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作者

窦琳明

伊犁州自然资源局839300

摘要:在全球资源约束与生态环境压力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议题。本文围绕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展开研究,分析当前土地资源配置在利用效率、生态保护、城乡统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科学规划、制度创新、技术应用等维度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公平、可持续利用,为保障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科学规划;制度创新

引言

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愈发突出,过度开发、利用低效、生态破坏等问题不断涌现,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共进,对土地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对于缓解资源压力、提升生态质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土地资源配置现存问题出发,探寻契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提供有益思路。

1.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土地资源配置的现存问题

1.1 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升

当前,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在多个领域普遍存在。在城市建设中,部分区域存在土地闲置、重复开发等问题,大量已批建设用地未能及时投入使用,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一些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粗放,企业容积率低,厂房、办公场所等空间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农村地区同样面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困境,耕地碎片化严重,不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宅基地闲置、空心村现象突出,大量土地资源未能发挥应有效益。土地利用效率的不足,不仅限制了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也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对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

1.2 生态保护与土地开发矛盾突出

随着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不断增加,土地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为满足城市扩张、基础设施建设等需求,大量生态用地被侵占,湿地、林地、草地等面积持续减少,生态系统完整性遭到破坏。在农业生产领域,过度开垦、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行为,导致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加剧。此外,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土地的破坏,以及工业用地产生的污染,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生态保护与土地开发的失衡,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阻碍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1.3 城乡土地资源配置不均衡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土地资源配置存在明显差异与不均衡。城市凭借其经济优势与政策倾斜,在土地资源获取、利用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大量优质土地资源向城市集中,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相比之下,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则面临诸多困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供给不足,农业产业发展用地受限,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土地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加剧了城乡发展差距,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2.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2.1 经济与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应兼顾经济与生态效益,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在追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时,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例如,在城市建设中,合理规划绿地、公园等生态用地,既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又能提升城市品质与居民生活质量,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对土地的污染与破坏,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保障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共同提升,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2 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

土地资源配置需遵循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原则。一方面,要保障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在土地资源使用上的公平性,避免土地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地区或群体,缩小城乡、区域间的土地资源差距。另一方面,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土地资源流向最能发挥其价值的领域与项目。例如,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同时,合理分配农村土地资源,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协同共进。

2.3 动态调整与长期稳定相结合原则

土地资源配置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变化进行适时调整,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的连续性与权威性。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时,充分考虑未来发展趋势,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当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变化时,及时对土地资源配置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例如,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及时调整工业用地布局,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土地支持;同时,保持耕地保护等基本政策的长期稳定,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稳定,实现土地资源配置的动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3.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策略

3.1 完善土地资源科学规划体系

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首先,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与协调,统筹考虑城乡发展、产业布局、生态保护等多方面需求,形成统一、系统的规划体系。其次,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与前瞻性,运用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的现状与未来需求进行精准分析与预测,为规划编制提供可靠依据。此外,建立规划动态监测与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规划目标的有效实现,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

3.2 推进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保障。一是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土地产权归属,保障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土地资源配置的积极性。二是完善土地市场机制,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打破城乡土地市场分割局面,实现土地资源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三是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政策创新,制定鼓励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生态保护的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引导市场主体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3.3 加强土地资源利用技术应用

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配置水平。在土地调查与监测方面,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与精准管理,及时掌握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在土地开发与整理过程中,推广应用先进的土地整治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提高土地质量与生态功能。此外,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平台,整合土地规划、产权、利用等各类数据,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高效、便捷的技术支持。

4. 结语

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当前,土地资源配置存在利用效率低、生态矛盾突出、城乡不均衡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遵循经济与生态效益相统一、公平与效率并重、动态调整与长期稳定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完善科学规划体系、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技术应用等优化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土地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刘丽娟.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农村区域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3,(33):53-54.

[2]郭军.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灌区农业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策略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24,(02):176.

[3]杜威漩.农业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农村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政策选择[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22,35(01):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