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治班策略
陈敏 杨露
成都高新区锦城小学 610041
小学班主任工作内容繁、杂、琐碎,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工作中,班主任几乎化身保姆、父母与警察,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作为本身教学任务繁重的一线老师,既要高质量完成几个班的教学工作,又要兼顾班主任职责,无疑面临巨大挑战。要想管理好班级,仅凭一腔热情远远不够,唯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摸索、反思,才能逐渐形成行之有效的治班策略。
一、以智慧管理班级
(一)人人参与班级管理
叶圣陶先生曾言 “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深刻揭示了自主管理的教育真谛。在班级管理中,除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外,我致力于让全体同学都参与到班级事务中,真正落实 “自愿选岗,竞争上岗,人人有岗”的班干部制度。这一举措不仅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还极大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在班级里,几乎每位同学都身兼小干部职责,他们真切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重要地位,逐步培养起 “班级小主人” 的责任心。班级管理岗位设置细致入微,除常规班干部外,还有负责检查红领巾佩戴情况的 “红领巾监督员”,每日悉心照料教室花草的 “绿植小管家”,管理电灯、风扇、空调、电脑的 “电器管理员”。单是午餐环节,就安排了负责路队纪律的 “午餐路队长”、为同学打饭的 “美食分发员”、清点就餐人数的 “人数统计员”、清理渣盆的 “清洁小卫士”,以及负责关闭窗帘、门窗的 “安全守护者”。如此一来,班级事务无论大小,都有专人负责,真正实现了全员参与管理。
(二)设立奖励机制
俗话说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班规的制定与落实至关重要,否则就会沦为一纸空文。然而,班规不能只强调惩罚,单纯的惩罚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但仅有奖励也不够,到了高年级,部分学生可能对常规奖励失去兴趣。因此,奖惩必须分明且合理并存。
每周班会课,我都会预留时间对当周班级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做到该奖励的及时奖励,该批评的严肃批评,该惩罚的依规惩罚。其中,“班级贡献奖” 是班级最重要、奖励力度最大的奖项,每学期评选一次。该奖项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加分:一是在无人提示的情况下,主动为班级做事或带来所需物品;二是积极完成班级、学校布置的自愿参与的作业或活动。比如,在学校组织的手工比赛中,小李同学不仅自己认真完成作品,还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准备材料,最终凭借出色的表现和无私的奉献,获得了 “班级贡献奖”。这一奖项的设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主动参与意识。
二、以身作则,以爱为纽带,赢得孩子与家长的信任
(一)和孩子交朋友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孩子们喜欢老师、愿意亲近老师、信任老师,才能有效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我始终将 “爱” 作为教育的基石,用平和的态度、亲切的语气与孩子们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如同母亲般的关爱。我主动与孩子们交朋友,通过日常相处,深入了解他们的特长、爱好和家庭情况,并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掌握每个孩子的性格特征,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我会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和他们一起玩游戏、讲故事。记得有一次课间,我和几个孩子玩 “猜谜语” 的游戏,小吴同学一开始比较内向,不太愿意参与。我便主动邀请他,并故意出一些简单的谜语让他回答。当他答对时,我立刻给予热烈的表扬和鼓励。渐渐地,小吴同学变得开朗起来,也越来越愿意和我交流。
在教育过程中,我秉持 “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的理念。由于每个孩子的基础和能力不同,我对他们的要求也因人而异,但我始终要求每个孩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把事情做到最好。我采用纵向比较的评价方式,只要孩子比过去有进步,就会及时给予肯定。这种评价方式让孩子们在我面前没有太大压力,反而更加听话懂事,愿意接受教导、主动与我谈心交流。
(二)和家长真诚交流
真诚是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关键。作为班主任,我们要让家长真切感受到教师是真心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着想,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责任感。在与家长交流时,首先要尊重家长,摆正自己与家长的位置。在反馈孩子在校情况时,既要客观描述事实,又要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为孩子的发展出谋划策。
有一次,小周同学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冲突。我没有直接向家长 “告状”,而是先详细了解事情的经过,然后与家长进行沟通。我向家长客观地说明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提出了一些帮助小周同学改善人际交往能力的建议。家长感受到了我的真诚和专业,不仅没有护短,还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在后续的教育过程中,小周同学的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
家长与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肩负着共同的教育责任。教师与家长加强联系,目的是一致的。双方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只有相互信任、相互激励,才能营造出友好、愉悦、合作的氛围。因此,教师要以真诚、平等的态度对待家长,赢得他们的信任,争取最佳配合,共同探讨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
班主任工作繁杂琐碎,要想化繁为简、提高效率,就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时总结工作经验,运用教育智慧营造良好的班风,整合身边的教育力量,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