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营商环境视角下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

唐娟

如皋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 南通 226500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竞争日益激烈下,营商环境是吸引投资、发展企业和经济增长的核心,发改委作为政府的重要经济管理单位,在企业服务、打造营商环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新要求,发改委工作人员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及能力水平成为了必备的要求。打造完备的培训体系建设也成为发改委提质提效,打造良好营商环境重要手段之一。

二、营商环境改善对人员素质提升带来的挑战

2.1 政策理解与把握的深化方向

需借营商环境政策法规完善契机,深化政策认识,提升业务水平,强化研学机制,助力工作人员全面掌握政策核心、界限及施政逻辑。向企业讲解政策、指导项目申报时,要讲清讲透、确保真实,帮助企业用好用活政策。例如面对新型产业扶持政策,需打破固有思维,把握产业思路,形成详实政策文本,并通过案例研究与行业研讨,为企业提供精准指引。

2.2 企业服务技巧的优化路径

工作人员需优先提升沟通能力、服务意识及换位思考能力,高效解决企业问题。同时增强资源调动与创新解决问题能力,如针对企业跨部门审批难题,主动担当协调人,联动各部门配合解决,助力企业发展。

2.3 数字化办公能力的提升举措

顺应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人员需重点学习掌握数字化办公工具与技术,加强练习并应用于电子政务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提高工作效率、服务质量,以数字化手段替代手工方式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保障信息真实及时。例如在企业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中,运用大数据深挖问题,辅助政策修正完善。

三、营商环境视角下人力资源培训内容设计

3.1 政策解读培训

开展专题性政策法规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国家、地方最新出台的营商环境相关政策,如产业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策等,并请相关的政策制定者或者专家进行政策解读,在此基础上运用案例分析和政策比较的方法,让工作人员全面准确理解政策核心内容,把握政策要点和精髓要义。建立健全政策动态学习更新制度,把握好政策动态变化情况,及时将新政策通过线上或线下组织工作人员进行集体研讨学习,确保工作人员始终紧随政策变化的步伐。

3.2 企业服务技巧培训

举行一些有关沟通技巧方面的培训;增加一些服务意识培训,在模拟企业服务场景的基础上,采取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使工作人员能够切身感受企业所需,并掌握有效的沟通手段及解决问题的技巧,比如会听取企业的意见并能清楚地说明自己,还能处理企业方的投诉等。同时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团队协作及协调能力的培养,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在跨部门服务企业时达到更好的效果,能够形成团结服务企业的群体合力。

3.3 数字化办公培训

采取解决措施针对工作人员缺乏数字化办公的能力进行数字办公技能方面的系统培训包括对电子政务平台的操作培训让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类政务服务系统去完成各种政务服务工作办事及信息发布的业务工作;大数据分析应用方面的培训教会工作人员一些基本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方法,利用数据分析的技术手段发现数据的价值为优化营商环境和制定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方面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文档处理、数据统计、图表制作等各项技能水平,提升日常办公的效率。

四、营商环境视角下人力资源培训方式选择

4.1 线上线下结合培训

运用网络平台,创建线上学习资源库,将政策解读视频、培训课件及案例库等资料汇集在一起,使工作人员可以自主利用空余时间进行网上学习;并且每隔一段时间会组织一次线下集中学习,并且请专门的老师来给大家进行授课并当场解答疑惑,举办面对面的交流。如每月开展线下政策解读讲座,每季度举办线上业务知识竞赛,调动和激发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线上线下相结合,既可满足工作人员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又保证了培训的系统性和互动性。

4.2 案例教学

收集整理本地及其他地区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的成功案例、典型问题案例,作为培训教学素材,在培训中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剖析,引导工作人员思考存在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以及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等。如在开展企业服务技巧培训时,可以遴选几起企业投诉处理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分组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探讨分析,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带来哪些不同的效果,以进一步提升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实践锻炼

构建实践锻炼机制,组织工作人员到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各种类型的调研和实践服务活动,亲身感受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问题、困难,提高工作人员对企业的需求感性认识。如可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进企业实地走访帮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到政务服务窗口跟班轮岗、现场体验,并提出进一步优化服务、简化手续等合理化意见建议。通过实践活动,真正把学来的知识转化为自己所做的工作的本领。

五、营商环境视角下人力资源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5.1 知识技能考核

培训结束之后还需要对工作人员是否达到此次培训的目的即他们掌握知识和技术的程度进行考核,对参与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测试。比如:参加政策解读培训的工作人员需要参加政策知识考试,测试工作人员对相关政策重点知识点是否能够准确掌握和记忆;参加数字化办公培训的工作人员要参加实际操作测验,测试工作人员是否具备数字技能。考核结果会作为工作人员培训成绩,纳入到绩效体系内进行考核评价。

5.2 工作表现评估

建立长期工作表现跟踪评估制度,关注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采取领导、同事互评及企业反馈等方式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服务质量、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定期开展企业对发改委工作人员服务满意度调查,将调查结果纳入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评估体系,对于工作人员出现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改正,同时为后续培训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5.3 营商环境指标关联评估

把工作人员培训结果同当地营商环境指标的变化情况联系起来考核。分析培训之后当地营商环境是否发生了改变,在培训前营商环境是否已经提前得到了改善。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培训能否为优化营商环境做出直接、有效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再对培训体系进一步优化,并且要让培训体系更具有针对性以及更实在有效果。

六、结论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是发改委提升服务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途径,在全面掌握了解工作人员对营商环境有关知识与技能掌握薄弱环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工作,采取多形式的培训手段,制定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方式,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素质与业务能力,为营商环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在后续工作中,发改委要时刻把握经济形势及营商环境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