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融合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王诺琳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 上海 200030
摘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其核心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类专业课程,做到润物无声、育人于无形。中职阶段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价值观认同,也能更好地实现技术技能培养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协同发展。本文围绕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融合路径与实践成效展开探讨,提出可行的教学策略与改进建议,以推动德技并修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地实施。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思政;德技并修;教学融合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对中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课程思政的提出,要求在专业教学中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将价值引领融入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全过程。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作为中职院校的新兴专业,具有技术更新快、实践性强、学生思维活跃等特点,在课程思政融合上既面临挑战,也拥有独特优势。本文从中职教育的实际出发,探索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的路径与方法,助力学生实现技能与品德的双向成长。
一、中职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思政的现实需求
1.1 职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
在中职教育体系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极为重要。当前,社会多元化发展,各类思潮不断冲击学生的认知。中职学生毕业后将迅速进入社会就业,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直接关系到职业操守与社会责任感。数字媒体技术领域发展迅猛,从业人员常面临复杂的信息环境与道德抉择。若学生缺乏正确价值观引导,可能在工作中传播不良信息、侵犯知识产权等。例如,一些新媒体从业者为博眼球,传播虚假新闻、低俗内容,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因此,加强中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紧迫任务。
1.2 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特点对思政教育的影响
数字媒体专业学生思维活跃,对新技术、新潮流充满热情,乐于通过数字媒体平台展示自我、表达观点。他们熟悉各类数字工具,信息接收量大且速度快。然而,部分学生因涉世未深,在海量信息面前缺乏批判性思维,易受不良信息影响。同时,数字媒体创作注重个性与创新,部分学生过度追求个人风格,忽视团队协作与社会责任。这些特点决定了思政教育需因材施教,利用学生对数字媒体的兴趣,采用新颖方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如通过分析优秀数字媒体作品中的正面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鉴赏力与创作责任感。
1.3 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分析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蕴含丰富思政元素。在动画制作课程中,从故事脚本创作到角色设计,可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例如,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为蓝本创作动画,让学生在挖掘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视频剪辑课程中,对素材筛选、剪辑节奏把握等环节,可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作导向,避免拼接虚假、不良内容。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则可通过对美的诠释,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与人文精神,使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自然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二、课程思政在数字媒体教学中的融合路径
2.1 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教师需深入钻研数字媒体专业课程,精准挖掘思政资源。在网页设计课程中,页面布局的合理性、色彩搭配的协调性可与和谐理念相联系,培养学生追求完美、注重细节的品质。在数字音频处理课程中,通过分析经典音乐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与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创作者的坚韧精神与家国情怀。同时,关注行业动态,将数字媒体领域的正面案例引入教学,如某公益广告制作团队运用数字媒体技术传播正能量,助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以此激励学生树立正确职业理想,为社会创造价值。
2.2 构建 “项目引领 + 思政渗透” 教学模式
以项目为驱动,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教学过程。在项目策划阶段,引导学生思考项目的社会意义,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如在制作校园宣传短视频项目中,鼓励学生挖掘校园文化内涵,展现积极向上的校园风貌,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团队精神。当遇到技术难题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克服困难的毅力。项目完成后,组织学生对项目成果进行思政层面的反思与总结,强化思政教育效果,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2.3 打造 “双导师” 协同育人团队
由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组成 “双导师” 团队。专业教师凭借对数字媒体技术的深入理解,在专业教学中找准思政切入点,将思政教育贯穿专业知识讲解与技能训练。思政教师则发挥专业优势,为专业课程思政提供理论指导,协助设计思政教学环节,提升思政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例如,在开展数字媒体创意项目时,专业教师负责技术指导,思政教师引导学生从价值观角度审视创意,确保项目既具有技术创新性,又蕴含积极的思想内涵,双方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成效分析
3.1 教学案例设计:动画制作课程中的思政融入
在动画制作课程中,设计 “传统节日主题动画创作” 项目。项目伊始,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角色设计环节,鼓励学生运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如剪纸、京剧脸谱等,塑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角色,培养文化传承意识。在动画剧情创作中,融入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等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动画传播正能量。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动画制作技能,还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责任感。
3.2 教学成效评估:学生价值观、责任感的变化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作品分析以及课堂表现观察等方式评估教学成效。调查显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明显提升,超 80% 的学生表示愿意主动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知识。在学生作品中,体现社会责任感与正确价值观的元素显著增加,如关注环保、关爱弱势群体等主题。课堂上,学生参与团队项目的积极性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增强,懂得尊重他人意见,对自身职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更加注重职业道德修养,整体思想政治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3.3 存在问题与优化建议:内容浅层化与教师素养不足
在课程思政融合实践中,存在思政内容浅层化问题,部分教师仅简单提及思政概念,未深入挖掘与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导致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 “两张皮”。同时,部分教师思政素养有待提高,在融入思政元素时力不从心。优化建议方面,学校应组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与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深入挖掘思政资源。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教学,使思政教育真正融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全过程,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四、结语
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职业道德水平,有助于培养具有技术技能与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未来应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构建多元协同的育人机制,实现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海霞,周琳. 中职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探析——以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为例[J]. 职业教育研究, 2022(9): 52-56.
[2]赵可新,张艺文.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策略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21(14): 89-92.
[3]王雪梅,陈忠良. 中职教育中课程思政实施现状与优化路径[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3(1): 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