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与优化
焦刘霞
黄河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濮阳 457000
摘要:本文聚焦水利工程风险管理体系,深入分析其构建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阐述当前水利工程面临的风险类型,详细介绍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与具体内容,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等环节。同时,针对现有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旨在提升水利工程风险管理水平,保障水利工程安全稳定运行,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水利工程;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优化
一、引言
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如自然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这些风险一旦发生,可能导致工程设施损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利工程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类风险,对于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利工程风险类型
2.1 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水利工程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包括洪水、干旱、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洪水可能导致水库大坝漫顶、堤防决口,引发洪涝灾害;干旱会影响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导致灌溉缺水、人畜饮水困难;地震和泥石流可能破坏水利工程设施,如大坝、渠道、水电站等,使其失去正常功能。
2.2 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体现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技术环节。规划不合理可能导致工程布局不当,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设计失误可能使工程结构强度不足、耐久性差,增加工程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中技术不达标、质量控制不严,可能导致工程质量缺陷,影响工程使用寿命;运行管理中技术手段落后,无法及时准确地监测和维护工程设施,也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2.3 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涉及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等。管理制度不完善可能导致责任不清、工作流程混乱,影响工程建设和运行效率;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可能在决策、操作和管理过程中出现失误;资金投入不足,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维护和改造的需求,会使工程设施老化失修,增加安全风险。
三、水利工程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原则
3.1 全面性原则
水利工程风险管理体系构建需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动态性和经济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要求体系覆盖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从前期规划时对选址、功能定位的风险考量,到设计阶段结构稳定性、耐久性设计的风险把控,施工中质量、进度、安全的风险管控,运行期设施运行状况、调度管理的风险监测,以及维护时对设施老化、损坏风险的应对,同时兼顾工程设施自身、参与人员安全以及周边环境影响,全方位识别和管理风险。
3.2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依托科学方法与技术手段,如运用层次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等进行风险识别,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模糊综合评价等模型量化评估风险,结合工程历史数据和实际工况,精准判断风险大小与可能性,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像通过加固设计、优化施工工艺降低风险。
3.3 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基于水利工程风险的多变特性,建设中地质条件突变、施工技术难题,运行时水文条件变化、设备老化等都会改变风险状况。所以风险管理体系要实时跟踪风险因素,借助在线监测系统、数据分析平台,及时调整风险评估结果和应对措施,实现动态管理。
3.4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强调在保障工程安全的基础上,权衡风险控制成本与效益。例如面对洪水风险,不是一味加高堤坝,而是综合评估加高成本、可能减少的洪灾损失,以及对周边生态的影响,选择最经济合理的方案,避免过度投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水利工程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内容
4.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通过对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源。采用头脑风暴法、检查表法、流程图法、故障树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全面识别自然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各类风险。同时,结合历史事故案例和专家经验,对风险进行梳理和分类,建立风险清单。
4.2 风险评估
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定性评估主要通过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主观评价;定量评估则采用概率风险评估、模糊综合评估等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确定风险的等级和大小。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重点关注的风险。
4.3 风险应对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对于高风险,采取风险规避、风险降低等措施,如调整工程设计方案、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增加安全设施等;对于中等风险,采取风险转移、风险接受等措施,如购买保险、预留风险准备金等;对于低风险,采取风险监控和日常管理措施,如加强监测、定期维护等。
4.4 风险监控
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对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通过实时监测工程设施的运行状态、环境变化等因素,及时发现新的风险和风险变化情况,调整风险应对策略,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同时,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当风险达到一定阈值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相关人员采取措施。
五、水利工程风险管理体系优化措施
5.1 完善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政府应加强水利工程风险管理的立法工作,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明确风险管理的责任、程序和要求,为水利工程风险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同时,加强对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执行能力。
5.2 加强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水利工程风险管理信息平台,实现风险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存储和共享。通过信息化平台,对风险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同时,开发风险管理软件,为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提供技术支持。
5.3 提高风险管理人才素质
加强风险管理人才培养,通过高校教育、职业培训等多种途径,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风险管理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其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风险管理人才。
5.4 强化风险管理监督与考核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水利工程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同时,建立风险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将风险管理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对风险管理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
六、结论
水利工程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是保障水利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举措。通过全面识别风险、科学评估风险、合理应对风险和有效监控风险,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并不断优化体系内容和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水利工程风险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应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不断适应新的风险挑战,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芳. 水利工程中的项目管理方法研究与优化[J]. 城镇建设,2024(14):208-210.
[2] 朱雯雯. 大型水利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研究[J]. 数字化用户,2024(38):33-34.
[3] 庞正崎. A县水利工程项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监管研究[D].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