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有效性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及实践探究

作者

唐大练

重庆市渝北区第二实验中学

摘要:作业是知识巩固的重要途径,但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学生对作业具有排斥感,这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新课标理念相违背。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已经成为一线教师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初中数学为基础,对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引言:

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是践行学生本位思想的重要途径,也是减轻学生课业压力的重要措施。教师通过有效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索欲,进而让学生逐渐发现数学的魅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明确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价值,结合学生的学情,增加数学作业中的元素构成,转变数学知识呈现的方式,从而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固有认识,充分发挥初中数学作业的价值,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

1、设计多元作业,激发学生兴趣5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心智发育相对较为成熟,所以可以通过内部控制进行学习。但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外部学习动力的调动不足,使得学生的内部学习动力被极大地消耗,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为了保障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就需要从基础入手,结合学生的学情,选择多元化的作业设计方式,为学生提供外源的学习动力,以外部动力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勾股定理”教学时,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课本也讲述了勾股定理的发现史,但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表面性的知识传输,所以在教学中,对勾股定理的发现史重视程度不足。但实际上,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渗透了科学家的思维方式,通过对过程进行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所以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从过程入手,引领学生逐渐思考勾股定理的原理。比如,教师可以以勾股树为基础,设计手工作业内容,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勾股树,并测量其边长,计算其中的规律,并设置相对应的计算模型,而后重新画出勾股树,分析计算模型设计得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及时对模型进行优化。通过提出猜想、检验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认识,并提高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应用能力,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1]。

2、把控作业难度,提高学习自豪感

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成长速度的差异性,所以学生也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传统“一刀切”的作业设计方式,会影响处于学习两端学习的效果,所以为了保障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教师也需要引入分层设计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学情,制定针对性的作业,实现以“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助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在作业设计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能力的上限,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作业设计的难度,进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学习成绩,将学生由高到低划分为ABC三类,C类的学生,其数学思维能力相对不足,所以为了夯实学生的基础,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助力,教师可以从基础知识入手,利用课后习题,将其作为作业,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而且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设置一道挑战题,结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效。对于B类学生来说,其处于能力拔高的初级阶段,对基础知识掌握相对较为扎实,但是创新意识相对不足,所以教师可以从该方面入手,设计基础题与拔高题融合的作业,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并助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对于A类学生,其能力相对较高,属于金字塔的顶端部分,所以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从解题思路方面入手,让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解题,并选择其中最快的解题方式。通过该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压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完成作业的自豪感,使学生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助力。

3、做好知识关联,健全知识体系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复杂的知识,是由简单的理念堆叠而成,而且生活中的许多数学知识,大多是披着复杂的外衣,所以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保障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从知识的关联入手,通过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逐渐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助力。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特殊平行四边形”教学之前,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旧知识,设计边角关系的相关题目,让学生在解题中,分析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定理。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分析,将自己认为的定理与性质讲述出来,由其他学生指出前一位学生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补充,最后由教师对知识进行总结,并带领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定理与性质。通过该方式,可以改变传统在教中学的弊端,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学,加深学生对定理、性质的理解与认识,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进而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助力[2]。

结语:

综上所述,保障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教师需要明确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学情,通过多元作业、分层作业、关联作业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黄赛凤.关于提高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实践[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20):115-117.

[2]杨洁.“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实施路径[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10):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