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管理在绿色建筑中的特殊要求与挑战
李丽
云南鑫亚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675000
摘要:在绿色建筑崛起的时代浪潮中,工程造价管理犹如精准的 “天平”,亟需在绿色理念与经济投入间找到完美平衡。从全生命周期成本把控到绿色材料技术的特殊考量,每一项特殊要求都在重塑传统造价管理格局。而成本估算难题、市场波动冲击、人才短缺困境等挑战接踵而至。深入探索其中奥秘,不仅是解开绿色建筑成本密码的关键,更是驱动建筑行业驶向可持续发展彼岸的核心动力。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绿色建筑;特殊要求;挑战;成本控制
引言
当 “双碳” 目标成为时代强音,绿色建筑已然成为建筑行业转型的核心方向。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建筑功能,而是将节能、环保、生态理念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建筑项目成本控制的 “中枢神经”,在这场绿色变革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绿色建筑在技术应用、材料选择、运营模式等方面的独特性,对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造价管理模式若不及时革新,将难以适应绿色建筑发展需求。因此,深入研究工程造价管理在绿色建筑中的特殊要求与挑战,成为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课题。
一、工程造价管理在绿色建筑中特殊要求与挑战研究的重要意义
1.1 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而工程造价管理则是绿色建筑落地的重要支撑。通过对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能够合理分配资源,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的可行性和吸引力,从而鼓励更多企业投身绿色建筑项目。例如,精准的成本控制可以让开发商在保证绿色建筑品质的同时,保持合理的利润空间,增强市场竞争力。当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项目成功实施,将带动整个建筑行业向绿色化转型,减少建筑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建筑行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1.2 优化绿色建筑成本控制,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采用新型材料、先进技术,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初期建设成本增加。然而,通过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能够对绿色建筑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分析与优化。在项目前期,通过准确的成本估算和预算编制,合理规划资金投入;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控制成本支出,避免浪费;在运营阶段,考虑能源节约、维护成本降低等因素,综合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例如,虽然绿色建筑的太阳能光伏系统初始投资较高,但长期来看能大幅降低能源消耗成本。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能够挖掘绿色建筑在经济效益方面的潜力,实现成本与效益的最佳平衡,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使绿色建筑不仅具有环境价值,也具备经济可行性。
1.3 促进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创新,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绿色建筑的发展对工程造价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促使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为满足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绿色材料与技术成本管控等特殊需求,造价管理需要引入新的理念、方法和技术。例如,运用大数据分析绿色建筑材料的价格走势,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对项目成本的动态监控。这些创新实践将推动工程造价管理从传统的单一成本核算向全面的成本管理与价值创造转变。
二、绿色建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2.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核心内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核心内涵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建筑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考虑建筑与环境、资源、人类需求之间的关系。绿色建筑不仅关注建筑本身的性能,如能耗、室内环境质量等,还注重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从原材料的开采、加工,到建筑的建造、使用、维护,再到最终的拆除和废弃物处理,都遵循绿色、环保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2 绿色建筑的主要特点与技术要求
绿色建筑具有诸多显著特点。在节能方面,通过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节能设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在节水方面,运用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节材方面,优先选用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减少资源浪费。在技术要求上,绿色建筑需要集成多种先进技术,如智能建筑控制系统,实现对建筑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生态绿化技术,改善建筑周边的生态环境;绿色施工技术,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2.3 绿色建筑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在国际上,绿色建筑发展起步较早,许多发达国家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绿色建筑标准和认证体系。例如,美国的 LEED 认证、德国的 DGNB 认证等,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这些国家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激励等措施,推动绿色建筑广泛应用,目前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占比逐年提高。在国内,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绿色建筑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各地纷纷开展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设,绿色建筑技术不断创新和应用。
三、工程造价管理在绿色建筑中的特殊要求
3.1 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要求
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要求工程造价管理突破传统的只关注建设成本的局限,将目光延伸至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直至拆除的整个过程。在规划阶段,需要考虑项目选址对环境和后期运营成本的影响;设计阶段,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平衡初期投资与长期运营成本,如合理选择建筑朝向和体型系数,降低采暖和制冷能耗。施工阶段,采用绿色施工技术,虽然可能增加部分施工成本,但能减少后期维护费用。运营阶段,对能源、水资源消耗成本以及设备维护成本进行长期监控和管理。拆除阶段,考虑建筑废弃物的处理成本和资源回收利用价值。
3.2 绿色建筑材料与技术应用的成本管理要求
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应用是实现绿色建筑目标的关键,但也给工程造价管理带来特殊要求。绿色建筑材料通常具有环保、节能、可再生等特点,但部分材料价格较高,且市场供应不稳定。这就要求造价管理人员在材料选择时,不仅要考虑材料的性能和价格,还要关注其长期的使用成本和环境效益。例如,虽然高性能的保温材料初期投资较大,但能显著降低建筑能耗,从长期来看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对于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地源热泵技术等,其成本估算需要考虑设备采购、安装、调试以及后期维护等多个环节。
3.3 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平衡的要求
绿色建筑的目标是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就要求工程造价管理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一方面,要确保绿色建筑在节能、环保等方面达到既定标准,实现环境效益,如通过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减少对周边水体的污染;另一方面,不能忽视项目的经济效益,避免因过度追求绿色指标而导致成本过高,影响项目的可行性和盈利能力。造价管理人员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绿色建筑项目的环境效益进行量化分析,并与经济效益进行综合比较。例如,通过计算绿色建筑因节能减排获得的政府补贴、能源成本节约等收益,与增加的建设成本进行对比,评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四、工程造价管理在绿色建筑中面临的挑战
4.1 成本估算与预算编制的难度增加
绿色建筑的特殊性使得成本估算和预算编制难度大幅提升。首先,绿色建筑涉及大量新型材料和技术,其成本数据缺乏历史参考,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难以准确估算。例如,新型环保涂料的价格可能因原材料供应变化而频繁波动,且不同品牌和质量的产品价格差异显著。其次,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要求,需要考虑更多的成本因素,如运营阶段的能源成本、维护成本,拆除阶段的废弃物处理成本等,这些成本在传统建筑中往往被忽视或简化计算。此外,绿色建筑项目的设计方案通常较为复杂,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协同,增加了工程量计算和成本估算的难度。
4.2 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价格波动的影响
