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作者

钮建明

苏州市吴江区南麻中学 江苏苏州 215226

引言

“教 - 学 - 评”一致性是新形势下的教学新要求,强调教、学、评三者的有机衔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也提出了相关要求,指明学科教学发展之路。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关键环节,探索“教- 学- 评”一致性下的实验教学策略,可建立符合新课改要求、学生需求的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实验教学增值。

一、设计目标,明确实验教学指向

“教 - 学 - 评”一致性背景下,应重视目标对教学的指引作用。教师发起实验教学前,应结合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情差异设计教学目标。物理“新课标”提出了实验教学的相关要求,实验目标的设计应遵从课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且适应学生学情,做到因材施教[1]。

以“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教学为例,应根据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要求设计实验目标:物理观念的目标为“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科学思维的目标为“可在真实实验任务中质疑猜想、评估猜想”“通过思索操作可行性发展辩证思维”;科学探究的目标为“可针对实验提出猜想、发起假设并建立验证方案”“可获取信息、分析数据并找到杠杆平衡的条件”“可评估实验过程与结果”;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目标为“意识到团队配合的重要性,做到实事求是”“可了解古代杠杆的应用成就并养成家国情怀”。上述目标对应核心素养要求,且适应学生的学情差异。在此基础上明确重难点内容,包括“实施杠杆平衡实验、得出结论并了解杠杆原理的生活应用”。

二、规划过程,推进实验教学主体

“教 - 学 - 评”一致性下的实验教学应注重情境的烘托、问题的引导以及学生的主动参与。首先,实验情境的创设应密切关联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的认知能力并具有启迪性,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第二,问题引导要有针对性。学生学情有差异,教师应基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层次化的问题并形成问题链,形成问题导学效应,让学生找准实验方向。第三,注重结合实验。实验操作完毕并不意味着结束,“联系生活实际”也是重要一环,要让学生在生活氛围中深化理解[2]。

在“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动物园小猫与猴子分萝卜”情境,使用一根绳子吊起萝卜并保持平衡,随后沿着挂线位置切开萝卜并称重分割后的两部分,发现质量不一致,头大一侧的萝卜更重,引出“为何大头一段的萝卜更重”问题,激发学生的猜想与实验动力。接下来,教师提出“何为杠杆平衡状态”“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有哪些”“根据生活中的跷跷板,猜想杠杆中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间的关系”等问题并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自行分组并探索上述问题;问题循序渐进,适应学生间的差异;同时密切关联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随后,学生以组为单位使用未组装的杠杆、若干个钩码以及弹簧测力计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然后实施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学生有实验经历,此时能够以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步骤。而且实验空间足够开放,可增强学生探究动力。学生可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方便后续分析并归纳结论。随后,将视角转移到情境问题,让学生解释“为何大头一端的萝卜更重”;同时鼓励学生检索古代生活中的杠杆平衡原理应用并撰写报告,升华实验教学。

三、开展评价,反馈实验教学成效

“教 - 学 - 评”一致性强调评价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应树立目标意识,根据目标要求、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表现开展教学评价。新课改强调“学生主体”,对于评价亦是如此。教师应注重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让学生在评价反思中回顾学习过程,夯实学习成果;同时明确教学中的不足,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另外,教学评价应覆盖全过程,保证评价结果的价值[3]。

“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教学评价也应覆盖全过程,且注重学生的参与。学生的自主评价涉及到课前的准备以及实验中的操作,比如“能否正确读出力与力臂”“能否正确理解力与力臂的关系”“能否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能否遵守实验的要求”“能否找到实验方案的改进之处并提出措施”;小组评价涉及到实验操作行为,包括“实验中是否移动杠杆位置”“能否通过实验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上的平衡”“能否正确填写实验数据”等等;教师评价应兼顾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结果,并结合实验目标参与评价,比如“能否针对实验发起猜想与假设”“能否处理数据并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等等。上述评价措施覆盖实验教学全过程并兼顾多主体,可反映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的形成情况;且对接教学目标,遵从“教- 学- 评”一致性的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教- 学- 评”一致性的要求融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可合理定位实验目标、过程与评价的关系,形成更加整体、联动的实验教学方案。学生真正成为实验学习的主体,以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等方式参与到实验中,主动建构实验、探究实验、分析数据、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同时积累实验方法与经验,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华明. 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 2025, 11 (18): 52- 54.

[2] 于梅娟.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探究模式优化[J]. 读写算 , 2025, (17): 46- 48.

[3] 陈斌 . 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策略 [J]. 试题与研究 ,2025, (15): 138-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