入到世界的各领域各方面[5]。”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碑文进行全面的数字化采集工作,利用高精度的3D扫描仪技术,对碑文进行立体建模,构建数字文化库。结合高分辨率的摄影技术,对碑文的文字、图案及其周边环境进行全面记录,生成高质量的数字影像资料。将采集到的数字碑文整理分类,形成可搜索的知识图谱,实现快速的检索与访问。同时,利用VR、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多维度全方位展示红色碑文信息资源。

(三)依托官媒精摄纪录片,整合多元渠道传播

“纪录片多方面地生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其当代价值与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6]。”我们可以利用官方账号制作并发布碑文纪录片,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情感共鸣,将碑文背后的故事和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呈现给观众。同时依托于各大官方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如微信、微博、抖音等,结合适当的宣传策略,定期发布相关的短视频剪辑和精彩片段,吸引更多人主动了解碑文背后的故事。

(四)凭借国家节目力量,打造沉浸文化体验

近年来,电视文化类节目得到不断发展,大量文化节目涌现,促进了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承。2015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策划拍摄了大型党员教育电视纪录片 《红色传奇》,这部纪录片讲述了革命英烈们英勇战斗的红色传奇。由此可见,通过与相关电视台或新媒体平台合作,开发专门的纪录片系列,聚焦潍坊革命烈士纪念馆的碑文,邀请历史学者、文物保护专家进行深度访谈,传递碑文背后的故事和革命精神。

四、总结

科技时代的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赋能文化领域的发展,以大数据、5G、VR、AI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的变革和创新,为探索其革命碑文红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兴发展的方向式。 文章主要以山东省潍坊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为例, 系统地分析、总结新媒体环境下革命碑文文化传播的现状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其传播的对策,以期红色文化被受众更广泛地接受、理解、认同、内化和践行, 为构建红色文化传播创新体系提供有效参考。

五、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新长征,2023,(10):4-9.

[2]潍坊革命烈士纪念馆.2023年度运营报告[R].潍坊: 寒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2024.

[3]中红网:浅析新时代背景下红色纪念馆的创新发展[J].2018-07-25.

[4]王四新, 韩希佳.网络直播良性有序发展赋能文化繁荣——直播技术在文化传播与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与挑战[J].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2024.

[5]刘金祥.以数字化赋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J].环球时报, 2024(3): 1-5.

[6]张延利.文化类纪录片新样貌:触摸传承密码,增强文化自信[J].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