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合成氨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措施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作者

杨志彪

山西中煤平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山西省朔州市 036000

摘要:本文深入剖析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的节能降耗措施及其经济效益。通过系统梳理工艺流程,分析现有能源消耗环节,提出工艺优化、设备升级、余热回收利用等具体节能降耗措施。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评估这些措施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企业利润等方面的经济效益。同时探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技术、资金、管理等挑战及应对策略,旨在为合成氨生产企业提供科学的节能降耗方案,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合成氨生产;节能降耗;经济效益

合成氨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化肥、制药、化工原料等多个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关键地位。然而,合成氨生产是典型的高能耗产业,能源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较大。随着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和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合成氨生产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和环保挑战。在此背景下,探索合成氨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措施,不仅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能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深入研究节能降耗措施及其经济效益,对合成氨生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合成氨生产过程及能源消耗分析

1.1 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概述

合成氨生产主要历经原料气制备、净化、合成三个关键阶段。在原料气制备环节,以煤、天然气等为原料,通过气化或蒸汽转化反应,产出富含氢气和一氧化碳的粗原料气。例如,天然气蒸汽转化工艺,在高温和镍催化剂作用下,甲烷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净化阶段旨在脱除粗原料气中的杂质,像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常用方法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等。以低温甲醇洗工艺为例,利用甲醇在低温下对酸性气体的高溶解度,有效脱除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净化后的原料气进入合成阶段,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作用下,氢气和氮气反应合成氨,目前工业上多采用铁基催化剂,反应压力一般在 15 - 30MPa,温度在 400 - 500℃。

1.2 各生产环节能源消耗详细分析

原料气制备环节能耗较高,以天然气为原料时,蒸汽转化过程需消耗大量热能用于维持高温反应条件,约占总能耗的 30% - 40%。净化阶段,气体压缩、溶液再生等过程消耗能量,如采用物理吸收法净化时,溶液循环泵的电力消耗不可忽视,约占总能耗的 15% - 20%。合成阶段,为维持高温高压反应条件,压缩机压缩气体消耗大量电能,同时反应放热也需合理利用,该环节能耗约占总能耗的 40% - 50%。此外,辅助系统如制冷、供热等也消耗一定能量,约占总能耗的 5% - 10%。

1.3 能源消耗现状与行业对比

当前,我国合成氨生产能源消耗总体较高,平均吨氨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 10% - 20%。部分小型合成氨企业,因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吨氨能耗甚至比大型先进企业高出 30% - 50%。从能源结构看,我国以煤炭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占比较大,煤炭燃烧效率相对较低,导致能耗偏高。而国际先进企业多采用天然气为原料,且工艺和设备先进,能源利用效率高。例如,国外某先进合成氨厂采用新型高效转化工艺和节能型压缩机,吨氨能耗比我国同类型企业低 15% 左右,差距明显,凸显我国合成氨行业节能降耗的紧迫性。

二、合成氨生产节能降耗措施

2.1 工艺优化节能策略

改进合成工艺是关键,如采用低压合成工艺,可降低压缩机能耗。传统高压合成工艺压力高,对设备要求高且能耗大,而低压合成工艺在新型催化剂作用下,降低反应压力,减少压缩功消耗,能耗可降低 10% - 15%。优化操作条件也至关重要,精准控制反应温度、压力、气体组成等参数,可提高反应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通过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调整操作参数,使反应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能有效降低能耗 5% - 10%。

2.2 设备升级改造措施

采用新型设备可大幅降低能耗,如新型高效换热器,能提高换热效率,减少热量损失。新型板翅式换热器相比传统管壳式换热器,传热系数提高 30% - 50%,有效回收余热,降低能源消耗。优化设备布局,缩短气体输送距离,减少管道阻力,降低压缩机能耗。合理布置设备,使气体在系统内流动顺畅,可降低压缩机功耗 8% - 1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3 余热回收与综合利用方案

余热发电是重要途径,利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的余热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满足部分生产用电需求。某企业通过余热发电项目,实现自发电率达 30% - 40%,降低外购电量,节约能源成本。余热供暖可将余热用于厂区及周边区域供暖,减少供暖能源消耗。余热还可用于生产环节,如预热原料气、加热工艺水等,提高原料气温度,降低后续反应能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三、节能降耗措施的经济效益评估与挑战应对

3.1 经济效益评估

成本降低分析方面,在合成氨生产中,节能降耗措施从多方面削减成本。工艺优化后,反应条件更精准,原料转化率提高,减少了原料浪费,每吨氨可节省原料成本 30 - 50 元。设备升级采用高效节能设备,降低能耗,如新型压缩机节电显著,吨氨能耗成本降低 40 - 80 元。余热回收利用减少了额外能源购入,吨氨成本降低 30 - 70 元,综合下来吨氨生产成本降低 100 - 200 元。以年产 30 万吨合成氨企业为例,每年节省成本 3000 - 6000 万元。利润增长上,成本降低直接增厚利润,产品因能耗低、价格优,竞争力提升,市场份额扩大,如某企业实施节能措施后,市场份额提升 5%,利润额外增长 800 万元。投资回收期计算,节能改造虽前期投资大,但回报快,一般 1 - 3 年收回成本,之后每年带来稳定收益,投资回报率达 20% - 30% 。

3.2 实施过程面临的挑战

技术难题上,新型节能技术如新型催化剂研发复杂,虽能降低反应条件要求,但稳定性差,在高温高压复杂工况下易失活,寿命仅为传统催化剂的 60% - 70%,影响生产连续性。资金投入方面,节能改造需购置新设备,如高效换热器、新型压缩机等,一套先进的余热回收设备需 500 - 1000 万元,技术研发、工程建设也需大量资金,小型企业难以承担。管理协调上,节能降耗涉及生产、动力、后勤等多部门,如余热回收利用,生产部门负责余热产生,动力部门进行能量转换,后勤部门负责供暖分配,部门间目标和利益有差异,缺乏有效协调机制时,易出现工作推诿、效率低下问题,影响节能项目推进 。

3.3 应对策略

技术研发与合作上,企业与科研院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如某企业与高校合作研发新型催化剂,高校提供理论研究支持,企业提供实践平台,加速研发进程,缩短研发周期 2 - 3 年,成功提高催化剂稳定性和寿命。多元化融资渠道方面,企业积极申请政府节能补贴,最高可达项目投资的 30%,向银行申请绿色贷款,享受低利率优惠,年利率比普通贷款低 1 - 2 个百分点,还吸引社会资本以入股、合作等方式参与,解决资金难题。完善管理机制上,成立专门节能管理团队,明确各部门职责,生产部门负责工艺节能操作,动力部门保障设备节能运行,后勤部门做好能源分配管理,制定考核激励制度,对节能表现优秀部门和个人给予奖金、荣誉等奖励,提高全员节能积极性 。

四、结语

合成氨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实施工艺优化、设备升级、余热回收利用等节能降耗措施,企业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影响。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技术、资金、管理等挑战,但通过技术研发合作、拓展融资渠道、完善管理机制等策略,能够有效克服困难。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合成氨生产企业应持续探索和应用更先进的节能降耗技术,为行业的绿色、高效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明,王丽。合成氨生产工艺节能优化技术研究 [J]. 化工进展,2023 (06): 35 - 42.

[2] 张悦,刘辉。新型设备在合成氨生产中的应用及节能效果分析 [J]. 氮肥与合成气,2022 (08): 45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