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技术在我国钢铁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王致皓 郭浩铮
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汉中市 723000
引言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钢铁行业面临能源约束趋紧、环保压力骤增、市场竞争加剧等严峻挑战。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钢铁工业加速融合,为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路径。加快推进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对于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钢铁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多重挑战和压力。首当其冲的是能源消耗与环保压力问题,钢铁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煤炭、电力等能源资源,同时排放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目前钢铁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不仅制约行业自身绿色可持续发展,更引发社会各界对行业转型升级的强烈诉求。其次,钢铁行业生产效率也面临瓶颈。很多钢铁企业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不高,生产设备陈旧落后,工艺流程优化不足,导致生产效率难以进一步提升。劳动密集型特征依然明显,人均产钢量、成材率等关键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显著差距。
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对钢铁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下游制造业产业升级和消费需求变革,促使钢铁企业必须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性能,满足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然而,受制于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制约,部分钢铁企业在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和质量管控方面仍存短板。最后,钢铁产业链协同效率有待提高。铁矿石、煤炭、合金等大宗原燃料供应价格波动风险加大,钢材、废钢等供需矛盾时有发生,不同区域、不同企业间信息共享不足,上下游衔接不畅,供应链各环节效率损失明显。
2 智能制造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具体应用
2.1 智能生产流程优化
智能制造技术在钢铁行业生产流程优化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炉冶炼作为钢铁生产的关键环节,其稳定高效运行直接影响整个流程。先进的智能高炉控制系统综合应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算法、专家经验库等技术,对高炉生产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动态调控,根据矿石品质、燃料比例、热风温度等因素智能调整工艺参数,使高炉各项指标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从而实现高炉生产过程优化控制,提高出铁率与合格率,降低能耗,延长高炉寿命。
同时,在钢坯连铸连轧生产中,采用智能调度系统对生产计划、设备状态、物流配送等各要素进行集中管控与协同优化。系统全面感知生产动态,基于产品工艺特点、交货期等约束条件,自主制定最优排产方案,灵活调整生产节奏与顺序,最大限度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智能调度还能快速响应紧急插单、设备故障等突发状况,及时重新平衡生产资源配置,将连铸连轧各工序无缝衔接,减少中间库存,实现高效柔性生产。
2.2 质量智能管控系统
质量管控是钢铁行业生存发展的命脉所在,智能制造技术正深刻重塑钢铁产品质量管理模式。面对日趋严苛的用户需求与标准规范,传统人工抽检、经验判别等方法已难以为继。先进的智能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利用高分辨率工业相机、激光扫描仪等设备,对钢材表面质量进行全方位动态扫查,通过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自动识别划痕、裂纹、麻点、夹杂等常见缺陷,快速、准确、全面掌握每一块钢材的表面状况,杜绝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1]。
与此同时,钢材化学成分是影响其性能的核心要素,智能成分分析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以光谱仪、X 射线荧光仪等精密仪器为硬件支撑,将获取的海量成分数据与炼钢工艺参数、加料配比、环境因素等关联分析,构建成分预测与调控模型,实时推送最佳配料方案,引导生产过程优化,确保成分指标持续稳定在目标范围内。一旦系统发现成分异常偏离,会立即预警提示,并智能诊断偏离原因,为工艺参数修正提供精准决策支持。
2.3 设备预测性维护
以往,钢铁设备检修主要依靠定期保养和事后维修,难以准确掌控设备健康状态,更谈不上精准预警与提前预防。如今,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为设备预测性维护开辟广阔空间。企业将各类传感器嵌入高炉、转炉、轧机等关键设备,对振动、温度、压力、润滑等参数进行全天候、全流程监测,海量数据汇聚至设备管理系统平台。平台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多源异构数据深度挖掘,智能分析设备运行规律,精准判别设备磨损程度,提前预知功能退化趋势[2]。一旦监测参数出现异常波动,系统立即解析成因,研判故障类型、严重程度、演变趋势,提前预警,为检修策略优化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精准决策依据。管理人员据此制订最经济、最有效的检修方案,既能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又能充分利用有限资源,避免过度或不足维护。
2.4 能源智能管理
钢铁生产线上,各类能源计量仪表、在线分析仪不间断采集海量能耗数据,能源管理系统平台对电力、燃料、蒸汽、水等多种能源介质消耗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并与工艺参数、产量指标、环境因素等深度关联,多维度展现能源消耗规律。管理人员可实时洞察每一工序、每一设备的能耗水平,迅速查找能源浪费。更重要的是,能源管理系统内置能效优化模型,融合物理、化学、热力学等学科知识,深度挖掘能源数据内在联系,模拟分析各类生产工况下的最佳能源配置方案。系统自动优选高效节能的运行参数,动态制定能效提升策略,并对标理论最优值,持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3]。一旦发现能耗异常偏离,系统立即溯源分析,精准识别过程能效短板,为能源精细化管控提供有力抓手。
2.5. 智能物流与仓储
智能物流与仓储是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领域,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这一领域掀起革命性变革。钢铁企业广泛应用自动化立体仓库、堆取料机、输送机等智能设备,构建自动化、信息化、一体化的现代仓储体系。AGV 智能搬运车在钢铁企业物流配送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凭借灵活、高效、准确、安全的优势特征,AGV 逐步取代传统人工叉车,实现原料、半成品、产成品的自动化配送,显著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同时,仓储管理系统基于 RFID、条码、无线通信等技术,对库存进出、存量消耗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管控。系统全面感知物料流、信息流、资金流,对库存进行智能盘点、合理配置、科学规划,确保物料供应与生产计划精准匹配。
3 结束语
智能制造是引领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智能制造技术的深度应用,钢铁企业生产流程更加精益高效,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可控,设备运维更加精准智能,能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物流配送更加灵活便捷,这一系列革命性变革有力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助力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迈进。展望未来,钢铁行业智能制造之路任重道远,亟需产学研用各方协同发力,加快核心技术突破,优化产业生态布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共同开创钢铁工业智能制造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秀芳 . 智能制造技术在我国钢铁行业中的应用分析 [J]. 冶金与材料 ,2022,42(04):81- 82.
[2] 李鸿 . 智能制造在钢铁领域中的应用与研究 [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2,(02):85- 87.
[3] 何宁 . 智能制造技术在钢铁工业转型升级中的应用 [J]. 工程技术研究 ,2020,5(19):36- 37.