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寓教于乐的小学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

作者

覃琳

南漳县卞和小学 湖北 襄阳 441500

引言

小学音乐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教学中培养的目标倾向于小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便是来源于音乐实践,应该让小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小学音乐教材,在大量的音乐实践中得到锻炼与培养 [1]。而寓教于乐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含义是将教育目标与娱乐体验有机融合,让学习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小学音乐综合实践活动,其出发点是基于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培养,发挥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综合教学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特点所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寓教于乐的含义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接着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进行研究,提出了教学策略。

一、概述

(一)寓教于乐的含义

寓教于乐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顾名思义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或活动中学到知识,获得教育。它打破了“教育即枯燥灌输”的传统认知,强调通过趣味化的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主动探索的愉悦体验。从内涵来看,“寓”体现了教育的渗透性,将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教育内容巧妙融入游戏、活动、故事、艺术等娱乐载体中;“乐”则突出学习的愉悦性,通过满足学习者的好奇心、成就感[2]。调动其内在学习动机。学生在参与趣味活动的同时,自然吸收知识,既获得了情感上的愉悦,又实现了认知上的成长,最终达成“乐中学、学中乐”的良性循环。

(二)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与“寓教于乐”的理念不谋而合,他以真实情境中的探究、体验、创造为核心,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实践中实现知识整合与能力提升。从主题设计来看,综合实践活动常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话题为切入点,将教育目标隐藏在趣味任务中;在实施形式上,活动强调游戏感、体验感的参与过程。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模式,让综合实践活动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使学习成为充满活力的探索之旅,既满足了学生爱玩的天性,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二、基于寓教于乐的小学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一)创建趣味主题,连接音乐与生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非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中,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方式获得。小学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的趣味主题正是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这种情境贴近学生生活经验,能激活其之前积累的知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

例如,教师可以举办极具吸引力的“校园音乐狂欢节”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合唱团”选唱《明天会更好》,在排练中学习合唱呼吸与声部配合技巧;“乐器创意组”用易拉罐、彩绳制作沙锤,通过不同米量探索音色变化,理解“物体振动发声原理”;“音乐游戏设计赛”上,学生能够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节奏转化为“踩格子辨节奏”游戏,格子标音符,听音乐踩对应格子。在活动筹备中,学生主动学习和请教音乐知识,在布置场地、排练节目等实践中,把音乐技能转化为实际能力,真切感受音乐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利用游戏深化音乐体验

游戏化学习理论核心是将游戏元素与学习活动融合,利用游戏的趣味性、挑战性和互动性激发学习热情。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来说,小学生正处于前运算阶段,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游戏化任务契合其认知特点。游戏中的目标设定、规则约束、反馈机制等,能让学生在愉悦氛围中集中注意力,主动参与学习。而游戏中的竞争与合作元素还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学生不仅能学到音乐知识还能锻炼综合能力,让“玩中学”成为现实。

例如,教师可以将“民族音乐探秘之旅”设计成闯关游戏:第一关“民族乐器猜猜乐”,播放马头琴《万马奔腾》、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音频,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图片,学生抢答乐器名称与所属民族,答对加一分;第二关“民歌旋律模仿秀”,教师弹唱《爱我中华》《茉莉花》片段,学生模仿旋律起伏与情感表达,优秀者再得一分;第三关“闻声起舞”,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结合维吾尔族、蒙古族音乐旋律,分组编创简单的体现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融合音乐节奏与肢体表现,表现优异者加分,得满三分者可获得“音乐小天才”勋章,学生为徽章积极参与,在游戏中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与体验。

(三)自主创作,展示成果强化成就感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当个体的自主需求、能力需求和归属需求得到满足时,内在动机最强。进行音乐创作并进行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为学生提供了满足这些需求的平台。创作可以让学生自主表达音乐想法,满足自主需求;完成创作任务能增强自我效能感,满足能力需求;向集体展示自主创作成果并获得掌声与赞赏,则满足了学生的归属需求。“寓教于乐”理念下,这种成就感会促使学生更加喜欢学习,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实现从“学习音乐”到“学会音乐”、“爱学音乐”的积极转变,推动音乐素养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举行“我的音乐故事”活动时,学生有很高的创作热情。有的以“课间十分钟”为主题,给《铃儿响叮当》旋律填新词:“叮叮当,铃声响,课间休息到,下楼去,跳皮筋,一起笑哈哈”;有的用彩笔绘制“音乐成长手册”,记录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心得,配上音符、乐器插画;“小小电台主播”,在广播台分享创作故事,播放演唱视频。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举办“音乐成果展演会”,邀请家长观看,选取优秀作品在校园公众号推送。学生发挥创作力和想象力创作音乐,在展示时收获掌声与赞美,自信心显著提升,更加喜欢参加后续的音乐实践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明白寓教于乐的含义和综合实践活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内涵,通过趣味主题、游戏化任务和展示创作结果等策略,让学生在愉悦体验中实现音乐知识的主动构建与能力提升。未来,需要教师持续优化活动设计,让教学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具有趣味性,使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滋养学生音乐热爱、助力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小学音乐教育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 丁 红 红 . 小 学 音 乐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的 实 施 路 径 [J]. 琴童 ,2024,(20):18-20.

[2] 刘兰 . 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音乐综合实践活动 [J]. 新课程 ,2021,(40):206.

作者简介:

覃琳(1982 年 6 月—),女,汉族,省市南漳县人,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及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