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

作者

苏碧芬

厦门市同安区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目前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缺乏有效设计。在新课标背景下,数学实践性作业又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策略,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性作业,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启迪智力,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期助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明确指出学生在完成相应学段的教育后,应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数学实践性作业以真实问题为载体,通过操作体验、数学实验、综合实践等活动,理解知识、探究规律、解决问题。既能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在新课标指引下,教师应充分响应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积极设置实践性作业。这既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需求,也是教育教学的新方向。

一、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现状

为深入了解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现状,笔者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数学实践性作业的意义和价值是认可的,认为其对于提升数学兴趣、培养数学素养、提升合作意识与实践意识、实现素养育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布置适量的数学实践性作业,且作业类型并不丰富,导致学生实践性作业经历非常有限。当前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二、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

(一)立足生活,聚焦“真”问题

新课标强调"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因此,设计实践性作业时,应立足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取材,让学生在作业中解决自己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从数学角度出发探索问题,真切体会数学知识对生活的指导作用,为学生能力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学完人民币这单元的知识后,可以布置“购物小达人”这样生活化的实践性作业,如下图。

(二)注重实践,提升学习能力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在开发实践性作业时,要注重实践过程,通过设计蕴含数学本质、体现学科大概念的结构化任务链,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深入“学”,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维水平。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可以设计课前实践作业“小小统计员”,通过调查微信步数、测评美食、平均身高、体重等活动。让学生真正经历数据收集整理过程。感受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必要性,培养数据分析能力。设计课后实践作业“探秘平均数”,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运用平均数的过程,进而感受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三)学科融合,实现综合育人

数学实践性作业强调具身经历,指向素养育人。因此,从跨学科视角设计实践性作业,以数学为主,多学科融合,让学生经历多元化的实践过程,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实现综合育人。例如,设计《校园气象站》这样的跨学科实践性作业,分成3个大任务。任务一:气象小侦探上岗啦!让学生连续一周记录每日温度、降水量。任务二:数据魔法师变变变!制作温度折线统计图与降水量条形图,并计算平均气温。任务三:校园生活规划师!分析数据撰写《天气变化对操场使用的影响报告》,并根据天气数据优化体育课安排。整个作业过程以数学知识为核心,融入科学学科的工具(温度计)使用,还融入了语文的写作(分析报告)等。这样的多学科融合,更能落实新课标理念,实现综合育人。

总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通过有效的策略实施,为学生设计多种多样的实践性作业,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凤姬.“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J].教师·TEACHER,2025(02).

[2]孙志权.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