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力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设备检修策略研究

作者

徐利凡

身份证号码:360622199310273914

引言

我国对电气设备检修的研究虽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大型电力企业积极开展检修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改革,大力推广状态检修技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设备状态评估体系。国内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也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相关研究,在局部放电检测、红外热成像诊断、油中溶解气体分析等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电气设备检修的智能化水平、检修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新技术的工程应用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一、电气设备检修的重要性

1.1 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电力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由众多电气设备相互连接、协同工作构成。任何一台电气设备出现故障,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局部甚至整个电力系统的瘫痪。通过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修,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潜在的安全隐患,如绝缘老化、接触不良、机械部件磨损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更换,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从而有效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的电力系统事故,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2 提高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导致其性能逐渐下降。如果不及时进行检修和维护,设备的损坏速度将加快,使用寿命将大幅缩短。相反,通过科学合理的检修工作,可以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维护保养操作,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零部件,使设备的运行工况得到改善,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及时的检修还可以避免设备故障的进一步恶化,降低维修成本。早期发现并解决设备的小问题,所需的维修费用相对较低。

1.3 满足社会对电力供应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电力供应的需求日益增长,不仅要求电力供应的数量充足,更对电力供应的质量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是工业生产正常进行、商业活动有序开展、居民生活舒适便捷的重要保障。若电力系统因电气设备故障频繁发生停电事故,将严重影响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生产停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加强电气设备的检修工作,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够满足社会对电力供应日益增长的需求,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电气设备检修中存在的问题

2.1 检修计划缺乏科学性

目前,部分电力企业在制定电气设备检修计划时,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定期检修模式,即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对设备进行全面检修。这种检修模式没有充分考虑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和健康状态,存在较大的盲目性。相反对于一些运行环境恶劣、负荷较重的设备,定期检修的时间间隔可能过长,无法及时发现设备潜在的故障隐患,导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突发故障,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2.2 检修技术手段落后

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气设备的日益智能化、复杂化,对电气设备检修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一些电力企业在电气设备检修过程中,仍然依赖传统的检修技术手段,如人工巡检、简单的仪器测量等。这些技术手段存在检测精度低、效率低、无法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等缺点,难以满足现代电气设备检修的需求。对于一些大型高压设备,人工巡检很难发现设备内部的潜在故障,且巡检周期较长,容易错过故障的

最佳发现时机。

2.3 检修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电气设备检修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要求检修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然而,目前部分电力企业的检修人员队伍存在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一些检修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对新型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检修技术了解不够深入,在检修过程中难以准确判断设备故障原因,无法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部分检修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在检修过程中存在敷衍了事、违规操作等现象,给电气设备的检修质量和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

2.4 设备状态监测与评估体系不完善

电气设备监测运行状态是制订科学合理的维修计划前提出的基本保障条件,虽然部分电力企业已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开展监测工作,但是其设备状态监测和评估体系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监测设备类型及台数存在不足,其设备无法进行全面、实时的状态监测;设备状态监测数据准确性、可靠性有待提高,部分监测设备存在测量误差大、数据传输不稳定等问题。

三、电气设备检修策略

3.1 基于设备状态的检修策略

状态监测技术的应用:基于现代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及信息技术,对电气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全面的在线监测,综合应用多种状态监测技术获取电气设备丰富且翔实的运行状态信息,为设备的状态评估和故障诊断提供真实、可靠的诊断信息依据。设备状态评估与故障诊断:构建科学、合理的设备状态评估体系,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数据处理技术分析处理状态监测的大量数据,客观、准确地对电气设备的健康水平进行评估;发生异常状态后运用故障诊断技术快速诊断出故障类型、故障产生的原因、故障产生的部位;结合设备的状态评估和故障诊断结果对设备进行针对性的检修工作,对于设备状态良好的适当延长检修周期,对于设备存在潜在缺陷的问题应当及时检修,防止设备故障的进一步恶化。

3.2 引入先进的检修技术与工具

智能检测技术:积极应用智能检测技术,如无人机巡检技术、机器人检测技术等。无人机可以搭载多种检测设备,对高压输电线路、变电站等进行快速、高效的巡检,能够克服地形复杂、人工巡检困难等问题,及时发现设备的外部缺陷,如线路断股、杆塔倾斜等。机器人检测技术则可以应用于变电站等场所,实现对设备的自动巡检和检测,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人工巡检的工作量和安全风险。带电作业技术:推广应用带电作业技术,在不影响电力系统正常供电的情况下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

结语

综上所述,在物联网、5G、云计算等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下,电气设备检修将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方向继续迈进,今后的工作可以继续完善相关设备重要性评价体系,分析权重选取的科学合理方法;继续研究推广应用其他新兴技术在电气设备检修中的相关应用,如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虚拟映射,提升故障诊断的准确性;继续做好检修成本效益相关分析,完善相应的检修决策模型,以适应电力建设不断发展的需要,实现电气设备检修策略的创新、完善。

参考文献

[1] 尤 海 峰 . 电 力 工 程 中 的 电 气 设 备 检 修 策 略 分 析 [J]. 集 成 电 路 应用,2020,37(10):166-167.

[2]王得阳.电力工程中的电气设备检修策略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1,(0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