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医药适宜技术对肛肠科护理效果的影响

作者

郑梦思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 上海市 宝山区 201900

肛肠科疾病作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显著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当前临床护理多依赖常规西医干预,虽然能够部分缓解症状,但在疼痛管理和并发症预防方面仍存在局限[1]。中医药适宜技术基于中医整体观和经络理论,通过药熏洗等方式调和气血、促进局部愈合,具有潜在优势 [2]。然而,现有文献较少关注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护理实践中的具体效果,这一空白制约其在临床的优化推广。因此,本文选择 70 例肛肠科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分组实现科学评估中医药适宜技术对肛肠科护理效果的影响,为提升护理质量和制定循证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本院于 2024 年 5 月—2025 年 5 月期间接收诊治的 70 例肛肠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 Δ.1=35 )和实验组( Δn=35 )。本次研究经当地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对照组男性18 例,女性 17 例,年龄范围 35-65 岁,平均年龄( 52.30±8.50 )岁。实验组男性19 例,女性16 例,年龄范围34-64 岁,平均年龄( 51.80±7.90⟩ )岁。纳入标准:1)年龄 18-70 岁;2)确诊为肛肠科疾病 [3];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2)处于妊娠或哺乳期;3)患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伤口清洁与换药、疼痛药物管理及健康教育,确保患者基础需求得到满足,护理人员每日进行常规评估并记录。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干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肚脐贴剂:根据患者症状,选取适量小茴香、吴茱萸、肉桂等中药材,经精细加工制成肚脐贴剂,护士使用温水清洁患者肚脐部位,使其皮肤保持干燥洁净状态,并将肚脐贴剂轻柔贴敷于其肚脐之上,每次贴敷时长约1 小时,每天更换一次贴剂。(2)中药熏洗干预:采用定制中药方剂(黄柏、苦参煎液),水温维持在 40-45℃,护士指导患者坐浴15 分钟,每日两次,熏洗后评估皮肤状况并调整浓度.(3)整体护理协调,包括每日中医辨证评估、症状变化记录及方案调整,护士根据患者反馈优化干预频率,确保技术安全性和连续性。

1.3 观察指标

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两项指标。

1.3.1 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估患者疼痛强度,该量表为单维度工具,条目范围 0-10 分,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最剧烈疼痛。护士在干预前后指导患者进行自评,评估过程在安静环境下独立完成,得分直接反映疼痛严重程度,分数越高表明疼痛越显著。

1.3.2 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患者发生的肛肠科常见并发症事件,包括伤口感染、术后出血及尿潴留等类型。并发症发生率 σ=σ (伤口感染 + 术后出血及 + 尿潴留发生)患者例数 / 组内总例数 ×100% ,数据来源于护士每日查房记录和医疗文档核对,确保事件准确性与完整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6.0 版本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满足正态分布及组间方差齐性条件时,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或率表示,采用 X2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对比

干预前,两组疼痛程度基线无显著差异( P>0.05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对比( (x±s, 分)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肛肠科疾病术后疼痛与并发症是影响患者康复的关键因素,当前常规护理虽能提供基础支持,但在症状深度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4]。中医药适宜技术基于整体调节理念,近年逐渐应用于临床辅助治疗,但其在护理环节的系统性效果评估尚缺乏高质量证据。科学验证中医药适宜技术对肛肠科护理效果的提升作用对于优化护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中医药适宜技术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减轻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分析原因在于,包含肉桂等的肚脐贴剂通过神阙穴透皮吸收,发挥温经散寒、行气止痛、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整体状态,缓解疼痛感受 [5]。中药熏洗则利用黄柏、苦参等药物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功效,直接作用于患处,改善微循环并抑制病原微生物定植,降低伤口感染风险。同时,护理过程中动态中医辨证评估与方案调整确保干预的精准性和安全性,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通过综合调理有效延缓术后出血、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进程。这种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机制,是传统西医护理单一对症处理难以实现的。此外,在实验组内创新性在于首次将肚脐贴剂与中药熏洗技术系统整合于肛肠科标准化护理流程中,证实其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价值。

综上所述,中医药适宜技术通过药物局部作用、透皮吸收整体调节,配合护理动态管理等机制,能有效减轻肛肠科患者疼痛程度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整体护理效果,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症状管理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小琴 , 周乐 , 毛陈笑 , 等 . 中医院肛肠科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难点与对策 [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4,32(20):244-246.

[2] 曹美玲 , 彭军良 . 中医特色护理对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J]. 光明中医 ,2024,39(8):1636-1639.

[3] 邬丹 . 肛肠科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3,31(21):153-155.

[4] 魏新业 .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对混合痔手术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10(8):150-153.

[5] 高毓蕾 . 分阶段健康教育应用肛肠科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J]. 医学论坛 ,2024,6(1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