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监理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责任落实

作者

刘郑

湖北星际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湖北省松滋市 434200

引言

工程建设领域工序复杂、作业环境多变,安全生产管理面临诸多挑战。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承担着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的监督职责,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处于关键环节。当前部分工程存在监理责任界定不清、履职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安全检查流于形式,隐患整改不彻底,给工程安全带来风险。

一、监理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构建

1.1 法定责任与合同责任的明确划分

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需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合同约定细化内容。依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系统梳理监理单位在安全监督中的法定职责,包括对施工安全措施的审查权、现场安全隐患的监督权等。同时,在工程监理合同中明确安全责任条款,将法定责任转化为具体合同义务,细化责任范围、履职标准和工作流程。针对可能出现的失职情形,明确追责条件和处理方式,形成 “法定责任为底线、合同责任为补充” 的责任框架,确保监理单位清楚自身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责任边界。

1.2 岗位责任与全员责任的层级划分

建立层级分明的岗位责任体系是责任落实的基础。以总监理工程师为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项目安全生产监理工作的统筹协调;专业监理工程师作为骨干力量,承担分管专业的安全监督职责,负责具体安全措施的审查和现场检查;监理员作为一线监督人员,负责日常巡查和旁站监督,及时发现并报告安全隐患。通过制定岗位安全职责说明书,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每个岗位、每位人员,明确各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

1.3 全过程监理的责任节点设置

工程建设各阶段均存在安全风险,需在全过程设置关键责任节点。勘察阶段,监理单位需审查勘察文件中的安全评价内容,核实场地安全条件;设计阶段,重点审查安全设施设计的合规性和可行性,提出优化建议;施工准备阶段,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严格审批;施工阶段,针对高处作业、动火作业等危险工序设置旁站监督节点;验收阶段,核查安全设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每个责任节点明确监理工作内容、检查标准和报告要求,建立节点责任台账,实现从工程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安全责任覆盖,确保各阶段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二、监理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的路径优化

2.1 事前预防阶段的责任履行

事前预防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监理单位需扎实履行相关责任。施工准备阶段,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资质证书及特种作业人员资格,确保施工单位具备安全施工条件。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合规性审查,重点关注高风险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预案。检查施工现场安全设施的配备情况,包括安全防护用具、消防器材、临时用电设施等是否符合标准。组织建设、施工单位开展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各工序的安全注意事项。协助施工单位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识别重大危险源并督促制定防控措施,从源头降低安全风险。

2.2 事中控制阶段的责任实施

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监管是责任落实的核心。监理单位需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重点关注施工工艺是否符合安全规范、人员操作是否符合规程。针对深基坑、起重机械等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实施专项检查和旁站监督,实时记录施工情况。发现安全违规行为或隐患时,立即签发监理通知单,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对严重违规行为或重大隐患,有权签发工程暂停令,制止施工并报告建设单位。建立隐患整改跟踪机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验收,确保隐患闭环管理。

2.3 事后处置阶段的责任落实

发生安全事故或险情后,监理单位需迅速履行应急处置责任。立即协助建设单位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和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参与事故现场保护和勘查,收集相关证据资料,配合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客观提供事故发生前的监理工作记录,包括安全检查情况、隐患整改通知等,为事故原因分析提供依据。监督施工单位按照事故处理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核查整改效果,确保整改到位。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总结经验教训,针对暴露的问题完善安全监理制度和措施,优化后续监理工作流程,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监理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的保障机制

3.1 监理人员安全履职能力的提升

定期组织监理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学习最新的政策标准和监管要求,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开展安全专业知识培训,包括施工安全技术、危险源辨识、应急处置等内容,提升专业判断能力。加强监管技能培训,重点培养现场检查、隐患识别、方案审查等实操能力,通过案例分析、现场演练等方式提高实战水平。建立监理人员安全履职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岗位晋升、薪酬待遇挂钩,激励监理人员主动提升能力。定期组织内部经验交流,分享安全监理工作方法和技巧,形成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

3.2 责任落实监督与考核机制的完善

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是推动责任落实的重要手段。建立内部监督检查制度,由监理单位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对项目安全监理工作进行巡查,检查责任履行情况、资料完整性和隐患整改效果。实行责任追溯制度,对发生安全事故或重大隐患的项目,倒查相关监理人员的履职情况,严肃追究失职责任。将安全履职成效纳入监理单位绩效考核体系,设置明确的考核指标,包括安全检查覆盖率、隐患整改率、事故发生率等。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对表现优秀的项目团队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进行约谈和整改,形成 “有监督、有考核、有奖惩” 的责任落实机制。

3.3 责任落实支撑体系的构建

健全的支撑体系为责任落实提供必要保障。配备满足安全监理需求的检测工具,如安全帽冲击试验机、脚手架检测仪等,提高隐患检查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安全监理资料的电子化归档、隐患整改的在线跟踪和数据统计分析,提升管理效率。规范安全监理资料管理,按照档案标准整理保存监理规划、检查记录、整改通知等资料,确保责任追溯有据可查。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及时汇报安全管理情况,争取工作支持;与施工单位建立良性协作关系,共同推动安全措施落实,形成多方协同的安全管理格局,为监理责任落实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四、结论

监理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责任落实是工程安全保障的关键。通过构建法定与合同结合、岗位与全员覆盖、全过程节点控制的责任体系,明确了监理单位的责任边界;优化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处置的责任落实路径,规范了监理履职流程;完善人员能力提升、监督考核、支撑体系构建的保障机制,为责任落实提供了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朱海军 . 建筑工程监理过程中监理安全管理责任探讨 [J]. 中华建设 ,2024,(09):28-30.

[2] 刘彭江 . 监理单位实施安全风险管控“六项机制”的主要做法 [J]. 山东水利 ,2023,(11):6-8.

[3] 靖悦灵 . 浅谈建设工程监理安全控制的能力 [J]. 建设监理 ,2023,(06):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