绿色建筑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由于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更新换代快,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造价管理人员难以全面、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例如,对于新型节能设备的性能、价格和供应商情况,可能存在了解不充分的情况。另一方面,市场上绿色建筑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差异较大,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增加了造价管理的难度。同时,绿色建筑材料和设备的价格受原材料市场、政策法规等因素影响波动较大。例如,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部分绿色建筑材料的原材料供应减少,导致价格上涨。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价格波动使得造价管理人员难以准确把握成本动态,增加了成本控制的不确定性,容易导致预算超支,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
4.3 专业人才短缺与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
目前,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熟悉绿色建筑特点和要求的专业人才相对短缺。绿色建筑涉及建筑、环境、能源等多个学科知识,对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他们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知识,还需了解绿色建筑技术、材料性能、环境评估等方面的知识。然而,当前高校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与绿色建筑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培养的人才在绿色建筑造价管理方面的实践能力不足。同时,企业内部针对绿色建筑造价管理的培训体系不完善,现有人员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机会,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五、应对工程造价管理在绿色建筑中挑战的策略
5.1 建立科学的绿色建筑成本管理体系
为应对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挑战,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该体系应涵盖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各阶段的成本管理目标、任务和方法。在成本估算方面,建立绿色建筑成本数据库,收集和整理各类绿色建筑材料、技术的成本数据,为估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采用先进的成本估算方法,如类比估算法、参数模型法等,结合绿色建筑的特点进行成本预测。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加强各专业之间的协同合作,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成本管理中的职责,加强对成本支出的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偏差问题,实现对绿色建筑项目成本的有效管理。
5.2 加强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
面对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价格波动的问题,造价管理人员应加强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收集渠道,通过与供应商、行业协会、专业咨询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及时获取绿色建筑材料、设备和技术的最新信息。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搭建市场信息监测平台,对市场价格动态进行实时跟踪和分析,预测价格走势。定期对收集到的市场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市场调研报告,为成本估算和预算编制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加强与其他项目的经验交流,分享市场信息和成本管理经验,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提高造价管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3 培养专业人才与积累管理经验
解决专业人才短缺和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需要从培养人才和积累经验两方面入手。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优化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增加绿色建筑相关课程,如绿色建筑技术、生态环境学、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其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需求。同时,企业内部应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员工参加绿色建筑造价管理培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在积累管理经验方面,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绿色建筑项目,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建立项目案例库,为后续项目提供参考。加强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组织经验分享会、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企业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提升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六、保障工程造价管理在绿色建筑中有效实施的措施
6.1 完善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
政府应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完善与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制定鼓励绿色建筑发展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对采用先进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降低项目成本,提高企业参与绿色建筑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建立健全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标准,明确成本核算方法、预算编制规范、结算审核流程等内容,为造价管理工作提供统一的依据。加强对政策法规和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落实。
6.2 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
技术创新是解决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难题的重要途径。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加大在绿色建筑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重点攻克绿色建筑材料、节能技术、智能化管理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例如,研发成本低、性能好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提高绿色建筑的性价比。推广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对绿色建筑项目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利用 BIM 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和成本模拟,提前发现成本风险,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对成本数据的实时监控和预测,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技术创新与应用,降低绿色建筑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6.3 加强行业协作与交流
加强行业协作与交流是提升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行业协会应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技术研讨会和培训课程,为企业和从业人员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建立行业信息共享机制,促进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共同应对市场挑战。鼓励企业之间开展合作,通过联合投标、技术合作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降低项目成本。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经验和技术,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国际接轨,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七、结论
在绿色建筑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程造价管理面临着全新的特殊要求与挑战。从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到绿色材料技术应用的考量,从成本估算难题到人才短缺困境,每一个方面都对传统造价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考验。然而,通过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加强市场信息分析、培养专业人才等策略,以及完善政策法规、推动技术创新、加强行业协作等保障措施,能够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技术的持续创新和行业经验的日益积累,工程造价管理将更好地适应绿色建筑发展需求,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推动建筑行业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稳步迈进,为建设美丽生态家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改萍.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策略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7):82-84.
[2]王紫蓉.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研究[J].中国招标,2025,(04):174-176.
[3]林晓敏.简述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与发展[J].居业,2025,(03):124-126.
[4]楚晶莹.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研究[J].砖瓦,2025,(03):99-101.
[5]张嫦玉.新型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思考[J].城市开发,2025,(02):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